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兩會熱點提案精神要點解讀,江西兩會政府報告全文解讀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正在整理當中,預計一個小時后發布請收藏關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5年及“十二五”時期發展回顧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我們奮力奪取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的重要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西工作“一個希望、三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省委“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6723.8億元,增長9.1%;財政總收入3021.5億元,增長12.7%;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6993.9億元,增長 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68.9億元,增長9.2%;外貿出口332.7億美元,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6億元,增長 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9元,增長10.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1.5%;城鎮登記失業率3.4%,低于控制目標1.1個百分點,較好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促發展,聚精會神抓創新,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出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2條”“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8條”等政策措施應對困難,打出穩增長“組合拳”。加強領導分級掛點幫扶,幫助企業穩定發展。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向社會發布102個PPP項目,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昌樟高速改擴建、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合?蛯、華能安源電廠、贛南紅都變電站、大唐撫州電廠、峽江水利樞紐等一批交通、能源、水利重大項目建成投運;豐電三期、大唐新余電廠二期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北汽昌河汽車景德鎮一期、九江石化800萬噸油品質量升級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竣工投產。提升傳統消費,拓展新興消費,健康養老、信息、旅游等消費發展迅速,服務業占GDP比重38.6%,提高1.8個百分點。加強重點出口企業幫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進貿易便利化。外貿出口企穩回升,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
(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堅持放管結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本級行政權力事項精簡63.6%,行政審批事項精簡51%,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叭龁我痪W”改革快速推進,省、市、縣三級政府公布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江西政務服務網在全國率先開通運行。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鳳凰光學、昌河汽車等五大集團重組順利推進,省直單位所屬企業脫鉤移交工作按期完成,省鹽業集團等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有序推進。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率93.5%,農村土地流轉率33.7%。扎實推進投融資體制、財稅體制等改革,資本市場活力增強。堅持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取得積極成效。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及泛珠、長三角、閩三角等區域開放合作,協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助推江西發展升級大會,贛港會、贛臺會、華贛會、瓷博會等活動取得良好效果。開放平臺和通道建設取得新進展,贛州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九江城西港區正式對外開放,贛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正式開通。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4.7億美元,增長12.1%;引進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232.2億元,增長15.2%。開放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突出創新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密切科研與產業的對接,新增企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家,新組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10 個、協同創新體15個,新增撫州、贛州、吉安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明專利授權增長59%,“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熱敏灸”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過千億產業達到10個。實施服務業發展提速三年行動計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產業蓬勃發展。新增瑞金共和國搖籃旅游區、宜春明月山旅游區兩個國家5A級景區,鷹潭獲批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全省旅游接待總人數和總收入分別增長23.2%、37.3%。重組江西金控集團,新組建江西銀行、江西省再擔保公司、江西航空公司,引進東亞、廣發銀行。江西省金融租賃公司、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成立營運。全省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2863億元,4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新增49家企業在“新三板” 掛牌,企業直接融資1522億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力明顯增強,農產品加工率達到53%。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鞏固,全年糧食總產 429.7億斤,實現“十二連豐”。
(四)統籌布局協同發展,區域經濟展現新活力。昌九一體化取得新進展,社保、醫療、科教等公共服務同城化有序推進,現代裝備、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進一步向昌九聚集,龍頭昂起之勢更顯強勁。昌撫通信實現同城化,金融同城化取得實質性進展。蘇區振興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工作扎實推進,蘇區振興發展的產業支撐進一步夯實。吉泰走廊發展活躍。贛東北深化區域開放合作加快,贛西經濟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全省城鎮化率51.6%,提高1.4個百分點。扎實開展秀美鄉村建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1.2萬戶,建設改造農村公路1.4萬公里,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
(五)保護生態強化治理,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全面啟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完成生態紅線、水資源紅線劃定,示范區建設各相關工作全面跟進。強化以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城市揚塵污染治理為重點的“凈空”行動,實現PM2.5監測設區市城區全覆蓋,全省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90.1%;強化以“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工業及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為重點的“凈水”行動,全省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1%;強化以城鄉生活垃圾、農村面源污染、重金屬污染和礦區污染治理為重點的“凈土”行動,土壤污染得到控制。完成植樹造林214.7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南昌、宜春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吉安獲批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境流域生態補償,首期籌集補償資金20.91億元。創新河湖管理與保護制度,建立了省、市、縣三級 “河長制”。加大生態文明考核指標的權重,綠色發展成為自覺行動。
(六)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力保障改善民生,5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完成扶貧移民搬遷10.6萬人,全年減貧72萬人。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5.26萬人,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福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全部兌現到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全年棚改開工16.54萬套,基本建成12.45萬套。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工程基本完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持續深化,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加快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南昌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瑞金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南昌漢代;韬顕z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在新余、鷹潭及全省所有縣(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病保險實現城鄉全覆蓋。成功舉辦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江西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中式臺球世錦賽和中華龍舟大賽。信訪工作進一步改進,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設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良好,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持續開展國防教育和擁軍優屬工作,強化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參事文史、檔案、地方志、老齡、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以法治政府建設為重點,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
隨著2015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二五”順利收官,江西站在更高的發展起點上。這五年,是我省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明顯提高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五年,是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部分經濟指標實現“總量翻番、位次前移”。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實現總量翻番;生產總值在全國排位前移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全國的第21位前移至第15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第22位前移至第15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第14位前移至第12位。經過五年的發展,全省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省生產總值由9451億元提高到1.67萬億元,年均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 22.7%。千億產業由4個增加到10個。三次產業比重由12.8∶54.2∶33.0調整為10.6∶50.8∶38.6;A設施逐步完善,城鄉發展協調推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凈增20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4000公里,凈增1235公里;高速鐵路從無到有,達到867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實現零突破。統調電力裝機達1800萬千瓦,凈增537萬千瓦。4G移動電話和光纖寬帶覆蓋均突破1000萬戶。主電網輸電線路長度突破3萬公里,凈增9300公里。城鎮化率累計提高7.5個百分點,完成4.2萬個新農村點建設,城鄉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生產力布局更趨合理,區域經濟發展活躍。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展現勃勃生機。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由22個增加到85個,過50億元的達到5個,南昌縣率先突破100億元,區域經濟呈現多極支撐、多元發展新格局。環境建設扎實開展,生態優勢穩步提升。全省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在80.6%以上,生態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7%。全境納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生態優勢進一步凸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低保、醫保實現全覆蓋。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70.4萬人,貧困人口由 2011年的438萬人下降到2015年末的204萬人。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各類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升。全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由15660元、5987元提高到26500元、11139元,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3.2%。累計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142.88 萬套,改造農村危房86萬戶,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群眾。
五年的發展,傾注了全省上下不懈的努力,凝聚了全省人民共同的智慧。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牢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始終堅持發展不動搖,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控運行,精準施策,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我們始終堅持突出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發揮創新驅動的引擎作用,營造激發創新的條件和環境,煥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使創新成為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始終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讓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讓市場活力競相迸發。以更寬廣的視野布局對內對外開放,構筑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不斷拓展發展新領域、新空間。我們始終堅持發揮生態這個突出優勢,不斷強化綠色發展新理念,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新優勢,不斷積累可持續發展新動能,既為江西綠色崛起加力,也為全國綠色發展打造“江西樣板”。我們始終堅持抓住為民謀利這個根本要求,把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作為最大責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大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在邁向全面小康的進程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我們始終堅持筑牢法治建設這個重要基石,把依法治國的要求貫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全力推進行政權力法治化,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最為關鍵的是:深入學習領會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江西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需向代表說明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十二五”中后期全國經濟發展增速普遍放緩,我省也有少數指標略低于“十二五”預期。這既有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傳統增長動力弱化的影響,也有我省主動壓縮過剩產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因素。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全省上下按照省委“十六字”方針,齊心協力、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付出了艱辛努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加快發展、轉型升級還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投資消費增長乏力,實體經濟面臨較多困難。創新能力較弱,增長動力還沒有真正實現轉換。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還需持續用力。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政府效能還不夠高,少數地方和部門存在安于現狀、為官不為、落實不力的現象。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屬于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將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屬于政府自身的問題,我們將堅決革弊鼎新。
二、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主要考慮
制定全省“十三五”規劃,描繪好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對于凝聚力量,實現同步全面小康意義重大。省政府根據《中共江西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了《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一)關于“十三五”規劃制定的背景考慮。
總體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從國際層面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孕育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空間將更大,發展的領域將更寬。從國家層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省經過“十二五”時期發展,基本進入中高收入發展時期和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政策紅利、改革紅利、生態紅利、開放紅利等正在疊加釋放,這些積極因素將為未來五年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持久動力。同時,未來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全球市場總需求不振,投資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三期疊加”態勢仍將持續,動力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我省面臨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雙重任務,呈現“六期融合”的階段性特征。在編制《綱要(草案)》時,充分考慮了這些背景因素?偟囊笫,因應形勢變化,把握發展大勢,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奮力譜寫江西發展的新篇章。
(二)關于“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考慮。
指導思想是規劃的靈魂,是未來五年發展的根本指引。省委的“規劃建議”明確了我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一是堅持了基本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指導“十三五”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謀劃推動“十三五”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二是突出了目標引領。“提前翻番、同步小康”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必須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以同步全面小康統領未來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明確了發展路徑。創新、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綠色化水平,是江西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作為重中之重任務推進落實。這些原則和要求,都體現在《綱要(草案)》當中。
(三)關于“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考慮。
省委“規劃建議”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其核心內容是:與2010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實現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定基礎。圍繞總體目標,《綱要(草案)》從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民生福祉、生態文明等方面,提出了35個具體目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5個,約束性指標20個。
確定這些目標,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與國家“十三五”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相銜接。目前我省全面小康進程相對滯后,為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速必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設定年均增長8.5%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二是充分體現江西省情特色和發展優勢!毒V要(草案)》根據省委 “規劃建議”要求,提出建設信息江西、法治江西、信用江西、健康江西、美麗江西等目標,都是充分把握省情特色和優勢提出來的。三是兼顧需要和可能。目標的設定既要鼓舞人心,更要切實可行。從經濟增長的潛力、發展慣性、內外發展環境看,這些目標的設定體現了上述要求。
(四)關于“十三五”時期重大戰略任務的考慮。
著眼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綱要(草案)》提出了建立現代產業新體系、增強創新發展新動力、邁向信息化發展*、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等十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同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強化規劃實施保障等三項措施。制定這些戰略任務和保障措施時,主要把握和考慮了三個方面:一是全面貫徹中央精神。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發展要求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戰略部署都體現在工作任務中。二是完整體現省委“規劃建議”,是省委“規劃建議”七大戰略、三項保障的具體落實。三是突出與“十二五”工作的連續性、緊貼新目標的針對性、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
各位代表,《綱要(草案)》經大會討論通過后,將成為我省“十三五”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標志著我們開啟富民興贛的新征程。時代賦予我們責任,人民寄予我們厚望。只要我們咬定目標,同心同德,腳踏實地,砥礪前行,我們和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三、工作安排
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總體看,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將持續,面臨的發展形勢更為嚴峻。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積極應對挑戰。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西“一個希望、三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創新驅動增動力,以深化改革添活力,以開放合作拓空間,著力穩定經濟增長,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生態文明,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奮力開創 “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新境界。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 左右,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出口增長2%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激發“三駕馬車”新動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抓項目擴投資促增長。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產業項目、一批惠及面廣的民生工程項目。安排省大中型建設項目725個,總投資約1.35萬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500億元左右。交通方面,開工建設廣昌至吉安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興國至贛縣、修水至平江等11個高速公路項目,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開工建設贛深客專、合安九客專、吉永泉等鐵路項目,建成武九客專江西段。建成上饒三清山機場。能源方面,推進神華九江電廠、豐城電廠三期等5個常規火電項目建設,積極開展西南水電入贛等特高壓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建成撫州電廠第二臺百萬千瓦機組、洪屏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國華信豐電廠前期工作。水利方面,開工建設廖坊灌區二期工程、四方井水利樞紐等項目,加快推進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基本建成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產業升級方面,開工建設南昌航空城試飛區、贛州北斗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昌飛呂蒙總裝園、北大科技軟件產業園等項目。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開工南昌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重點實施16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10個城市公共停車場項目、共青科教城等18個教育項目、省屬醫院新院等24個醫療衛生項目、省文化中心等12個文化項目以及15個重大體育健身項目。為保證項目建設資金,進一步創新項目建設投融資方式,務實推進PPP 模式,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發行支持。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投融資,保持投資穩定增長。
興業態拓消費促增長。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引領、促進消費。實施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升級工程,打造城市新商圈、商貿綜合體。多種形式鼓勵消費。對首次購買城鎮住房的符合條件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并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將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范圍。積極做好商品房“去庫存”工作。加大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推動皮卡等新型貨車下鄉。加快旅游強省建設,擴大“江西風景獨好”品牌影響力。推動“旅游+”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培育康體養生、自駕營地等旅游新業態,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集群,加快贛浙閩皖國際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支持上饒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婺源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建設,試點發行省內“旅游一卡通”,力爭在南昌、景德鎮實施外籍人士72小時過境免簽。加快“光網江西”“無線江西”建設,推動寬帶提速降費,促進信息消費。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消費。大力發展養老、家政、健康消費等生活性服務業。強化供給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與消費需求高水平對接。
優化出口結構促增長。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實施外貿出口提升工程,提高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擴大服務出口,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支持企業建立海外物流樞紐、“海外倉”。制定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政策,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以進口促進產業升級。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加快推進企業研發中心、校企聯盟、產業技術聯盟建設,促進產學研用貫通,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加快推進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持續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力爭今年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4-5家,實施10個左右重大科技研發專項,培養各類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10個,在重點產業領域組建10個左右科技協同創新體。
推進重點領域創新。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重點研發攻關,力爭全年開發省級新產品100項以上。推進實施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等20個左右重點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精選5個左右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作為重點產業骨干工程,實施“一項一策”,以股權投資、質押、貼息等多種方式大力支持,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大力發展“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眾創空間,形成各類創新主體互促、民間草根與科技精英并肩、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生動局面。加強業態創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建設電子商務交易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積極發展智慧物流。努力催生與創業創新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助推創新升級。拓寬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研究設立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市縣政府和園區設立配套引導基金,大力引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創業投資基金,鼓勵眾籌融資,探索開展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弘揚創新創業精神,著力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的社會氛圍。
健全創新發展機制。開展科技計劃財政資金后補助試點和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落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健全政府科技投入和績效評價機制,提高科技人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比例。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制定更加靈活的人才政策,大力培養、引進創新人才。辦好中國青年APP大賽等創新創業賽事,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展身手。扎實推進質量興省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發展的體制機制。
以提高效能優化服務為重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強行政審批目錄管理,完善行政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加快全省網上審批系統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聯通。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以信用監管的事中事后監管新模式。著力改進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的公共服務,加強部門間業務協同,提高服務的便利性。
以更有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重點深化市場改革。深化煤電、氣電價格改革,提高對落后工藝、設備、產品生產的差別電價和水價,形成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價格體系。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啟動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二期建設,推動市級平臺和網站建設,著力打造“信用江西”。加強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加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
以規范管理和增強活力為重點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力度,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提高縣級財力保障水平。將政府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積極推進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提高征管效能和質量。圍繞搞活地方金融體系,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推動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公司盡快掛牌開業。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推進裕民銀行籌建,爭取平安銀行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積極穩妥發展互聯網金融。整頓金融市場秩序,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以搞活增效為重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市場化戰略重組,著力抓好江銅集團、省旅游集團、江西國際公司和省招標咨詢集團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全面剝離省屬國企辦社會職能,積極推進鎢和稀有金屬產業重組整合。深化江西報業集團改革,組建省文化演藝發展集團、省廣電傳媒集團。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嚴格落實國資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動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四)加快工業強省步伐,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新一輪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著力推進鋼鐵產品制造升級,銅精深加工、建材節能環保、石化產業綜合利用轉型和服裝家紡品牌提升。引導企業創新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加快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終端產品,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管理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不斷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更多運用市場機制推進“去產能”,妥善處置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在電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大力推進LED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打造南昌光谷。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終端和高端邁進,著力打造吉安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對接“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的開發應用,積極推進省市數據中心、航天云網、中華工業云、中國電信中部云基地建設。實施“互聯網+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在南昌、九江、景德鎮等地啟動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北斗導航等產業,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
推動產業集群集約發展。深入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每個設區市重點發展2-3個主導產業,每個縣(市、區)重點發展1個首位產業,形成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建立產業協作聯盟,以龍頭企業推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對接,以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為紐帶,推動產業集群外部對接,重點推動電子信息和銅箔銅板、硅鋼和機電產品等10個專項對接。選擇20個重點產業集群開展智能化改造試點,打造一批智能化工業園區。
加大企業幫扶力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專項行動,切實降低企業交易、人工、財務、物流、用電用氣成本。落實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究精簡歸并“五險一金”,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信貸支持,力爭“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發放貸款400億元以上。擴大直接融資,力爭全年新增2-3家企業主板上市,30家以上企業“新三板”掛牌,實現直接融資1000億元。完善企業幫扶機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動省產品協議采購、省產品與省重點工程對接,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五)扎實做好“三農”工作,推進農業農村新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進“糧安工程”建設,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290萬畝,穩定糧食生產能力。深入實施“百縣百園”建設工程,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特色水產、有機茶葉、油茶等特色種養業,打造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實施農產品品牌創建工程和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提高江西農產品市場美譽度。深入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拓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空間。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提升農業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全面推動智慧農業建設。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鎮村聯動發展,著力實施農村自來水建設改造、農村公路改造,推進農村信息網絡建設,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全面完成第一批 654個中心村建設任務。積極開展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工程,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大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贛鄱特色的文化名村。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積極推進余江“國家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農墾、水權、集體林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快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引導土地等生產要素規范有序流轉。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健全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進一步做好農業保險的增品、提標、擴面工作,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
(六)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
抓好與國家重大戰略的開放對接。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充分發揮贛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作用,力爭開通南昌至福州、吉安至贛州至深圳鐵海聯運快速班列,加密國際直航航線,暢通對接通道。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參與沿江經濟協作區和贛鄂皖長江兩岸合作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持九江與上海合作建設彭澤“飛地”產業園、南昌高新區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合作建設國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推動更高水平“引進來”和全方位“走出去”。實施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攻堅行動,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實施“央企入贛”“贛商回歸”提升工程,推動更多央企在贛布局重大項目;鼓勵和引導贛商回鄉創業。辦好世界低碳會、贛港會、贛臺會、瓷博會、藥交會等重大經貿活動。設立“走出去”發展引導基金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農業、制造業、礦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等五大行業“走出去”發展。組建海外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等產業聯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質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