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下是小編帶來的2016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2016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一)
五
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必將引領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11月,世界傾聽中國。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從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到即將召開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從溫暖如春的東南亞到驕陽似火的非洲大陸,中國行動激發力量,中國聲音傳遞信心。
而中國前后相續的五年規劃,也迎來了又一次交接棒。“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五大發展理念,標定了“中國號”巨輪未來的發展航標。在土耳其,在菲律賓,向世界宣示中國新的發展理念,來自世界東方的“發展宣言”格外響亮。
法國經濟學家埃里克曾形象地描述:如果中國的汽車擁有率與發達國家相同,那就足以把一條從地球通向月球的路堵滿,而且還是7車道的高速路。正是在一個龐大的人口體量上,我們實現了堪稱奇跡的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善了億萬人民的生活。恰如*主席所說,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于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五大發展理念正是這“兩個來自于”的集中體現,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30多年的發展,改變了中國的“提問方式”。過去總是在問:中國怎么才能趕上去?而現在問題變成了:中國為什么能趕上來?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對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既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能”的問題,更昭示著“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從發展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到打造區域協調發展增長極;從建立用能權、排污權等初始分配制度,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這些新部署、新舉措,源于理念的推動,更是理念的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必將是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由“給定了環境”,變成“決定了環境”。從“被動態”到“主動態”的變化也意味著,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綜合考量、慮及長遠。對于各種問題,不是簡單地貼上“經濟”“社會”或者“政治”的標簽,而是以更富遠見的方式,厘清根本的方向、路徑和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可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從全局的角度看,五大發展理念齊頭并進,才能給中國創造更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讓發展進入一個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
“如果斗爭是在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rdqu
o;從既往經驗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中程,既可能面對人口紅利消失的“劉易斯拐點”,也可能陷入人均GDP4000美元之后的“中等收入陷阱”,甚至是國際秩序變革中的“修昔底德陷阱”。正如“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所說的,中國還“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也表明,所謂“陷阱”,大多是源于資源稟賦變化之后,既有發展路徑被鎖死。從這個角度看,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新變革,正是中國應對發展風險、跨越發展陷阱的一把鑰匙。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產業升級阻力重重、傳統優勢不斷削弱……站在更高起點的中國,正需要以新思路尋找新動力、以新理念引領新行動。當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當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新變化,五大發展理念著眼的正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瞄準的正是由快到好的“轉型機遇”、由大到強的“升級機遇”,指向的正是中國發展的下一個關鍵五年。
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發展的進程,也正是思路升級、理念更新的過程。五大發展理念,必將融入“中國道路”、續寫“中國奇跡”,它所導引的深刻變革,將推動中國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6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五大發展理念”很快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國際上普遍稱贊,也引發對理念與理論關系的關注、追問和思考。
最近,在網上讀到漢語是世上“最先進語言”“最優秀語言”“最精美語言”的論文,熱血沸騰。細細想想,這么“吹”可能被人貼上民族主義標簽。是焉非焉?專家會有科學裁決。不過,理念這個“名字”確實比英語等取得好。英語idea、希臘語ideo多指觀念,與思想觀念和理論觀念難分高下、難辨伯仲。理念之念,念頭之念;念頭念頭,“念”的“頭”,觀念的“頭”;源于理論、高于理論,屬于理論、統領理論,所以是“頭”。一言以蔽之,理念是理論的“頭”。
過去常說,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意味著理論是實踐的“頭”。現在明白了,理論也有“頭”,就是理念。理念作為理論的“頭”,居于首腦部位,既是理論精氣神的集中體現,又是理論的標志,成為一座理論大廈的招牌、一個理論體系的品牌。作為“靈魂”,與理論這個“體”構成“魂”與“體”關系;理念對頭,理論就會正確;理念不對頭,理論就會出現錯誤。理念作為“管”理論的、指揮理論運作的中樞神經,決定理論的觀念體系和結構框架,甚至決定理論的整體面貌;魂體合一,理論自然井然有序;魂不附體或魂飛魄散,理論必然亂套。一句話,理念這個“頭”怎么樣,理論就會變成什么樣。
撫今追昔,確乎如此。馬克思理論體大慮周,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科學和文化,涉及歷史、現在和未來;在恩格斯看來,主要在于三個“發現”: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或“發現了”自身的地位、需要和解放的條件。這三條就是馬克思理論之魂。毛澤東思想博大精深,關乎革命和建設,關乎救國、建國和興國,關系億萬人的解放和幸福。*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大會上指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這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三條就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小康理論,古已有之,現代斐然;小康社會建設,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只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五大發展理念”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之魂。
回望古籍,有可資論。韓愈《進學解》主張:“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從“纂言”中“鉤其玄”,包括提升理念。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以為:“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書經》主記事,求其質實;《詩經》“思無邪”,把握正確;《禮記》講禮儀,重在適宜;《春秋》衍生出“春秋筆法”,決斷為先;《易經》通變,得其變化即得其要領。所謂“取道之原”,也可理解為取道之“頭”或理念。今日把握理念與理論的聯系,可謂發揚光大、“創造性轉化”。理論這個“頭”如何煉成?讀寫理論“老大難”,抓住“頭”就好辦。理念經總結、反思、提煉和升華“四部曲”,把復雜的理論簡單化、把繁瑣的邏輯簡約化。緊握理論的“頭”,提煉凝練,有的用一字“擰”出一篇論文精髓,有的以一詞“掏”出一本論著核心。有些理論文章太長,有些理論書籍太厚,不讀不知、不讀無知,卻過目即忘、邊讀邊忘;理念僅用一字一詞或幾個字幾個詞,好記好背、入腦入心,記住這幾個字或幾個詞,便記住這一理論的要義。理念充滿創意,繪制藍圖;藍圖往往縱橫交織、錯綜復雜,理念則“畫龍點睛”,讓人一看便知、一想就明。
理念這個“頭”具有理想信念。“五大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新理念,催生出科學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把這新的發展理念付諸行動,真抓實干,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將造就一番大事業和新天地。
2016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三)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國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人民法院工作與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一、依法服務和保障創新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人民法院要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依法調節創新進程中發生的各種法律關系,為創新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尊重和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防止對市場不當干預,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認真貫徹執行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法制止壟斷行為,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拓展空間。鼓勵交易模式和交易結構創新,不輕易以法律未作規定為由否定交易行為法律效力。依法制裁違約行為,鼓勵誠信交易,降低維權成本,提高違約成本。依法審理企業清算案件。嚴格按照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依法清理“僵尸企業”,強化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企業清算程序和破產程序在淘汰落后企業或產能方面的法律功能,依法受理、審理涉公司強制清算、破產清算案件,引導和督促市場主體有序退出。
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對激發全社會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和創業活力的獨特作用,更加重視對商業模式創新的保護,更加重視對創新環境的維護,更加重視創新保護的及時性、有效性。
依法保障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堅持保護勞動者權益和企業利益有機統一,努力找準利益平衡點。依法鼓勵和保障融資方式創新,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增進社會財富創造。
維護金融創新與安全。積極參與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懲治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經濟犯罪,維護良好經濟社會秩序。加強對金融債權的司法保護,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密切關注借款糾紛反映出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影子銀行規模的變化趨勢,為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提出司法建議、出臺司法政策。規范金融創新行為,依法認定金融創新產品法律效力。妥善審理民間借貸案件,促進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依法追究內幕交易、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的民事責任,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依法服務和保障協調發展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人民法院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動和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研究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密切相關的司法需求,及時為市場主體提供司法指引。
推動和服務城鄉協調發展。準確把握中央有關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政策內涵和措施安排,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支持以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辦理抵押試點,推動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探索完善農民權利的實現和保障方式,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成脫貧目標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依法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依法妥善處理好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糾紛,切實保障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的合法權益。推動和服務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通過審理和執行案件,大力弘揚,倡導良好社會風尚。
三、依法服務和保障綠色發展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只有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才能更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人民法院要切實加大環境資源案件審判力度,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保障主體功能區建設。依據國家和省級國土空間主體功能區規劃,立足各類功能區的不同定位,確定相關案件的處理思路。在優化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審理案件時要充分考慮合理利用環境容量發展經濟的需要,推動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在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尤其是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地區,必須著眼于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公共利益。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和資源的節約高效利用。深入研究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屬性、初始分配規則、交易規則和監管機制,加強對涉及新能源開發利用、綠色金融機制以及其他生態金融產品的法律風險和規制研究。兼顧資源流轉中的特殊監管要求,推動資源的民事流轉規則和行政監管規則逐步分離,維護資源開發利用秩序。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在準確把握司法權邊界的前提下,推動建立與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統籌解決跨區域、跨流域環境糾紛。注重發揮環境公益訴訟的評價、指引功能,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環境治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充分運用指定管轄、提級管轄等方式,有效解決環境資源審判執行領域的“主場”和“客場”問題。探索實行環境保護禁止令制度,及時制止污染排放行為,探索生態恢復型司法。
四、依法服務和保障開放發展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涉外案件大量增加。人民法院要緊緊圍繞促進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妥善審理“引進來”和“走出去”過程中發生的各類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供服務和保障。
依法服務保障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實施。妥善審理在推進“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自貿試驗區等戰略實施中發生的各類矛盾糾紛,統一裁判標準,維護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準確理解和適用國際條約與慣例,加強外國法的查明和適用,為國際商法發展和國際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依法服務保障海洋強國戰略實施。依法審理各類海事海商糾紛,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更好發揮海事法院專業優勢,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藍色國土”安全。加快推進海事審判制度改革,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海事司法中心。
加強涉港澳臺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積極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以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與司法相關的內容,加強區際司法協助,保障和推動兩岸暨港澳經貿往來。
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問題上,注重運用法治方式維護國家長遠利益、戰略利益、核心利益。積極參與區域性法律交流工作,為國際治理創造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標準。
五、依法服務和保障共享發展
共享是的本質要求。五大發展理念本質上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人民法院要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努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推進家事審判方式改革。認真落實反家庭暴力法,針對婚姻家庭親屬關系所具有的社會道德屬性及其個性特點,以維護婚姻家庭穩定,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合法權益為目標,推動和深化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維護和諧穩定的家庭關系。
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財產安全。依法審理道路交通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環境損害賠償、食品藥品等侵權案件,制裁侵權行為,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妥善審理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充分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引導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促進就業創業和教育公平。依法審理涉及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案件,破除用人單位的身份、性別歧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依法保護勞動者創業權利,促進形成以創業帶就業的新機制。依法審理涉及教育領域的案件,促進教育公平。
促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依法受理因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引發的社會保險糾紛,維護職工和退休人員合法權益。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積極參與、配合有關部門強化社會救助政策銜接,推進制度整合,不斷促進社會保障惠及全體人民。
依法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正確適用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深化行政案件管轄制度改革,配合做好行政應訴工作改革,更好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監督、促進依法行政。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認真落實刑法修正案(九)和反恐怖主義法,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暴力恐怖犯罪等嚴重刑事犯罪,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依法嚴懲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進一步震懾腐敗分子,促進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完善社會風險研判、預警、防范機制,為經濟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六、始終堅持“六個原則”
人民法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六個原則”。一是依法保護產權。人民法院必須正確適用我國法律對各類產權進行確認和保護的相關規定,依法對所有權、知識產權、法人財產權、股權以及具有產權性質的權利進行全面保護。二是尊重契約自由。只要當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礎上訂立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權益,就應當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尊重契約自由,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促進提升市場經濟活力、增加社會財富。同時,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認定合同性質以及合同無效、可撤銷、可解除等情形。三是堅持平等保護。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事商事權利類型多樣化、權利主體多元化、權利訴求多樣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人民法院必須堅持不同市場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權利保護平等、發展機會平等的原則,依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平衡各類利益關系,促進健康發展。四是堅持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近年來,我國公民權利意識明顯提升,這是法治進步的體現,但也存在一些當事人只講權利、不講義務、逃避責任等現象。人民法院必須準確把握權利、義務、責任三者協調統一的關系,依法保護權利,明確判定義務,培育責任意識,促進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秩序。五是倡導誠實守信。誠實信用是民事商事法律規范的核心條款,也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法院應當發揮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導、評價功能,通過締約過失、違約責任等制度運用,保護誠實守信,凸顯對違背誠信行為的否定性評價,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六是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統一。人民法院必須克服“重實體輕程序”的錯誤觀念,堅持當事人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義務平等,在訴訟活動中充分體現訴訟權利行使和訴訟義務履行的公平性,實現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