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部分難度適宜,無偏題、怪題、難題和超綱題。與去年試卷相比,在注重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對問題的靈活處理。
其中,選擇題分別考查了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細胞的生命歷程,遺傳因子的發現,基因的表達,免疫調節以及種群和群落六個方面內容。考查范圍圍繞主干知識點展開,覆蓋范圍廣泛,注重基礎知識。
非選擇題部分與去年考查內容相同,主要集中在四大塊:組成細胞的分子及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群落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部分的考查與去年相比難度有所降低,在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了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新思維的考查。其中變化較大的是,遺傳題沒有再考計算題,而是著重考察了設計實驗的能力。
選修部分題型與去年沒有大的變化,題型較為簡單。但是選Ⅰ部分不再偏重死記硬背,對答題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總體來說,高考新課標理綜生物部分體現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突出生物科學的過程與方法、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重視知識內容與生活經驗的聯系的新課改精神。理綜卷化學難度明顯較物理、生物兩科要大。
河北省今年高考理綜試卷已是第二次采用新課標考卷,試卷分必答題和選答題,必答題考核《必修化學1》、《必修化學2》以及《化學反應原理》模塊,選答題考核《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化學試題結構與全國理綜化學部分基本一致,總分為100分。其中必考題占85分,選考題部分學生任選《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中的任一模塊,占15分。
李彥玲分析,今年化學試題與去年相比穩中有變,變中有新意。從整體上看,有一定的難度,更加貼近課改精神,更增加了與實際生產相聯系的題目。今年試題的客觀題比較常規,充分考查了考試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觀題略有變化和創新,注重考查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試題在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加重了對能力的考查,具有創新之處,有利于高校選拔合格人才,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試題大致能夠立足基礎,測試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考點多為高中新課程核心知識和主干知識。本試卷涉及的學科基礎知識有:與生產、生活有關的化學題(第7題、27題)、有機物的結構性質(第8題、12題、13題、26題、38題)、短周期某些元素的性質(第9題)、原電池和電解池(第10題、27題、28題)、離子積常數的應用(第11題)、實驗操作及原理(第13題、26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27題、28題)、反應熱(28題)、化學平衡(28題)等學科主干知識,選做題中36題化學與技術是關于草酸制備的工藝流程;37題物質結構與性質以硅和碳為載體考查了核外電子排布、晶體結構、鍵能、雜化等知識點;38題有機化學基礎以有機物推斷及方程式、反應類型的判斷、同分異構體種類及書寫等知識為主要考察內容。
主觀題題目靈活新穎,不拘泥于高考試卷的題型,考題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和高考考試大綱的要求。尤其27題和28題突出。
注重實驗能力的考查。試卷26題是有機制備合成題,題目不難,但依然體現學生實驗能力方面的要求。27題是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是一道流程題,與當前倡導的環保要求一致。題目要求考生對文字、、反應流程中的信息進行提取、分析和歸類,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基本的實驗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選做題題目難度差不多,選修有機模塊的考題難度不是很大,而結構部分除最后兩個填空學生容易答錯外,基本也不太難。
重視“新增內容”。新課程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版本多樣化且在不斷翻新,其中增加的內容如新型電池、蓋斯定律、離子積常數等。這些內容在考題中均有體現,如11題離子積常數的利用,27題關于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中也有電池總反應方程式的書寫、28題有對蓋斯定律及電極反應式書寫等知識點的考查。這些“新增內容”的考查,充分體現了“穩中求變,變中出新”的課改實驗區化學科命題策略。
李彥玲分析,理綜化學試題雖然體現了“立足基礎知識、突出必修內容,緊密聯系實際”等能體現新課改理念的特點,但試題中也還存在一些值得商榷與推敲的地方。
探究性不足。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以實驗為載體的科學探究性試題的出了不少,是化學高考改革中的一大亮點,體現了新課程對三維目標的重視。但新課標卷上沒有見到這種題型,命題者雖然考查的是利用環己醇制環己烯,表面上是一個新型制備題,但試題考查的內容沒有創新之處。尤其是吸濾瓶的出現令高中老師對中學常用實驗儀器的介紹不知道該介紹到什么程度。
27題從題型及內容上更像化學與技術題,不知選修與必修的界限,當然從知識來說是不應該有界限的,但對于給學生傳授知識來說還是有界限的,看來中學老師必須把所有的選修模塊都給學生傳授才能做好此卷。
有機題的比例明顯有些大(第8題、12題、13題、26題、38題),對選修的導向不利,其實大部分學校對選修怎么選還在摸索中,多數不是學生喜歡什么選什么,因為剛上高中的孩子對結構和有機的偏愛并不是很明顯(只少數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偏向),另外若讓學生自己選,各班選的人數又不相同,學生重新組班及教師授課等都會加重負擔,因此大部分選修都是由學校做決定,但無論選哪一科,都明顯存在著賭一把的心里,選結構害怕結構難而有機簡單,選有機的又怕結構簡單有機題難,我們雖然知道命題者會盡力使兩題的難易程度相當,但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因此部分優秀考生總想兩科甚至三科都學,到考場上再選,想法雖好,但無疑是在加重老師和學生的負擔。其實現在部分重點中學都是結構與有機模塊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