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黨員不僅應該努力學習,更應該關注兩會,時刻關心時局。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當中。利用課余時間,我認真收聽和收看“兩會”相關報道,感想很多,受益匪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實事求是地總結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的主要任務,提到的問題都是事關改革和發展大局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的應對措施可操作性很強,充分反映了全國人民的發展需求,說出了廣大群眾所關心的。
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改革仍然是重點。我黨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黨提高執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反腐問題也是要加大力度的著力點,因為在過去一年,我國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打擊了很多貪污腐敗的官員,給那些沒有全心全意為百姓謀福利的政府人員沉重痛擊和警醒。而正因為黨和國家的大力治理,一些公款吃喝、腐敗等現象大多都銷聲匿跡,因此今年的深度改革官員執政觀念等行動更加吸引人們關注。
而今年一個問題成為人們最熱烈討論的議題,那就是環境治理問題。連續一周的霧霾天氣使人們生活在壓抑當中,大街上的人們都帶著口罩,如何在保證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改善環境條件,保證人民健康,給人民良好適宜的生活環境。而對于城鎮化問題,仍然是討論的重點。城鎮化有利于促進發展活力,擴大內需,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經濟平衡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人們的期望,不僅是對于退休養老,在社會低保、社會救助方面也許要進一步的完善。而上學、住房、看病等難問題,仍然是各個代表們研究的重點和中心。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國家仍要完善安檢制度,加強食品安全的檢驗和管理,讓百姓吃地放心。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明顯存在的行業差距、區域差距、城鄉差距不可忽視。促進分配公平合理,深化分配體制改革,與效率兼顧;而今年新出的熱點問題集中再就業方面,高校畢業生數量多,崗位競爭激烈,人民期待兩會能夠給就業市場提供活力和信心。
兩會除了這些熱門議題,一些細節也能體現我國的觀念不斷進步,黨科學執政的能力不斷增強。比如“實名制”瓶裝礦泉水第一次亮相兩會。在一些會場,礦泉水瓶子上貼上了貼紙,為了寫下名字,督促代表們能夠將屬于自己的礦泉水喝完,或者帶走,有利于節約水資源防止浪費。當然,這是一種隱形地強制行為,我認為作為學生黨員的我們應該更自覺地做到節約能源資源,不浪費水,不亂扔塑料瓶,將他們分類回收,有利于保護環境,促進的資源的再利用。而且我們還要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參與節約水資源的活動。
從兩會報告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能讓我們更快的成長,更清楚的了解國情,更好的關注未來。我們作為學生黨員,雖然不能去親自到兩會現場,參加商議普通群眾所關切的話題,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持作為黨員的原則,通過學習兩會精神,了解國際國內形勢,明辨是非,認清大局,堅定立場,堅決擁護黨中央和國家所做出的科學決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中自覺實踐兩會精神,自覺履行學生應盡的義務,積極極帶動同學參與到兩會精神的學習、討論和實踐中去。密切關心時事并且帶動身邊同學一起關注。平時生活中,要關心同學,熱心幫助,維系同學們之間良好的關系,促進班級和諧,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要起到帶頭作用,以冷靜的態度對待國內發生的突發事件,不造謠,不宣傳謠言,以國家大局出發,穩定情緒。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獻給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
【第二篇:最新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3月3日至5日“兩會”在北京勝利召開,舉國關注,舉世矚目。全國各行各業的“兩會”代表齊聚北京,代表們帶著人民的殷切期盼,代表人民把有關人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一些社會問題提交“兩會”討論。 兩會是中國的窗口,關注中國就不能不關注兩會。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日益提高。我們的發展和走勢直接影響著世界經濟態勢和政治格局。因此,國際社會不能不關心中國的情況,兩會就必然地成為國際看國內的一個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 這些日子世界媒體緊盯著中國兩會,通過這個窗口觀察、觸摸中國政經的走向。在全球經濟危機、西方發達國家屢遭波折的背景下,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已經成為世界性話題和探尋目標。
我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不僅應該關注兩會,更應該時刻關心時局。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當中,積極的在思想、本領、作風上找差距,爭取能夠早日達到一名合格黨員所要求的標準。我認真收聽、收看“兩會”相關報道,借此機會談談對“兩會”的感想:
改革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是為了建立充滿生機的經濟體制可以預見,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最多的話題肯定是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改革藍圖,將通過兩會凝聚共識,逐步變為政府決策和實際行動。政治體制改革,已走過30年的歷程。應該說30年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可以更好地貫徹改革的漸進主義策略,走漸進發展的道路;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內在要求的日益強烈,政治體制必然需要進一步滿足和實現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權利的全面發展,并以健全完善的法治精神和法制秩序保障之,最終要確立起科學、民主、文明、法治、充滿活力、能持續發展的政治體制。然而,近期以來,我們卻看不到政治體制改革面臨的這種轉換和發展,導致累積起來的問題逐漸增多。這從縣級政治體制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看,特別明顯。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不適應我國城鄉工農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必然選擇。商品經濟發展必然走向,這是商品經濟運動規律使然。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是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客觀要求。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來密不可分。歷史反復證明,誰真正解決了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誰就會贏得老百姓的真誠擁護,誰就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積累財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應當說,中國共產黨*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偉大歷程就是不斷改善民生的歷史過程。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三個有利于”,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為本” 的科學發展觀,民生始終是重中之重,始終是一條紅色的主線。翻開黨的十七大報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民生話題幾乎貫穿始終。
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這些事關百姓的民生問題年年都是熱點,也說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讓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服務、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設計。網友“大智若愚”說,期待今年兩會涌現出更多“中國好聲音”,促進社會資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教育經費首次達DGP比例的4%。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指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早在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敲定4%的目標,但一直未能實現,每年兩會意見紛紛。這次兌現承諾,也是順眼了民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實事求是地總結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的主要任務,提到的問題都是事關改革和發展大局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的應對措施可操作性很強,充分反映了全國人民的發展需求,說出了廣大群眾所關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席在參與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討論時強調,要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鼓勵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獻給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