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王定國①詩集敘
(宋)蘇軾
太史公論《詩》,以為“《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以余觀之,是特識變風、變雅耳,烏睹《詩》之正乎?昔先王之澤衰,然后變風發乎情,雖衰而未竭,是以猶止于禮義,以為賢于無所止者而已。若夫發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詩豈可同日而語哉!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病幾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倍▏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廢卷而嘆,自恨期人之淺也。
又念昔日定國過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詩幾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國與顏復長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亦置酒黃樓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復作詩,又以病止酒,閉門不出,門外數步即大江,經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農夫也。而定國詩益工,飲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國者,不獨其詩也。
【注】 ①王定國:北宋文人,名鞏,工詩。受蘇軾“烏臺詩案”的株連,被貶嶺南。②眊眊(mào):昏亂,糊涂。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意其怨我甚 意:猜想。
B.余然后廢卷而嘆 廢:廢棄。
C.自恨期人之淺也 期:看待。
D.又念昔日定國過余于彭城 過:拜訪。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小雅》怨誹而不亂 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B.定國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是以猶止于禮義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11.以下幾句話,分別為四組,全都表明王定國豁達或灑脫的一組是
①雖衰而未竭,是以猶止于禮義
②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國與顏復長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⑥所至翱翔徜 徉,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 ②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先議后敘,敘事中夾有描寫,議論時飽含情感,從而避免了敘事冗沓、說理枯燥之弊;辭簡義豐,文氣流轉,文情酣暢。
B. 本文開篇引用司馬遷對《國風》《小雅》的評論,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國詩作繼承了《詩經》、杜詩以來一脈相承的“發于性止于忠孝”的傳統。
C.本文善用對比,突出了王定國的心志氣度。如他的貶謫遭際與其忠君情懷對比,“我”對他的揣測與其寬闊胸懷對比。
D.作者在評論王定國詩歌時,稱贊他的“清平豐融”之作,認為有“治世之音”;對他的“幽憂憤嘆之作”則略有微詞,“廢卷而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3分)
(2)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2分)
(3)所至翱翔徜徉,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3分)
答案:
9.B 【廢:放下。】
10. B【A項前一個表轉折“而”,后一個“而”表并列;B項兩個“且”都是“尚且”的意思;C項前一個“以”為介詞,“因為”的意思;后一個“以”為介詞,“用”的意思;D項前一個“于” 為介詞,相當于“在”;后一個“于”有介出賓語作用或解釋成“對”。)
11.C( ①寫的是“先王之澤衰”;③寫王定國之“忠”;④表現作者對王定國的嘆服)
12.D( D項“對他的‘幽憂憤嘆之作’則略有微詞”表述不當,這句話是贊揚王定國“忠于國家、孝于家親”“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高潔品行。)
13. ①(3分)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的功夫)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豈非”譯為“難道不是”“以”譯為“因為”“用”譯為“被任用”)
②(2分)我苦惱他的詩作多,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詩作的精巧。(“畏”1分,“工”1分)
③(3分)所到之處安閑自在,覽盡山水的勝景,不因為困厄衰老而改變他的氣度。(“窮”1分,“以”1分,“度”1分)
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評論《詩經》,他認為“《詩經•國風》雖然有許多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是淫亂;《詩經•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睉{我看來,這只是了解《風》、《雅》中周衰之際的作品罷了,怎么察看《詩經》的主流呢?從前先王的恩澤衰微,然后《風》中周衰之際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發生,雖然恩澤衰微但沒有竭盡,因此,還因道德禮儀而終止,認為賢在沒有終止的地方罷了。在情理之中而發生,因忠孝而終止,他的詩怎么可以同日而語呢!古今詩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稱第一,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的功夫)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現在定國因為我的緣故而獲罪,貶謫到海上三年,一個兒子死在他貶謫的地方,一個兒子死在家中,定國也生病差點死了。我猜測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寫信給他?墒嵌▏氐浇,把他在嶺外所作的幾百首詩寄給我,這些詩都是言簡義豐,語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語言和德高望重的長者沒什么不同。幽愁怨憤、寄寓感嘆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擔心死在嶺外,而來不及報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親和祖先罷了?鬃诱f:“不埋怨天,不怪罪別人!倍▏星也宦裨刮遥趺纯下裨股咸炷!我然后放下詩卷而感嘆,自己遺憾看待別人太膚淺了。
我又考慮到先前定國到彭城來拜訪我,住了十天,來回往返中寫了幾百首詩,我苦惱他的詩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詩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國和顏長道(曾良策注:顏長道為蘇軾的朋友)游覽泗水,登臨桓山,他們吹著竹笛,飲著美酒 ,乘著月色而回來。我也在黃樓上擺上酒宴來等待他們,我說:“李白死了,世間三百年沒有如此快樂了!
現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詩,又因為生病而戒酒,閉門不出,門外幾步遠就是大江,過了一個月也沒到大江邊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個老農夫了?墒嵌▏脑姼泳,飲酒毫不衰減,所到之處安閑自在,覽盡山水的勝景,不因為困厄衰老而改變他的氣度。從今以后,我敬服定國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詩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