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兩學一做”第三專題,以“堅持根本宗旨、發揮黨員作用”為主題進行學習討論。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發揮黨員作用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發揮黨員作用心得體會(一)
常把蘇軾《晁錯論》中的一段話掛在嘴邊:“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如何來理解這段話,可以從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找到答案。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
近年來,我們黨員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仍有少數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黨性原則不強,甚至走到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自身狀況和形勢任務的清醒認識。
客觀社會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會資源大規模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在發展的同時也給腐敗的滋生、蔓延、泛濫提供了土壤和空間。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甚至利用執政黨這一條件,利用黨和人民賦予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正如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所說的那樣:“在這種漲落不定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必然力圖抓緊良機進行買賣,每個人都必然成為投機家,就是說,都企圖不勞而獲,損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機發財。”特別是在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這種可能、這種危險將始終存在。
黨員干部放松世界觀的改造。“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就是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但隨著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個別黨員干部“只講實惠,不講理想;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導致道德水準下降、四風問題蔓延,這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但絕不能把一切問題都歸咎于制度。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制訂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不完善的制度,但我們共產黨人就是靠著“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律,造就了讓愛國華僑陳嘉庚為之驚訝的廉潔政府,發出“中國希望在延安”的由衷感嘆。歷史是鏡子,反觀近年來落馬的黨員干部,我們不
難發現一個共同問題——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從嚴治黨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哲學上講,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具有動態屬性。一名黨員乃至一個政黨過去合格不意味著現在合格,更不等于永遠合格,因此從嚴治黨不僅是一個理論課題,更是一個永恒的實踐課題。從延安整風、“三反五反”到“三嚴三實”,我們黨從未放松自我要求和自我約束,但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會出現,從嚴治黨將“永遠在路上”。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必將觸及深層利益矛盾、打破既有利益格局,這是對黨員干部的又一次檢驗。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
“名為治平無事,實有不測之憂”。我們黨所面臨的困難和形勢表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
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饵h章》開篇便明確了我們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部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特別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解決一些黨員理想信念模糊動搖、宗旨觀念淡薄、道德行為不端等問題,形成信念堅定、勇于擔當、履職盡責的政治氛圍。
自我革新是黨的內在基因。我們黨自成立至今,《黨章》先后經過了16次修改,它的逐步完善與創新,再現了我們黨從幼年走向到成熟的
歷史過程,充分說明我們黨具有自我革新的內在基因。從毛澤東同志論“批評與自我批評”到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我們黨始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自我革新和自我超越的過程中凈化自我、修復自我、完善自我。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是思想建黨的傳統延續,是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接力跑”,具有特殊的重大意義和現實針對性。紀律嚴明是黨的優良傳統。強調:“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從劉青山、張子善到周永康、徐才厚,無不證明了這一點。國法無情、黨紀更嚴,從嚴治黨靠的就是嚴明的紀律和規矩,我們黨內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決不允許臺上反腐、臺下腐敗的“兩面人”僥幸潛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不講規矩、不守紀律的問題。
結合實際,精準發力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坐而論道”的過程,也是一個“起而行之”的過程。因此,必須堅持“基礎在學、關鍵在做”的原則,緊密聯系實際,在抓結合、求實效上下功夫。
是非分明,做政治的明白人。黨員干部既要“姓黨”又要“信黨”,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與黨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始終堅定不移地做黨的事業的追隨者、推動者、促進者,做到思想上愛黨、行動上護黨,主動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劃清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劃清民主同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劃清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務實創新,做發展的開路人。保山市委趙德光書記在《論實際》中指出,“讀書要學以致用,同實際相結合,理論要能解決實際問題”。再次提醒我們,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要與隆陽的實際相結合,著力解決我們在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當前,隆陽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聯系滇西邊境中心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這個最大的實際,充分考慮隆陽在歷史文化保護、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立足云南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戰略定位,以生態立市、產業強市、開放活市。
勤政為民,做群眾的貼心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重振永昌雄風的進程中,我們要時刻保持“進京趕考”的精神狀態,暢通民意訴求渠道,積極回應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群眾轉移進城、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及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持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打造滇西邊境中心城市和隆陽人民幸福家園。
率先垂范,做班子的帶頭人。“兩學一做”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做合格黨員”,不是做“及格黨員”,作為“關鍵少數”更要發揮關鍵作用,做到“三個帶頭”:帶頭遵守黨紀黨規,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按程序辦事,做到有權不任性;帶頭落實主體責任,拿出敢于批評的魄力、嚴于監督的威力,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做到有權必有責;帶頭堅守廉潔從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做到用權不妄為。
發揮黨員作用心得體會(二)
民心向背是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正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遠的不說,從現、當代史來看,國民黨的失敗,蘇聯、東歐一些國家執政黨的倒臺,根子都在于背離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則完全不同。我們黨把人民當父母,把軍隊定位為人民子弟兵,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根本宗旨,即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謀福祉。深深根植人民、無私服務人民,和人民融為一體,使我們黨具有蓬勃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當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分析國共兩黨成敗的經驗教訓時就深有感觸:共產黨之所以成
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員對它的事業抱有無私的獻身精神,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世界,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規定為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先進性的一個集中體現。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表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贏得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經過90多年的不懈奮斗,我們黨*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此基礎上,*同志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和奮斗目標。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人民的夢。人民的夢要靠人民來實現。實現偉大夢想,需要每一位中國人下苦功、好好干,激發奮發向上的沖天干勁;每個人的力量匯聚起來,就能形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夢想如此之近,但越接近夢想,越需要團結一致、戮力同心。制度的優越性在于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個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正把13億人民發動、凝聚起來,就能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作為的領導核心,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為人民謀利益、謀福祉的實踐中凝聚、激勵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征程決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同時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
聯系,我們就能繼續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牢牢把握機遇、有效應對挑戰,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斗爭的勝利,最終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和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