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平紅荔觀后感400字(1)
3月28日,我觀看了十八大獻禮影片《南平紅荔》,作為一個臨床醫師,感觸頗深。
電影《南平紅荔》是一部法院題材的主旋律作品。根據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詹紅荔先進事跡改編而成。該片全面塑造詹紅荔法官傾心幫扶挽救失足少年等生動感人的事跡,展現新時期法官的精神風貌。影片主人公詹紅荔(鄔君梅 飾),從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審判庭工作10多年間,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少年審判庭有它的特殊性,審判和懲罰并不是目的。”詹紅荔認為,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法官要“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恒心,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包容心”。
帶著愛心和責任,在實踐中,詹紅荔與同事們總結出一套頗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
審判前“三個不開庭”:閱卷后對關鍵問題沒有梳理清楚的,不開庭;被告人成長經歷沒調查清楚的,不開庭;沒有與被告人見面,進行一次心理疏導的,不開庭。
庭審中“三個不輕易”:被告人沒有真誠悔過的,不輕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沒有和解的,不輕易下判;可以判非監禁刑但沒有落實幫教措施的,不輕易下判。庭審后“三個不松手”:入監后延伸幫教沒有到位的,不松手;回歸社會后思想出現反復或問題沒有解決的,不松手;發出的司法建議沒有得到落實的,不松手。對領刑后回歸社會的未成年人,詹紅荔不稱他們“少年犯”,而是稱“新生少年”。為此,她從2004年起成立了新生少年服務隊,成員均為有過犯罪過失的 “問題少年”,至今隊員已有166人。作為這些新生少年的“媽媽”,詹紅荔不離不棄地守護、幫扶他們。至今,詹紅荔已幫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課堂或順利升學。她還開通了延平區青少年維權熱線,在全市20多所學校主講法制教育課。
從電影《南平紅荔》聯想到我們的醫師崗位,這一份責任,愛從心生。敬業之心在于對使命的忠誠,更在于對服務對象的負責和那份樸素真摯的熱愛。醫者,仁術也。只有心懷一顆對患者的關心關愛之心,心懷一顆對社會高度負責之心,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每當我看到患者受疾病痛苦煎熬,每當我看到患者通過醫師的努力,病痛得到解除,對我說:“謝謝醫生”時,在我內心深處總有一種無窮動力在推動著我,讓我在醫學事業上不斷往前走,我知道,那就是作為一名醫師的愛和責任。
身在麗水市人民醫院,作為一名胸外科醫師,我時刻銘記著:愛心,是醫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們要愛所有的患者,愛患者的一切。
作為醫生,我的愛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愛與責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在如今醫患關系緊張的特殊時期,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細心去贏得患者的信任,用我們的技術和熱情服務贏得患者的滿意,積極投身新醫改,為實現“病有所醫”的遠大理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電影南平紅荔觀后感400字(2)
11月29日上午,團縣委組織全體人員到東山中興3D電影院觀看影片《南平紅荔》。該影片以關心關愛失足青少年、探索未成年人輕微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為主線,真實展現了詹紅荔的典型事跡、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真實地展現了全國重大典型、全國模范法官、全國三八紅旗手、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庭長詹紅荔的典型事跡、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充分展示了我省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踐行和福建精神的整體風貌,影片故事情節感人至深,思想內涵豐富深刻。
“我們最怕的,就是別人看不起我們。因為我們曾經犯過錯。可是,詹媽媽讓我們相信,我們真的可以重新開始,就像其他孩子一樣。”這是一失足少年的一番肺腑之言。它形象地詮釋了“法官媽媽”詹紅荔對他們的關愛。“失足少年可塑性強,改造好了,同樣可以成為祖國的棟梁。我們應當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愛,共同點亮迷途孩子的心燈,齊心協力引導他們走向正道。”“法官媽媽”詹紅荔的愛心,觸動了聽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觀影結束后,團縣委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暢談觀后感想。觀看人員一致認為,電影《南平紅荔》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兼具的優秀影片。影片整體風格質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法律和社會教育意義深刻,對詹紅荔精神作了很好的詮釋,應當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團縣委林慧書記強調,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模范就是一座豐碑。我們要向榜樣學什么?怎樣踐行榜樣的力量?她希望大家通過觀影學習與宣傳詹紅荔精神,能夠引發深思,加強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研究與探討。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社會、家庭、學校一個都不能少,而團縣委作為一個服務青少年的組織更是責無旁貸,團縣委的青年同志更是要弘揚踐行福建精神,肩負社會責任,弘揚社會正氣和道德新風,為推動黨的事業發展、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出新貢獻。
電影南平紅荔觀后感400字(3)
有這樣一群少年,他們徘徊游蕩在社會邊緣,被囚禁而不己知,被困厄、貧窮、欲望或者虛無的力量所禁錮;他們無力從寬容的社會尋找到寬容,他們絕望、孤獨、無所依靠、走投無路。
有這樣一名法官,她想:“雖然這些孩子犯過錯,但青春最不怕摔跤。”于是她奮起天鵝之舞,救失足孩子于江畔,勤勉工作,只為了送落錯方向的雨滴重新融回海洋。她就是影片《南平紅荔》的主人公。同名人物原型為“全國模范法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庭長詹紅荔。
電影在影評家筆下時常被喻為“夢”,觀賞電影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看做“白日做夢”。這種說法確有一定道理。試想影院里周遭一片漆黑,但見一束強光投射過去,巨大的幻象便朝雙目奔襲而來,此時人腦便不自覺地退回到無意識的“洞穴狀態”。影片《南平紅荔》留給觀眾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無處不在的那架天平,在法庭上、在墳頭邊、在民心里處處顯露著公平正義。天平的材質在新任法官小崔那里是白色大理石,必須堅硬才有力量;在失足少年方超那里是茶色檀香木,厚重若泰山;在村主任那里是金色黃金塊,神圣而權威。不過這些理解都不準確,只有在少年法庭法官詹紅荔那里才至為恰當,原來飽含著公平正義理念的天平應當以溫潤東方玉磨制而成,既具硬度又有溫度,既敦實又靈動,既堅不可摧又不失之柔和。
雖然世界范圍內建立少年法院的制度歷程不過百余年,而在我國則是近30年的事,但少年司法制度的主要原則是與東方傳統司法者“少者懷之”和“慈幼”取向的司法政策一以貫之的。詹紅荔法官堅持以玉法之心對待失足未成年人,其事跡稱得上在致力于調和“國法無情”與“法本原情”之間矛盾的同時折沖尋訪出一條適合當代司法運作實踐的好路子。
詹紅荔的起點是“變壞了的好人”,她毫不懷疑孩子本性良善,具有迷途知返浪子回頭的能力。但同所有法官一樣,詹紅荔深知無論法庭審判如何恰當地定罪量刑,無論司法執行如何適當地引導失足少年重新做人,對于社會甚至對悔過者而言,至多能做“變好了的壞人”。“壞人”的標簽總是如影隨形,似乎無可變更。詹紅荔事跡的可貴之處就在于迎難而上,努力幫助有過刑事污點的人員轉變成為社會和自身心理接受的合格社會人。為此,她積極推動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隱私封存制度的立法,成果可謂喜人。全國人大今年3月14日通過的關于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第275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與英美法官凜然不可侵犯的形象不同,詹紅荔的法心又以慈母的面貌著稱,被親切地稱為“詹媽媽”。慈母所給予的司法關懷早已飽溢出訴訟階段,這也極大地拓展了法官的工作畛域,法庭內外、學校、鄉村、管教所,處處留下了她溫情脈脈講信修睦,復歸人間失序的身影。據統計,詹法官所判500余案,“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這組反差強烈的數字已經證明其所具有的“勝亦負,負亦負”境地扭轉為“勝固勝,負亦勝”的強大能動司法意識、能力和熱情。
法心如玉彰顯的乃是高級的法律職業倫理意識,又是閃耀著和諧之光的東方司法傳統智慧的精致濃縮,更是秉持司法為民堅持社會管理創新的基層法官樸實而崇高靈魂的寫照。然而,就我國當前司法隊伍建設整體而言任重道遠。這就要求各級法院在推選模范法官的同時,加大法律職業共同體倫理守則的宣教實踐,加大對 “玉法式”司法作風的宣傳推廣,令所有司法者都能愛惜自己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