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關于農業政策規定,2015年十三五規劃關于農業解讀
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期間,部署未來五年發展的“十三五規劃”即將嶄新出爐,將會帶來哪些政策預期與惠農利好呢?
“十三五”農業補貼政策的調整
農業補貼的對象、標準、數額會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比如種糧直補;
同時,也會左右農產品的市場價格的形成機制,等于間接影響到大家的收入;
另外,農業補貼其實也代表了國家政策的指揮棒和今后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力方向。
1從“四項補貼”到“三項補貼”舊“普惠制”四項補貼
包括良種補貼、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
新三項補貼
2004年開始實施農業“三項補貼”,今年5月開始,財政部和農業部聯合印發的《關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三項補貼”的實施。
在舊補貼中,農民只要擁有政策性承包地,不管種不種地、種不種糧,每畝地每年基本上都能拿到90元左右的國家補貼,而靠流轉土地種糧的人,卻拿不到補貼。
雖然一度為農民解決了收入不高的實際問題,但補貼不能對大家的種糧積極性帶來正向激勵作用。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客觀需要。
新補貼支持對象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
從“最低收購價”到“目標收購價”
從9月下旬開始,國家在時隔八年之后首次調低了玉米的臨時收儲價格,從之前的每斤1.2元下調到1元。
兩周之前,國家公布了明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和前兩年相比保持不變,依然是每斤1.18元(這意味著農民的利潤盡管還在,但空間會越來越。。
“十三五期間,隨著種糧的人工成本不斷上升,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傳統三大主糧的最低保護價格是否還會下調呢?
姚景源: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十三五”期間針對農產品價格,更多是會采取目標價格。根據國際國內兩個大市場,根據供給與需求的狀況,在主要農產品上確立一個目標價格,政府再采取一定形式的扶持。既有助于發揮市場對于農產品價格的調節作用,也有助于幫助農民朋友在市場中逐漸學會怎樣去遵循經濟規律,怎樣去調整結構,怎樣獲得更大的效益。所以不能簡單講“十三五”期間的主要農產品價格一定就會出現回落。當確立了目標價格,或者針對補貼方式做一些改革,我不認為這樣就意味著農民減收。相反,由于農民的生產作業方式、農業的實際狀況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于農民來說應該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因為它可以讓農民更好地按照市場規律去辦事,更好地去通過對市場的了解、判斷而去有效運作。當棉花、大豆的目標價格試點取得成功后,下一步將會對玉米、大豆、油菜籽、食糖等大宗品種也實施目標價格改革,甚至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對小麥、水稻這些主糧品種可能會逐步過渡到目標價格范圍之內。
從“黃箱”到“綠箱”過渡
十月中旬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時的承諾,政府對農業的直接補貼不能超過農業產值的8.5%,而現在我們針對有些農產品的補貼已超過8.5%的限制。
這種環境下,把過去對農產品價格的補貼,轉變為對農業科研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補貼,這樣就實現了從“黃箱”向“綠箱”的過渡。
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首先,黃箱政策,不僅僅是WTO制定的農業規則,我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必須要兌現承諾。其次,黃箱政策所帶來的弊端也使得黃箱政策不可持續,就好比我們的玉米,最低收購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價格,我們就發現這個臨時收儲政策已經完全執行不下去了。所以說,我們未來的補貼政策要向著綠箱、向著不扭曲市場這個方向轉化,這一步是必須要走的,也是我們作為WTO規則的遵循者在未來必然會選擇的方向。
在十三五期間的農業補貼方向,將會朝著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精準補貼、目標價格補貼和農業基礎設施、以及農業科研補貼的方向去側重和傾斜,這也一定意味著農戶的生產方式和生產結構要轉型升級,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