很多人關注長春的人口數量問題,現在很多有多少人口了?長春的常住人口是多少?以及近幾年的長春常住人口變化趨勢。本文就將為你介紹
關于長春人口的知識。
一、長春城市簡介
長春,簡稱“長”,別稱“春城”,古稱“喜都”、“茶啊沖”、“黃龍府”,是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長春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 ,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制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生物制品等產業發展的搖籃,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制片廠,長春客車廠,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二、長春常住人口數量統計
以下長春常住人口數量并不代表目前最新的長春常住人口數量,請知曉!
748.9萬人(2017年戶籍)
三、長春人口數量相關知識介紹
近日,記者從長春市發改委獲悉,為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促進長春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長春市各級各部門不斷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財政、土地、公共服務等配套政策,著力構建非戶籍人口“進得來、落得下、留得住、過得好”體制機制,基本扭轉了長春市人口外流態勢。2017年,長春市遷入落戶4.2萬人,凈流入0.45萬人;2018年1?10月,遷入落戶3.8萬人,凈流入0.42萬人。
五大方面,這是長春給出的答案。
據了解到,長春市通過降低城鎮準入門檻,拓寬人口落戶通道;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強化資金保障支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滿足城鎮用地需求;維護農民土地權益,解除農民進城顧慮;完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支持農民融入城鎮,讓人口涌入長春。
具體而言,首先以人的城鎮化,通過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清壁壘、暢通道、強服務,積極為農民進城、新市民落戶提供有利條件。
其次,健全財政政策體系。印發了《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若干財政政策》(長財預〔2018〕1393號),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生態環保、住房保障等建設,并加大對非戶籍人口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支持力度。
同時,通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保證數量,全力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用地需求。一是充分保障土地足量供應。對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實行“應供盡供”、“應保盡保”,充分滿足各地城鎮化發展用地需求。
此外,積極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實維護進城農民土地權益,解除農民進城顧慮。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最后,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留得下、過得好”問題,將在長非戶籍人口納入城鎮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積極支持和引導其融入城鎮。
長春引力,還不止這些,為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長春市還將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取消對本市新就業的中專以上學歷職工畢業不超過五年的限制,大幅放寬保障對象人均月收入標準,對城區無土地農業家庭與城鎮家庭同等對待,外來務工人員在本市繳納社保、醫保或公積金任意一種滿6個月即可申請。并落實進城落戶農民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進城落戶農民以及居住證持有人可在長春市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有工作單位或營業執照的,可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落實國家異地就醫結算辦法,使用國家二代醫保卡在定點醫院均可實現異地結算。
與此同時,還落實了進城落戶農民參加城鎮養老保險等政策。取消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戶籍限制,全面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并對參保個人實行同繳費、同補貼、同待遇。將農民工納入終身職業培養體系,廣泛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今年長春市共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4萬人次。
在子女入學方面,保障隨遷子女教育權利。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對隨遷子女實行中小學入學網上報名系統全面開放、平等參與電腦均衡分班等政策,中途轉入的實行隨來隨入,確保了農民工隨遷子女“零障礙入學,同城同待遇”。
“這些舉措都是前提,實際上體現的是改革給長春帶來的發展紅利,人們到這里來有錢賺,有好的生活體驗,這才是根本。”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占國告訴中國吉林網,人口凈流入是分析城市吸引力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在他看來,經濟發達的城市憑借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對流動人口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大量的流動人員到大城市后,盆地聚集效應開始形成,有利于城市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