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4日),作為北京市集中最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兩個大區,西城區和海淀區同時發布了教改的具體方案。根據方案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西城區的12所小學今年將本著自愿的原則,有30%的學生直升對接的優質中學。而海淀區將啟動學區制改革試點,在現有12個小學學區基礎上,將學區地域范圍內的中學納入學區管理,同時將增加6000余個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不難看出,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將朝著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發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
海淀:嘗試將中學納入學區
今年,海淀區將啟動學區制改革試點,在現有12個小學學區基礎上,將學區地域范圍內的中學也納入學區管理。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海淀區獲悉,,海淀區將增加中小學、幼兒園學位共計6000余個。
啟動學區改革試點 將中學納入學區
海淀區教工委副書記喬建表示,家長在選擇小學時,更加注重的是該小學可直升的中學是哪一所。因此,海淀區在以依靠優質中學帶小學的方式,整合了24所中小學,設立了4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或建立對口直升機制),使得區域內的教育資源更加均衡。例如群英小學與206中學合并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由十一學校承辦,更名為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彩和坊小學并入八一中學,建立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機制,并將北京市八一中學更名為“北京市八一學校”以及建成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形成九年一貫制學校等。
目前,海淀區的12個學區都是單一的小學學區。喬建表示,今年,在推進學區制改革方面,會在現有的12個小學學區基礎上,拿出一個學區作為試點,打開原有學區,將中學納入學區管理,但具體學區和方式還在研究中。此外,還將制定學區制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合理調整學區規模,增加學區數量,努力滿足“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的需求。
西城今年將增1000個優質初中學位
今年,裕中小學、西單小學、福州館小學等12所小學中,30%符合條件的小學應屆畢業生將按照自愿的原則,直升對接的優質中學,之后逐年遞增,6年后直升對口中學的比例將達到80%。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西城區獲悉,針對此前網傳的“西城區第二階段教改中涉及的諸如裕中中學并入三帆中學等部分中學撤并的消息”,西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些普通初中都將有所變動,具體如何變動,還在研究當中,最終方案將在今年小升初招生前予以公布,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