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用人物帶懸念、用懸念帶故事,用故事帶道理的形式,把枯燥無味的理論史實變得讓觀眾樂于接受,讓全國觀眾從中了解到從空想到科學,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歷經高潮與低潮,成功與挫折,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500年歷史進程。
【2016看正道滄桑500年第一集觀后感1】
近期,昭蘇縣地稅局組織全體干部觀看了《正道滄桑》記錄片。這部紀錄片共50集,每集只有短短15分鐘,片子按照“一個人物,一個故事,一個論斷”的形式,通過講述一個核心人物的一個完整故事,用詞條式的表達方法集中說清一個理論觀點。1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通俗易懂,意猶未盡,這本紀錄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
看了這部記錄片,讓我再次覺得人類歷史的發展絕對是由廣大人民群眾推動的。只有人民群眾產生了渴望,才能推動社會進步。根據馬克思的理論體系來解釋,便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影響意識形態。而意識形態反作用于社會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進程。
當年馬克思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他通過苦心研讀劃時代的揭穿了剩余價值的“秘密”,提出資本主義必將被取代。馬克思的辛苦鉆研,他所著的《資本論》是文明史上的歷程碑,為我們的偉大事業提供了寶貴知識和思考基礎。
同時,他的人生也啟發我們,如何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我國處在色還會主義發展初期,更需要我們每一代人傳承我國五千年優秀傳統美德,熱愛學習,艱苦奮斗、熱愛祖國、樂于助人!
我們也不是一個人在奮斗,陪伴著我們一起奮斗的還有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人,奮斗在普通崗位上的平凡人。只要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就一定能實現每個人的中國夢!
【2016看正道滄桑500年第一集觀后感2】
《正道滄桑??500年》開播后,各高校紛紛組織師生進行觀看并在每集播放后組織交流觀后感。在我們今天依然在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時候,觀看該片后,心中驀然多了一份對先驅者的敬意。
《烏托邦島》以一個揚帆遠航的人為開頭,深深吸引了我。我認為視頻中描述的烏托邦思想與中國的實現共產主義有相似之處,與中國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是為了一個和平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懷揣這樣一個期望。”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的凌晗在觀后感中說道。
自5月6日起,通州區臺湖高端總部基地管委會組織全體干部群眾每天收看《正道滄桑??500年》電視系列片,并把此次收看系列片當做一次精神的洗禮。收看后,觀眾紛紛表示,從劇中三位經歷坎坷的斗士身上不僅看到了的曲折,也感受到了堅持夢想的力量。
歷史沒那么宏大和復雜,它和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聯系:人們在讀歷史、聽故事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自己和他人之間有什么關系,作一個決定會有什么結果;這種關系在十年之內會不會有變化,自己的決定會不會在十年之后還有效。
通州區信訪辦干部群眾對《太陽之城》一集反響強烈,通過觀看該片,觀眾表示對于理論的基礎有了一定了解,對一些理論的提出和發展有了進一步認識。尤其是勞動光榮這一主張的提出,使人們對勞動人民更加敬畏,對勞動更加熱愛。
5月9日上午,葉青大廈黨委組織黨員、統戰人士以及員工在會議室共同觀看系列片《正道滄桑??500年》,電視內容引發大家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該片宣傳闡釋了的真諦要義,全面反映了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示了的發展前景。今后要把員工的夢想、企業家的夢想、非公企業的夢想與實現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有人說歷史是人的故事,也有人說新聞是人的故事,反正都跟人有關。準確點說,歷史是人與人、人與時間之間的故事,它強調的是一種關系,一個人做什么事都有理由,但他的行為之所以產生效果,不是取決于他的理由,而是這些行為和他人產生的關系,以及在時間流淌中展現出來的價值。講英國三個國王的故事,就是想說明這一點。
怎么看待他們三個人的不同做法呢?可能有人說是個人修養、有沒有歷史責任感的問題,這是道德倫理的角度,中國人最喜歡;也可能有人說這是個人決定要考慮組織發展的問題,這是制度建設的角度,還有歷史決定論的風范;也可能有人把他們和別國歷史中的人比較,這貌似視野很寬廣,其實不過是操控力幻想的YY。
【2016看正道滄桑500年第一集觀后感3】
人有追求完美的一種傾向,不可否認,這種傾向不僅僅局限人的本身,也會延伸到其他的層次或方面。這種傾向或許來源于人自我保存的本能,需要自我保存所以渴望一個更完美、更理想的社會,并且這種渴望在現實社會中得不到滿足時就越發顯得強烈。
柏拉圖的“理想國”做了這樣的一個夢,在這個理想的國度中,貫徹著一種正義,即“一個人應當做他的能力使他所處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不過,在柏拉圖的夢中,人生來是不平等的,因為人的不平等所以確立等級制度是有正當依據的。上帝造人時用的方法不同決定了人的社會職責的不同,金質的人應當是統治者,他們必須是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理性能消除國家的惡行,統治者將被授予絕對的權力,以使其能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理性地、無私地行使權力。銀質的人應當成為軍人,保衛國家并輔助統治者履行其統治的職責。銅質或鐵質的人將組成生產階級。為了能夠全心全意地執行公務,前兩個等級必須放棄家庭生活和私人財產;這兩個等級中男女的所有結合都應當是臨時的,而且應當由國家根據優生目的??繁衍最優人種??而加以調整;然而,第三亦即人數最多的那個等級的成員,則可以在政府的嚴格監督下建立家庭和擁有私人財產。柏拉圖認識到,即使在他的理想國里也會出現糾紛,而這些糾紛必須由政府當局來裁決。《理想國》中的國家乃是一個行政國家,它是依靠最出色的人的自由智慧來管理的,而不是依憑法治來管理的。
柏拉圖的這個夢,開啟了人們追求完美社會的步伐,不過人必然不會就此滿足,因為人的平等還沒有得到實現,人并不是同樣的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所以這個夢也只是僅僅開了一個頭。柏拉圖之后的歲月中,這個夢似乎稍顯沉寂,但從未終止,直到等到了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的問世,這個夢又漸漸煥發生機,影響到更多的人。《烏托邦》這本小說主要從六方面談烏托邦這個國家的:財產公有、生產勞動、務農為本、城市規劃、衛生健康和學術研究。
16世紀的英國,開始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農民的權利受到了嚴重的侵害,社會的不公和黑暗越發嚴重,階級矛盾也嚴重激化。現實社會的種種,都不斷刺激著人們去追求和思考更為完美的社會模樣。
「烏托邦」一詞是從希臘文ou(「沒有」)和topos(「地方」)兩字組合,構成一個新詞,取其意為「烏有之鄉」。這個叫做烏托邦的小島,四周環海,島上物資豐富充足,土地肥沃,風調雨順,盛產黃金珠寶。島上人人都得參加勞動,官員可以免除這一義務,但很多官員都會放棄這一特權,因為勞動對他們就是一種娛樂。每人每天只要工作六個小時,烏托邦沒有貨幣甚至連交易都沒有,需要東西直接到倉庫去拿,人們鄙視金銀只有奴隸罪犯才穿金戴銀(他們的鐐銬是金子做的),珠寶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寶就會遭到恥笑,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卻保護別國商人的私有財產,因為他們知道金錢對他們沒有意義而對別國商人卻意味著一切。
可以看出,莫爾的《烏托邦》比柏拉圖的《理想國》更為詳細和生動,他構建了一個十分平等的社會,沒有等級。人們鄙視物資財富,注重精神生活,按需分配。并提出了公有制,討論了以人為本、和諧共處、婚姻自由、安樂死、尊重女權、宗教多元等與現代人生活休戚相關的問題。莫爾的《烏托邦》開創了空想學說,其思想也成為了現代思潮的來源之一。
但是,我注意到莫爾的烏托邦的小島,物質豐富、盛產金銀,換言之,就是這個社會物質財富已經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需要,并且十分充裕。同時,這個社會的成員具有高度的道德水平,高度的正義感和自覺,因為這樣,他們才會鄙視金銀,從不多拿倉庫的東西。我可以這么理解,莫爾看到了完美的社會需要建立在充實的物質基礎和高度道德水平上,莫爾看到了,但是他只是描述了這樣的社會,并不知道怎樣去實現,所以被稱為空想。
空想對未來的理想社會制度只是一種文學描述;提出(或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如公有制、人人勞動、按需分配等,但還是一個粗糙而簡單的輪廓;在設計未來理想社會方案時以手工工場為原型。隨著空想的發展,將矛頭直對準資本主義制度,理論上提出了經濟狀況是政治制度的基礎,私有制產生階級和階級剝削等觀點,并用這種觀點去分析歷史和現狀,從而預測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本質;在設計未來社會藍圖時以大工廠為原型,完全拋棄了平均主義和苦修苦煉的禁欲主義,使成為一種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
空想理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部基礎,提供了啟發工人階級覺悟的極為寶貴的思想材料。空想理論中包含著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某些合理因素。圣西門和傅里葉都提出了社會發展有規律的觀點。空想是早期無產階級意愿、利益的表現和先聲。在空想發展過程中,空想色彩逐步減少,現實主義因素逐漸增加。
總之,烏托邦的夢是人們追求夢想的證明。托馬斯.莫爾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烏托邦這個國家,但他寧愿相信烏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我們每個人不也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