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青海兩會熱點提案精神要點解讀,青海兩會政府報告全文解讀

思而思學網

2017年青海兩會熱點提案精神要點解讀,青海兩會政府報告全文解讀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正在整理當中,預計一個小時后發布請收藏關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圓滿收官,青海發展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2015年,是我省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面臨挑戰明顯增多。我們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迎難而上,苦干實干,總體上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417億元,增長8.2%,居全國中上水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7億元,增長6.1%,總財力達到1665億元,增長8.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6%,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產業結構加快升級,農牧業產業化持續壯大,省級以上農牧業龍頭企業銷售額增長2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20%以上,裝備制造業增長22%,輕工業占比提高2.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5000億元,信息產業投資與消費分別突破百億元和兩百億元,旅游人次和總收入分別增長15.5%和22.8%,服務業占比提高4.4個百分點。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67億元,增長12.3%,一批大項目、新項目相繼建成和開工。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3%,增速居西部前列。進出口總額達到19.3億美元,增長12.6%。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80億元,增長11.8%。生態環保成效顯著,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批準,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標志著青海生態文明建設邁向了新階段。重點生態工程穩步推進,單位GDP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實現“雙下降”,西寧市空氣優良率達到77.6%,是“十二五”最好水平。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新增城鎮就業6.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考錄過萬人,新增生態管護公益崗位5369個,轉移農牧區勞動力118萬人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542元和7933元,分別增長10%和8.9%。大力推進精準脫貧,實現年度20.1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去年初確定的“民生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經過2015年的艱辛努力,我們取得了好于預期的新成績,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圓滿收官。過去五年,是我省改革發展史上艱難輝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五年來,宏觀環境錯綜復雜,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牢牢把握“奮力打造三區、全面建成小康”的戰略任務,緊緊抓住有利機遇,積極應對風險挑戰,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開創了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的新局面。集中體現在躍上了“四個新臺階”,實現了“三個新突破”。

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全省主要發展指標實現大幅增長。生產總值實現第二個千億跨越,是“十一五”末的1.67倍,年均增長10.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6600美元,與全國相對差距縮小4.7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4倍,公共財政支出翻了一番。固定資產投資相繼跨越兩個千億元大關,累計達到1.2萬億元,是“十一五”的3.6倍。農牧業增加值連續7年增長5%以上,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3.5%。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一萬元,服務業增加值超過千億元。技術創新能力較大提升,鹽湖提鋰、電子級多晶硅、光伏逆變器等多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成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采取大規模投入、大兵團作戰,地質找礦實現重大突破。全省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開啟了加快邁向富民強省的新征程。

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臺階。五年來,全省建成了一批填空白蓄勢能的重大項目。公路建設日新月異,高速化公路突破3000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突破1萬公里,總里程達到7.56萬公里,基本實現市州通高速、區縣通二級路、鄉鎮和村通硬化路。鐵路建設再創佳績,蘭新二線和西寧火車新站建成投運,我省進入全國高鐵網,青藏線實現大提速,格敦鐵路青海段基本建成,格庫鐵路開工建設,錫鐵山至北霍布遜地方鐵路建成運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386公里?罩凶呃燃铀贁U容,西寧機場二期、德令哈、花土溝機場建成,果洛機場校飛,初步形成“一主六輔”民用機場格局。水利建設縱深推進,全省人民翹首以盼的引大濟湟工程實現跨流域調水,蓄集峽水利樞紐等工程開工建設,四大灌區改造加快推進,新增供水能力6億立方米,東西部開源節流、南北部保護修復的治水格局初步形成。能源建設闊步前行,新增發電裝機872萬千瓦,總規模達到2165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達到79%,特別是太陽能、風能發電快速崛起,裝機容量突破600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青藏、青新聯網、西格輸變電相繼建成,青南網外六縣聯網工程開工建設。信息建設提速發展,寬帶青海、4G網絡全面推進,寬帶網絡實現鄉鎮全覆蓋,高原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建成;A設施重大突破,大大提升了青海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

生態文明建設躍上新臺階。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全面推進,主體功能、空間布局不斷優化,生態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生態保護工程建設扎實推進,三江源一期工程圓滿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實施,增草增綠增水成效顯著,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祁連山生態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有序推進,青海湖水域面積為15年來最大,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1.07個百分點,濕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節能環保成效顯著,“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和“家園美化”行動扎實推進,基本實現縣縣有污水處理廠,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持續改善,湟水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3%,還全省人民一條清澈母親河的承諾取得重大進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整體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資產價值核算等取得顯著進展,生態補償、草原保護補獎等政策有效落實。我們在鞏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打造堅固而豐沛的“中華水塔”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財政累計投入民生資金由“十一五”的1493億元增加到4649億元,增長2.1倍,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就業增收同步提高,新增城鎮就業29萬人,是前五年的1.6倍,高校畢業生年均就業率達到87.4%,城鎮登記失業率平均控制在3.4%以內,累計轉移農牧區勞動力563萬人次,實現了更充分就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2%,是增長較快的時期,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5%,接近翻番。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5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3倍,貧困發生率由33.6%下降到13.2%。全省百萬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社保體系不斷健全,五大保險參保率均達98%以上,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和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11年增長,達到291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醫;I資標準分別統籌提高到125元和550元,均居全國前列。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提高到30張。教育事業長足發展,1+9+3教育經費保障和異地辦學獎補機制不斷完善,中小學校安工程和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93%目標。異地辦學規模擴大,新建三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填補了我省綜合性高職院校的空白,中職教育就業率達到95%以上。青海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青海師大新校區建設全面實施,青海民族大學博士生培養實現零的突破,高等教育進入提升發展新階段。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建設“八大工程”全面推進,青海大劇院和省體育中心建成使用,省級三館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省到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覆蓋率提高到95%,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群眾文化體育生活日益豐富。醫療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新增醫療衛生機構457家、衛生技術人員1萬多人、床位數1.2萬張,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有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費用由10元增加到45元,醫療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城鄉居民住房全面改善,建設城鎮各類保障性住房44.4萬戶,人均住房面積33平方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百萬人口圓了安居夢。50.2萬戶農牧民住房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到29.2平方米,房屋質量和抗震性能大幅提升。11.3萬戶游牧民實現定居,藏區縣城全部實現供暖。農牧區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飲水安全、生活用電、客運班車、普惠金融、郵政服務等實現全覆蓋,162.4萬群眾喝上潔凈水,65萬無電人口用上可靠電,群眾生產生活更加方便。民生保障正在向普惠型、質量型轉變,各族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呈現一產穩、二產優、三產增的新態勢。高原現代生態農牧業加快發展,十大特色農牧業產業帶基本形成,河湟流域特色農牧業百里長廊形成規模,糧食產量連續八年穩定在百萬噸,特色作物種植比重達到85%,全膜覆蓋等新技術廣泛運用,“菜籃子”工程成效顯著,蔬菜生產自給率提高到73.5%,牧區畜棚入戶覆蓋率達到51.3%。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建成全國重要的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冷水魚網箱養殖基地。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牧業特色化、規;a業化、品牌化水平明顯提高。工業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十大特色工業建設成效顯著,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由3.4%提高到6.2%,輕、重工業比由7.9:92.1調整為16.4:83.6。新增油氣儲量2.8億噸,千萬噸級油田建設力度加大。淘汰落后產能208萬噸,電解鋁產能就地轉化率達到80%。三大園區要素集聚、規模生產和支撐作用顯著增強,15個重大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循環工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達到60%以上,資源轉換取得重大進展。服務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旅游業實現跨越發展,旅游人數和總收入累計達到9095萬人次、824.5億元,分別是上個五年的1.8倍和3.15倍。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成為支柱產業。城鄉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建成運營,新型商業模式和交易手段快速興起,健康養老、信息消費發展迅速,新的增長動能加快形成。

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八膮^兩帶一線”戰略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加快建立。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東部城市群加速崛起,“一核一帶一圈”空間布局加快形成,成為蘭西經濟區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全省發展的先導區。西寧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百公里繞城高速環線建成并免費通行,“外環內網”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海東核心片區建設全面推進,產業園區發展取得明顯突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初具規模,資源綜合開發、產業耦合發展步伐加快。環湖地區生態旅游、現代生態畜牧業成效顯著,青南地區生態保護與發展和諧共進。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生動格局。城鄉統籌加快推進,海東撤地建市,玉樹撤縣設市,城市建設進入布局優化、多點支撐的新階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五年新增城鎮戶籍人口超百萬,城鎮化率達到50.3%,全省一半人口過上城鎮生活。啟動實施“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全省32個城鎮、近1500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累計完成投資4380億元,是“十一五”的3.8倍,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相繼建成。支持果洛加快發展,實施青甘川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玉樹災后重建目標全面實現,成為全國藏區的標志性新城。五年來,青海藏區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堅持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三大“國字號”改革破冰前行,加強生態文明制度改革頂層設計,具有青海特點的“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率先建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取得階段性成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前列,市州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大病保險、先住院后結算等服務覆蓋全省。簡政放權與職能轉變大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順利進行,累計取消和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96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和停征省級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省和市州“兩個清單”全面建立,成為保留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大力推進“先照后證”,提前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極大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全省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8.9萬戶,增加近1倍。農牧區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土地草場規范流轉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供銷社綜合改革、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等試點深入開展。財稅改革縱深推進,出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加大政府基金調入公共預算力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盃I改增”改革積極推進,企業減負面達到90%以上。投融資改革不斷深化,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引進7家股份制銀行,金融支撐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修訂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建立PPP項目庫。同時,國資國企、價格改革和教育、文化、社會治理等領域改革同步跟進,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開放帶動戰略成效顯著,與絲路沿線國家建立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新機制,“朋友圈”不斷擴大。加快推進大通關建設,西寧國際航空口岸投入運營,開辟4條國際和地區航線,西寧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萬人次,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全面建成。環湖賽、青洽會、清食展、藏毯展等重大經貿文化活動國際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433億元,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9.9%,均比“十一五”翻一番。對口援青全面推進,經濟、技術、智力等援助與合作成效顯著。

五年來,我們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省新要求,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建設廉潔政府,切實加強“三基”建設,全省崇尚實干、自我加壓、爭先進位的氛圍更加濃厚。我們大力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提請省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19件,制訂和修改政府規章31件。嚴格規范權力運行和行政執法,擴大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監督,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2274件,省政協委員提案1892件。建立健全分地區考核指標體系和分類別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行政效能明顯提升。我們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活動,推進“平安青海”、“法治青!苯ㄔO,依法推進社會治理,健全完善信訪、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社會和諧局面不斷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先進行列。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事業有了新發展,全省各行各業都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五年,是我省經濟總量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人均生產總值、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居民收入增幅等走在西部前列,極大增強了全省各族干部群眾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譜寫了青海發展史上新的輝煌篇章。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特殊關懷的結果,是省委領導和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國家部委、各援青省市和各方面情系高原、真情幫扶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和社會各階層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青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中央機關駐青各單位,向支持青海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奮斗歷程使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青海工作,推動青海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努力實現后發趕超。發展滯后是青海最大的省情。我們始終堅持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創新完善發展思路,著力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謀劃實施一大批重大項目,不僅確保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縮小了與全國的相對差距,更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必須堅持保護生態責任不懈怠,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生態環境,是大美青海的基石,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重托。我們確立生態保護優先的戰略抉擇,勇于擔當,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綠色發展和制度改革,全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區,使“青海藍、高原綠、江河清”成為青海人民的綠色福利,成為美麗中國的靚麗品牌。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不停步,著力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我省市場主體量少質弱等問題突出。我們堅持以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彌補劣勢,積極承接國家重大改革政策,大力推進具有青海特色的改革舉措,加快構建“東出西進、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顯著提升了青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區域競爭力。必須堅持保障民生力度不減弱,全力增進各族群眾福祉。我省底子薄、欠賬多,改善民生尤為緊迫。我們始終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堅持經濟換擋調速改善民生不減速,持續實施惠民富民工程,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合理調整不同群體利益關系,積極縮小差距,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眾。必須堅持維護團結穩定不松勁,加快促進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團結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我們堅持以創建國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為引領,統籌推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宗教和順各項工作,加大對藏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的支持力度,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在共建共享中凝聚了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青海精神。我們堅信,只要我們牢牢把握和順應全省各族人民的新期盼,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地把在青海堅持好拓展好,就一定能夠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還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完成預期目標方面,“十二五”規劃的28項指標體系中,非公有制經濟、科技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兩項指標尚有差距,反映出我省市場活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在破解發展難題方面,產業結構層次不高、競爭力不強;要素市場有待完善,開放發展的基礎和能力需要加強;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任重道遠。在民生改善方面,區域發展還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城鄉居民收入還不高,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在工作層面,一些干部適應新常態的能力不強,干事創業激情不足,懶政庸政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違規違紀和腐敗問題時有發生。我們將直面問題,正視挑戰,改進工作,不斷化解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難。

二、科學規劃“十三五”,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青的關鍵時期,在青,F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根據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省政府制定了《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已提請大會審議。下面,我就一些主要問題作簡要說明。

(一)《綱要(草案)》編制的主要考慮

科學制定好“十三五”規劃,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青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為指導,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精心設計好未來五年發展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為此,我們在編制《綱要(草案)》時,充分考慮“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目標和任務,重點把握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三五”時期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決實現!毒V要(草案)》順應人民群眾期盼,從發展環境到指導思想,從指標設定到工作部署,都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統一。同時,堅持遠近結合,既注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又注重更長時期的遠景發展,突出規劃目標的戰略性、指導性和引領性。二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綱要(草案)》把“五大發展”理念作為貫穿我省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主線,融會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更加注重生態保護、更加注重轉變方式、更加注重和諧穩定、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改革開放、更加注重夯實基礎,力爭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推動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三是把握青海發展階段性特征!毒V要(草案)》準確把握發展現狀、趨勢和機遇,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全面部署發展動力轉換、發展空間優化、發展要素保障、發展成果共享等重大任務,強化重大舉措和項目支撐,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使之更加符合青海階段性發展特征。四是突出生態保護優先要求!毒V要(草案)》立足特殊省情和責任,準確定位我省在全國所處的戰略地位,突出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制定相適宜的目標、政策和舉措,不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服務中華民族長遠利益,把青海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

(二)《綱要(草案)》規劃的主要目標

目標引領方向,目標凝聚力量。省委《建議》提出了今后五年發展的“131”總體要求,即實現“一個同步”、奮力建設“三區”、打造“一個高地”。具體就是,把握中央提出的標準與要求,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突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弘揚黨的優良傳統,鑄就青海精神高地;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升、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目標!毒V要(草案)》據此明確了經濟發展、生態文明、民生福祉、創新驅動4大類28項指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4項,約束性指標14項。這里主要對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兩項預期性指標,脫貧攻堅、水體水質和空氣質量三項約束性指標,加以簡要說明:

一是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經測算,未來五年我省生產總值只要年均增長3.7%、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7%,就可以實現“兩個翻番”。為進一步縮小與全國發展差距,我們自我加壓,綜合分析“十三五”外部需求和省內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因素影響,以及潛在增長率,把翻番基準時間延后一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生產總值按年均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按年均增長8%安排。把增速調整到合適“擋位”,既可保證我省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釋放積極的目標信號,又有利于給保護生態、優化結構、轉型升級預留空間,同時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與全國水平的相對差距也有望分別縮小3.2和5.2個百分點。

二是農牧區貧困人口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十三五”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通過精準識別,我們確定了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客觀分析艱巨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作出了“四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的總體部署,即到2019年,確,F行標準下的52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確保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再經過一年努力,使脫貧成效更加鞏固,群眾生活更加殷實,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三是水體水質和空氣質量。保護好“中華水塔”,確!耙唤逅驏|流”,是我們擔當的歷史責任,《綱要(草案)》提出,確保三大河流出省斷面水質穩步提升。湟水河流經省內主要城鎮和人口聚居區,還青海人民一條清澈的母親河,是政府的莊嚴承諾,《綱要(草案)》提出,湟水河出省斷面水質達標率要由現在的四類83%提高到三類50%。我省主要城市人口聚集度高,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空氣質量,《綱要(草案)》提出,主要城市PM2.5濃度要控制在國家下達目標以內,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 (三)“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

奮斗目標要靠重大政策舉措和重大項目來保障!毒V要(草案)》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生態文明、改革開放等領域,從13個方面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戰略、重大項目、重點舉措。一是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以“五大生態板塊”為重點,完善“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力爭到2020年實現重點生態治理區全覆蓋。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深入實施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二是創新創業驅動發展。圍繞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構架,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企業。著力實施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兩個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計劃,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建設和完善100個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成5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努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三是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推進“四區兩帶一線”戰略,實現西寧海東一體發展,推動海西加快轉型發展,推進環湖地區特色發展,促進青南地區保護與發展和諧共進,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進一步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培育8個新興城市,建設48個美麗城鎮和1500個高原美麗鄉村。四是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深入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構筑綠色循環、創新驅動、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實施“三區一帶”農牧業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四個百億元”產業。實施傳統工業“百項改造提升工程”,滾動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工程”,著力構建“四個千億”產業集群。持續打造“大美青!保ǔ筛咴糜蚊。鞏固提升金融、商貿、物流等產業,促進服務業大發展。五是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實施千萬美元潛力企業培育計劃和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計劃。提高對外合作水平,構建對口援青合作長效機制,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六是提升全社會信息化水平。把握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發展趨勢,構建高速、移動、安全的信息網絡。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絕大部分城鎮光網覆蓋。以信息化助推產業現代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達到全國水平。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構建活力青海產業云、大美青海生態云、幸福青海民生云、和諧青海政務云,全面提升各領域信息化水平。七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大力實施“八個一批”脫貧攻堅行動計劃,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勞務輸出、推進易地搬遷、實施生態保護、探索資產收益、著力加強教育、開展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實現精準脫貧。同時,通過補齊短板,夯實發展基礎,強化科技、金融支撐,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八是共享全面發展成果。圍繞就業、教育等民生關切,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各族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逐步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和資源配置,改善農牧區薄弱學;巨k學條件,健全民族地區雙語教學體系,努力辦好特殊教育。加快推進3所高職院校建設,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多措并舉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醫;I資標準,加大住房保障建設力度,健全醫療衛生服務和社會救助體系。九是提高基礎設施保障水平。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能源項目,加快構建整體提升、功能配套、持續有力的要素保障體系,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支撐能力。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100公里,新增高速化公路2000公里,全面形成“一主八輔”民用機場運營格局,建成西寧和格爾木兩個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推動綠色地勘,深入實施引大濟湟后續工程,提升資源能源和水利保障能力。十是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積極培育和踐行,顯著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夯實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深入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建成五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體育產業,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優秀文化品牌。《綱要(草案)》還就推進法治青海建設、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健全制度做出系統謀劃和部署。

總之,《綱要(草案)》規劃部署五大建設的方方面面,統籌銜接行業規劃和地區規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民生期盼,科學描繪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經過本次人代會審議批準,必將成為全省各族人民為之奮斗的行動綱領。

三、著力抓好今年工作,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主要任務就是狠抓規劃綱要落實,把戰略部署轉變為實際行動,把規劃藍圖轉化為發展現實。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十一次全會決策部署,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在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創新、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防風險,切實增強發展動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105萬人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75%以上,湟水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3%以上,節能減排目標控制在國家規定目標以內。在完成上述目標基礎上,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過剩產能和商品住房庫存減少,企業成本上漲和工業品價格下跌勢頭得到遏制,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保持協調增長,財政支出結構更加合理,金融風險有效釋放。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進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必須抓住關鍵環節,綜合施策,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全面啟動“兩個倍增”工程,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戰略聯盟,加強“產學研用”聯動,著力攻克鹽湖鋰鹽高純化、鋰離子動力電池及關鍵材料產業化提升、鋁鎂合金深加工、光熱儲能等一批關鍵技術,推動創新集群發展。啟動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一批創新團隊、領軍人物、高端技術人才和高層次創業人才,帶動全省產業創新發展。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推進云計算公共平臺建設和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加快工業結構轉型升級。啟動 “百項改造提升工程”和“百項創新攻堅工程”,構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體系,確保工業增長7%左右。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鹽湖化工、有色冶金等傳統產業,延伸補強下游精深加工產業鏈,力促傳統行業在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和產品結構調整等方面有較大提升,打造市場競爭新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及零部件、風電機組、光伏組件等先進制造業,使新興產業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乘勢發展輕工紡織、飲用水、中藏藥加工、民族用品等消費品工業,構建具有高原特色優勢的輕工產業體系。

多措并舉化解過剩產能。完善債務處置、不良資產核銷政策,妥善解決人員安置問題,對主動退出產能的企業給予支持,對“僵尸企業”停止財政補貼和貸款供給。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引導優勢企業兼并困難企業,推動關聯產業、上下游企業聯合,提高規模效益和抗風險能力。嚴格環保、能耗、技術標準,繼續開展專項對標行動,對技改后不達標企業或設備依法關停,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為先進產能騰出能耗、資源、資本和市場空間。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負擔。堅持內外統籌、創新突破,開展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專項行動。認真落實降低稅負、融資、物流等普遍性減稅降費政策,堅決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服務收費,全部取消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實施營改增,落實資源稅從價計征政策。推動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直接交易,降低過網費用,努力保持相對低電價優勢。加大票據貼現力度,設立企業“過橋”融資轉貸資金,幫助企業降低信貸成本。支持鐵路運輸實行“一攬子”價格,減少高速公路收費,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降低運輸成本。引導企業強化綜合成本控制,提高盈利水平。

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高效、有機和品牌農牧業,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畜產品供給體系,確保一產增長5%左右。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積極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做好原產地和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認證,打響高原、有機、綠色、富硒等品牌。持續深化農村牧區改革,依靠科技支撐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著力推動糧油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服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牧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二)以擴大有效需求支撐經濟穩定增長。推動消費、投資、出口協同發力,持續釋放需求潛力和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優化投資結構,強化基礎支撐。搶抓機遇、彌補短板,突出重點、優化投向,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交通方面,加快格庫鐵路建設,推進青藏鐵路格拉段擴能改造、格爾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力爭開工西成鐵路。推進以高速公路網和國省干線為重點的公路建設,完成牙什尕至同仁、花石峽至久治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加快扎麻隆至倒淌河、大通至小沙河高速公路和大武經達日至班瑪公路建設。確保果洛機場通航,推進祁連機場建設、格爾木機場改擴建等工程,力爭開工青海湖機場。能源方面,加快黃河龍羊峽以上河段水電站建設,推進海南、西寧北750千伏輸變電建設和農網升級改造工程,擴大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水利方面,推進黃河干流防洪、蓄集峽水利樞紐、黃河谷地水庫灌區建設,力爭開工湟水北干二期、引大濟湟西干渠、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和一批中小水庫灌區配套工程,持續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

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需求。提升傳統消費,發展新型和中高端消費,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著力發展以旅游休閑、教育培訓、信息服務、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為重點的服務型消費,以消費者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為特色的時尚消費,培育新能源汽車、節能產品等綠色消費,啟動皮卡等輕型貨車下鄉政策。增強朝陽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加快線上線下互動融合。推進以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供給制度改革,支持進城農牧民在城鎮購房,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政策通道,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住房剛性和改善性需求,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加快城市特色商貿街區、大型綜合體建設,加強農村牧區商貿體系建設,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

加強對外貿易,增創發展優勢。啟動實施“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計劃”和“千萬美元潛力企業培育計劃”,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穩步擴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和文化產品出口規模,加快外貿出口基地、國際營銷網絡等建設,鼓勵企業向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拓展市場,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積極落實貿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全面運營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開通國際貨運航線,加快進口商品直銷中心、電子口岸建設,推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新模式。

(三)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打造大美青海新優勢。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理念,馳而不息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努力走向生態文明建設*。

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縱深推進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生態保護建設、環青海湖綜合治理、湟水河流域南北山綠化等重大生態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濕地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專項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強化市州縣政府主體責任,推進管護隊伍、科研基地建設,鞏固和擴大生態保護建設成果,確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持續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碧水藍天行動”,抓好湟水河等重點流域和水域生態綜合整治,確保湟水河水質持續向好,重要河流及湖庫水質保持優良。完善東部城市群及格爾木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城市揚塵、燃煤污染及工業污染治理,完成剩余黃標車總量70%的淘汰任務。深入開展“家園美化行動”,對重點景區、重點交通沿線、城鎮周邊環境問題進行再整治,加強縣城周邊、環湖地區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全覆蓋。繼續建設一批美麗城鎮,再建設300個高原美麗鄉村,打造我省清新潔凈、宜居宜游的人居環境。

著力發展生態經濟。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業和生態文化產業,積極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種養、加工、商貿、光伏等產業,努力拓寬“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之路。推廣節水灌溉,發展林下經濟,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攻克電機能效提升、清潔能源替代、綠色節能建筑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對生態環境最具“親和力”的旅游產業,圍繞打造“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格局,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服務能力,推動旅游業態和產品多元化,力爭互助故土園成功創建5A級景區,不斷提升“大美青!泵雷u度和影響力,努力把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補償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健全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場。完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制度,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機制,做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四)以新型城鎮化為牽引促進協調發展。全面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內涵,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市,加快構建符合青海實際的現代城鎮體系。

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牧民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力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左右。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進一步放寬西寧市落戶限制,建立農牧民進城購房和租房財政補貼政策。建立健全“人地錢”三掛鉤機制,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城鎮體系布局,推進海西三行委行政區劃管理體制改革。

做好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樹立“精明增長”、“宜居城市”理念,綜合考慮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制定、嚴格落實規劃,增強規劃前瞻性、連續性和權威性。堅持先地下后地上,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街區路網、停車場、垃圾處理設施和自行車“綠道”建設。開工西寧軌道交通1號線,加快西寧大外環公路、海東核心片區建設。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試點,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推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形成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管理秩序。

創新區域發展模式。既整體謀劃、城鄉統籌,又錯位發展、區域聯動,加快實現各區域產業發展鏈接互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保護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東部城市群著力打造區域性高新技術產業、金融、商貿、信息、物流中心,增強綜合承載力和龍頭帶動作用。柴達木地區加快實施一批循環產業和補鏈項目,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業競爭優勢。環湖地區積極發展種養、加工、旅游等特色產業,努力建設全省生態旅游、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示范區。三江源地區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努力建設國家重要的生態產品供給地、生態安全屏障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五)以經濟領域改革為重點拓展發展空間。跟進落實中央出臺的改革舉措,在繼續抓好生態、司法、醫藥衛生三大“國字號”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協同推進其他各領域改革,力爭取得更大成效。

著力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打好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優化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布局,加快省屬國有企業從非主業、缺乏競爭優勢的領域退出,剝離嚴重虧損資產板塊,減少“出血點”,增強市場競爭優勢。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產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加快推進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選聘、國有資產證券化等改革。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建立負面清單,放開市場準入,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重組整合,同等享受結構性改革的各項稅費減免政策,加大對民營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的保護力度,有效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以支促收,加大對供給側改革、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投入,深化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資引導基金,與地方債、金融資本相結合,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盤活存量資金,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統籌用于關鍵環節和重點項目。落實零基預算改革措施,實施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做好地方政府債券額度爭取、發行和存量債務置換工作。跟進資源稅、消費稅、環境保護稅等改革,培育地方主體稅種,提供穩定的稅收來源。大幅放寬交通、市政等領域市場準入,加強政策配套,推動更多PPP項目形成有效投資。

加快金融業創新發展。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確保社會融資規模持續增長。探索政銀企與擔保機構合作機制,引導銀行開展不良資產處置,通過金融產品和期限組合等方式,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力促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西寧分行正式開業,組建省資產管理公司,推進省農信社系統改革,加快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1-2戶企業上市融資,支持企業依法開展各類股權、債券融資,擴大直接融資。堅決打擊非法集資和高利貸的行為,果斷處置可能出現的局部風險。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力爭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商品貿易、人文交流、合作平臺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行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吸引更多高端制造業和先進服務業項目落地我省,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支持企業廣泛參與國際國內經貿合作交流,創新思路,再接再厲,增強青洽會、藏毯會、清食展等招商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辦好第十五屆環湖賽,抓好對口援青工作,全方位提升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六)以“民生十件實事”為抓手推進共享發展。繼續集中75%左右的財力,辦實事求實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省財政統籌安排44億元扶貧資金,整合引導各類資金不少于100億元,啟動實施“八個一批”行動計劃,確保6個貧困縣摘帽、400個貧困村退出、1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二是繼續實施教育惠民項目。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對六州所有學生和西寧、海東兩市貧困家庭學生實行15年免費教育,繼續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加強職業院校專業和內涵建設,積極推進青海大學科技園建設,加快青海師范大學新校區建設,支持青海民族大學建設民族預科教育基地。三是大力推進就業創業。落實創業促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實施新型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安排機關事業單位考錄招聘5000人左右,新增一批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有效增加就業容量。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完善勞務對接機制,提高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水平,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四是有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化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實施國家調整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地區附加津貼等政策,落實援企穩崗、社保補貼政策。加大財政對農牧民的直接投入或股權投入,提高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標準,對農村牧區貧困戶開設農家樂和網店給予補助。鼓勵城鄉居民依法合理增加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五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等標準,將城市、農村低保人均標準分別提高到每年4800元和2970元,同時,重視解決城市生活困難人口解困問題。在對困難殘疾人給予生活補貼的基礎上,對重度殘疾人再給予每人每月100元護理補貼。六是著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療聯合體和縣鄉村一體化建設,繼續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標準,加快醫保復合型付費方式改革。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加強地方病和傳染病防治,實施包蟲病防治行動計劃。七是努力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城鎮棚戶區改造及公租房建設8.6萬套,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加快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鼓勵進城農牧民購房定居,制定農牧民同等享受住房保障和棚改政策。改造農牧民危舊房6.5萬戶。八是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繼續實施“文化進村入戶”、廣播電視無線數字覆蓋等工程,在50個行政村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體系。九是積極推進老年人關愛工程。全面推廣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探索醫養融合和農牧區孤寡老人代養服務試點。將高齡老人生活月人均補貼標準提高20元。新增機構養老床位1000張。十是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繼續實施“暢通西寧”三年攻堅行動計劃,實施農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果洛三縣聯網、全省農網升級改造,讓各族群眾用電更有保障。同時,針對人民群眾關注的物價問題,我們將繼續強化舉措、綜合施策,著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們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工作首位,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更強的幸福感!

各位代表,新形勢對政府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人民政府,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做到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做好“接、放、管”三篇文章,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全面開展網上并聯審批,建立州縣兩級公共服務中心,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和職能整合。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推進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切實消除隱患。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促進軍政軍民團結。持續加強作風建設,鞏固擴大“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持續正風肅紀,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遏制不作為現象,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激勵約束并舉,完善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廣大干部振奮精神、勇于擔當、奮發有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各位代表!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同志為,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把青海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而努力奮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办公室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自拍 偷偷玩, 伊人亚洲综合影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