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和村里百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村醫,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許縣大崗李鄉蘇劉莊村“愛心診所”所長馬文芳對孩子們的教育特別關注。來京參加兩會前,他專門設計了“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問卷”,帶著問卷到兩市五縣的20所農村小學和5所縣城學校實地走訪,獲取第一手資料。
“在回收的100多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制約農村教育發展最大的問題是什么’這一問題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師資力量不足、工資待遇偏低、辦學條件差、經費不足、教師年齡大和青年教師缺乏等。”馬文芳說。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幾位全國人大代表不約而同將*教師隊伍建設定義為教育扶貧的“支點工程”,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讓鄉村教師供給“足”起來
馬文芳清晰地記得走訪中農村學校校長、教師懇切的話語和渴望的目光。一名農村小學教師說,學生們很喜歡上音樂課,但學校連一名真正的音樂教師都沒有。一名農村小學校長說,現在農民生活好了,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農村學校課程開不全,農民就把孩子往城里學校送。
總體數量不足、優質師資流失、鄉村教師短缺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獻縣淮鎮中街村黨支部書記哈明江也感同身受。
面對鄉村教師缺口,如何讓師資豐沛起來?哈明江和馬文芳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城鄉教師交流。哈明江建議,可將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教學經歷作為教師職稱評定和績效工資分配的必備條件。馬文芳則建議,應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城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同時要嚴格控制農村骨干教師流向城區學校。
讓鄉村教師吸引力“強”起來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了解到,漳州市鄉村小學中級職稱教師大多數月工資在三四千元,不少教師是一半時間教書一半時間務農,依靠副業或者做微商來增加家庭收入的教師不在少數。
這讓蘭臻憂心忡忡。“要切實增加這支隊伍的吸引力,留住人才,就要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解決周轉房問題,在鄉村教師的職稱評聘、優秀教師選拔、表彰獎勵等方面進行單列。”蘭臻說。
馬文芳也在走訪中發現,當地農村小學教師的月平均工資僅為1500元左右。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高友東建議,建立有吸引力、系統化的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崗位制度,提升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的經濟待遇、職稱水平、崗位投入,鼓勵和吸引優秀教師到邊遠艱苦地區中小學校長期任教。
讓鄉村教師成長“亮”起來
蘭臻在送教送培過程中發現,在師資缺口大、教學工作繁重的情況下,鄉村小學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遠低于城市學校,真正基層一線教師的參與率更低。而學區和學校組織的鄉內、校內培訓,往往又因為培訓層次低、針對性不強而得不到重視,鄉村教師的收獲自然也不大。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野鼎泰電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建議,應鼓勵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積極發揮國家級、省級教師培訓機構的作用,結合地方師范院校服務地方的特點,充分開拓市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建設,采取網絡學習、下鄉指導、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改進鄉村教師培訓方式,重點培養藝體類緊缺學科教師。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長楊偉坤認為,支持農村、貧困地區教師后續教育,健全機制很關鍵。一方面,鼓勵各地根據教師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實際工作需要,以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為出發點,以改進教學工作為落腳點,合理確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實施方式、考核評價等,建立教師學習培訓終身制度。另一方面,建議國家加大對中西部貧困地區教師培訓的支持、幫扶力度,在國家級教師培訓計劃項目、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