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最值得從這樣一個角度來挖掘文章內涵,那就是作品體現出來的濃濃親情、鄉情、人情。所以,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在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風俗、人情之美上。以下是一份余映潮春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理念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學中需樹立大語文觀。語文課要充滿“語文味”,關鍵在于教學立意的明確得當。一堂課的教學立意,應依據文本特點、學生情況、編者意圖以及教師本人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來定位。“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當了。于是師生互動,深入文本,浸潤在字里行間品味、感悟、鑒賞,領略文本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養、積淀與提升。
設計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有三境界:“吞”、“啃”、“品”。“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讀懂作者,體悟深情;“品” 至其靈性,領略韻致,讀出韻味。《春酒》文字素淡卻意蘊豐厚,更須細酌慢品。
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都是有關民風民俗,地方色彩濃郁的文學作品,語言皆具平實本色。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親人、師友占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春酒》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如詩一般的生活織就了如詩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詩般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兒童圣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這是一種對人性的謳歌和贊美。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些散文知識,也具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我引導學生憑借這些知識經驗欣賞文學作品,在逐步的情感體驗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樣教學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家醅、挑剔、煨燉 、一馬當先、顧名思義”等詞的讀音與詞義。
2.了解作者及其創作概況。
3.了解作者故鄉杭州一帶的新年習俗,領會文章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詩意,形成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傳神語言及細節描寫是本堂課的核心。
2、領會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合作品讀法。
3.點撥鑒賞法。
教學課型
美文賞析課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剛剛過去的2007年春節還清晰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也許我們的耳畔還回響著春節的鞭炮聲,也許我們還沉浸在與親朋好友的相聚時光中……那么有哪位大膽的同學能告訴我們??他在春節里最喜歡的一件事或場景,請用一句話敘說。(本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大膽參與課堂發言的勇氣,也在鍛煉學生的即席發言的口頭表達能力,更在為深入理解與體會課文意蘊而做鋪墊。)
師評說學生發言,并巧妙導入正題。那么,今天我們來聽聽一位八旬老人是怎樣敘說她童年時在春節里最愛干的事。讓我們共同走進琦君的《春酒》。(投影課題)
二、作家簡介
以課件投影為主。
三、檢查預習,正音釋詞。
此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也重在字詞點滴積累,數量要少而精,盡量以書本注釋與練習中列舉為要,若在朗讀中遇到不明字音,師則在黑板上隨時明確更正。
(多媒體顯示)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ī) 枸杞子(gǒu qǐ zǐ)
一馬當先:作戰時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藥劑,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
四、 師生共同用情讀文,整體感知文意。
注意思考投影中的幾個問題。(師設問要講究,難度上要有層進性,邏輯上要有目的性。)
問1:文章寫了過春節的哪些事?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明確:過新年、吃春酒、喝會酒??思鄉
問2:春節好吃的東西很多,我最喜歡的是什么?為什么?“吃春酒”體現了鄰里間怎樣的關系?
明確:喝母親自釀的八寶酒 補氣、健脾、明目,藥香加酒香,味甜 親密融洽、溫馨和諧
問3:什么情況下“喝會酒”?(用文本語言回答)從課文中你了解故鄉人那些品質?
明確: 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熱情好客
問4: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明確: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酒懷人,表達對母親、親人的思念,對濃濃鄉情、難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五、品讀課文,佳句賞析。
1.請同學研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意在培養學生專注的能力,品詞賞句的能力。)
2. 然后小組討論交流,請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教師巡視)
3. 師事先精心挑選好幾個細節的例子。若學生提出,順水推舟,點撥賞析;若學生未說出,則相機拋出,做到自然。
如:關于母親的細節(母親是記憶中最深刻、最溫柔的懷念,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1)母親得意(興奮、自豪的外露)地說了一遍又一遍,(語言的重復,說明母親熱情、無私、樸實、富有耐心)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得到表揚后的害羞、興奮、自豪)。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嘗到其中的濃香,就很開心、榮幸和滿足了,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2)不僅是酒,……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兩個“總是”與“還”極言母親善始善終,心地無私。“笑瞇瞇”說明母親善良淳樸、誠心熱情。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母親的品質猶如春酒那樣芳醇)
再如:關于童年的細節(童年是記憶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記憶。)
(1)我是母親的代表(寫出女兒在母親心中的地位,極富愛心,母女情深。)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母親的代表,當然名正言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徹底拋開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說明民風淳樸。))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豬似的”不好嗎?為什么要說“蜜蜂似的”呢?左鄰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飛來飛去。寫出“我”的憨態可拘。),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吃得填滿了肚子,伸長了脖子,這還不算,還得盡量多帶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真有那么饞嗎?看看下文“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已經不稀罕了。”看來“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氣氛之熱鬧”,小孩子不就是愛湊熱鬧嗎?一句話活現出當年的童心童真。)
(2)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機靈頑皮)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對我的動作描寫,突出八寶酒的魅力之大。)
又如:關于風俗人情的細節(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鄉情是記憶中最醇厚、最溫馨的懷念。)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現了阿標叔的什么特點?勤快,樂意為酒會增添歡樂的氣氛。)呼呼呼地點燃了,(疊詞“呼”連用,最能表現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圍。三字連讀應短促有力。)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多么淳樸的鄉親!)
點燃的僅僅是煤氣燈嗎?還有暖暖的人心,還有對這種熱鬧氛圍和融洽關系的熱愛。
師評:文中樸實無華的美句,俯拾皆是,細細品味,味同甘醇。
4.文中的人物描寫很生動,寫了哪些人物?
各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對誰的描寫最出色?(此題為機動,若時間有限,可略去)
明確:母親:善良能干 小女孩:天真可愛 鄉親:淳樸厚道 母親
六、課文小結
琦君認為:好的文章必須語語動人,字字珠璣。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飾,文筆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細細品味她的這杯“春酒”,思鄉之情、懷母之心、童年之味……紛紛涌上心頭。讓我們也拿起手中的筆,為逝去的、進行的美好時光“攝影”吧!同學們都堅持寫周記或日記就是很好的練筆。
七、拓展延伸
1.仿句填詞。
春酒有一種民俗的味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酒有一種__的味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春酒有一種__的味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小小的白船兒,……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2.類文賞析??兩首課外詩。(見課件:《月之故鄉》、《鄉愁》)
3.再次引用琦君的語言點旨。
投影顯示:“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八、布置作業(三選二做)
1.搜集并整理與酒、思鄉主題有關的詩句及名篇,寫在摘抄本上。
2.寫過春節時讓你懷念的細節。
3.推薦課下閱讀:瓊瑤的《剪不斷的鄉愁》、蕭乾的《棗核》、琦君的《故鄉的桂花雨》。
九、結束本課
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在優美的旋律中再次喚起思鄉的高潮,在呼應主題與課題中結束此課。
附 板書設計:
追 憶
風俗味
春酒 思母味 思鄉曲
童年味
難 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