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學校教育扶貧調研報告和實施方案總結

思而思學網

學校教育扶貧調研報告【一】

百色市位于廣西西部,北與貴州接壤,西與云南毗鄰,東與南寧相連,南與越南交界,全市轄12個縣(區)13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山區占總面積的95.4%,總人口400多萬人,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百色是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之一,有9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個自治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區)、506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村,貧困問題涉及廣、程度深、人數多,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02.4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25.5%,占全區貧困人口的16.3%。貧困人口中:居住在石漠化大石山區的,約占65%;特少數民族聚集區的,約占10%;交通不便、邊遠山區的,約占15%;邊境一線的,約占10%。在全市3223所各級各類學校(含區直及高校)約80.7萬在校生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在校生就有14多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17.3%,比重相當大,教育扶貧成為百色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百色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以落實教育惠民政策、提升資助保障水平、提高資助覆蓋面為重點,以探索創辦職業教育扶貧班為突破口,以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為基礎,全面推進教育扶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 “十二五”期間百色市教育扶貧工作匯報如下:

一、“十二五”期間,百色市教育扶貧取得的成效

(一)教育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為落實好國家貧困學生資助政策,確保每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依據相關政策,百色市及所轄12個縣(區)均設有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人員編制和經費、辦公場地、必要的工作條件等得到有效落實,初步實現職業化和專業化。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貧困學生資助項目包括:學前教育入園補助、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普通高中免學費、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大學貧困新生上大學路費補助、高校本專科生助學金、高等學校生源地助學貸款和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助學貸款代償等,資助所需資金絕大部分由中央和自治區下達,市、縣(區)按一定比例配套資金。此外,百色市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于2013年成立百色市教育基金會,募集善款物資積極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貧困學生資助資金全面有效落實。2011-,百色市共籌集中央、自治區、市、縣(區)各類教育資助資金17.1億元,受益學生約208.3萬人次。此外,2011-共籌集社會資金2096.15萬元,用于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和資助貧困學生,其中資助貧困學生超過1萬人次;截至8月,全市已有8.2萬多人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累計發放2015年各項教育資助項目正在按國家、自治區的有關要求組織實施。

(三)實施職業教育扶貧計劃成效顯著。在認真總結“十一五”期間百色市職業教育“9+3”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十二五”以來,百色市著眼教育精準扶貧,突出抓好貧困縣貧困戶的重點扶持,重點辦好一系列職業教育扶貧實驗班、特色班,面向大石山區、邊境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貧困家庭的初中畢業生招生,免費接收職業教育的學生,并推薦就業。創辦了“506職業教育扶貧班”、“百川勵志班”、“廣西扶貧巾幗勵志班”、“廣西扶貧男兒自強班”、“隆林助學勵志班”、“成美巾幗勵志班”、“東盟民俗體育運動馬術班”等十二種類型職業教育扶貧助學班。扶貧助學班的學生每年在享受國家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再享受每人每年2100元-5000元不等的生活費補助,保障接受全程免費職業教育,學到一技之長,走出大山就業創業,努力實現“上學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目的。全市共有6050名學生通過百色市實施的職業教育扶貧班接受了職業教育。目前,部分學生已畢業并找到滿意工作,或走向頂崗實習崗位。

(四)薄弱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2011年以來,在中央、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百色市組織實施了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等10多個大類的教育專項工程,涉及12個縣(區)近2000所學校,中央和自治區下達教育項目工程資金達16.8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2億元,自治區資金4.8億元,加上地方投入資金20多億元,有力地推動我市貧困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五)多方籌措資金舉辦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2011-,全市約95萬人次參加各級各類短期培訓,如創業培訓、邊民培訓、庫區移民和失地農民職業培訓、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等,投入經費約1.6億元。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工作技能和創業激情。

二、百色市教育扶貧工作的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強化管理,推動學生資助工作常態化。

1.建立貧困生檔案。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各縣(區)中小學校困難家庭學生的狀況,切實做到“應扶盡扶”,百色市統一要求對貧困學生建檔立卡。要求學校收集貧困生信息檔案,并明確規定,對所有享受補助的貧困學生都必須是從已經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的數據庫中篩選評定,且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貧困學生。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在校生共計140297人。

2.制定健全管理細則。根據國家、自治區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實際,百色市相應制定了各項學生資助項目資助管理辦法、資助資金發放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確保全市學生資助工作規范、科學、有序地開展。

3.嚴格資助工作程序。一是做好政策宣傳。利用“學生資助政策宣傳月”,加大對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各級各類學校對上級下達的資助名額、補助標準、辦理程序、享受對象的條件以及相關要求,通過教職工會議、全校學生大會、班會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讓每一位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都吃透相關政策和有關規定,確保資助工作的“陽光”操作。二是組織好學生申請。由學生本人自愿提出申請,并填寫申請表。附上由村民委出具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或其它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原因的證時材料。三是把關好擬資助對象的評定。評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學校(或幼兒園)領導、學生家長和教師代表組成評審小組,按照資助條件對提出申請補助學生的家庭貧困程度進行審核,擬定受助學生名單。四是做好公示。將初擬受助學生名單在校內宣傳欄和學校大門外顯眼處進行7天的張榜公示,同時拍照存檔。公示期滿無異議后,學校將公示結果情況書面上報教育部門資助管理中心備案。五是辦好簽領手續。助學金的發放登記表要求有學生和家長簽字并捺手印,各欄目信息特別是學生姓名和金額不允許有涂改現象,一有涂改視為無效。經銀行代發的助學金,學校要將銀行代發清單收集存檔、上報。六是做好材料歸檔。按要求收集學生資助的檔案資料,確保學生資助檔案資料完整、有效,同時歸檔科學規范。

4.加強督導檢查工作。為了確保惠民政策不走樣,資助工作落到實處在各縣(區)、學校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全市每年均組織兩次以上學生資助工作專項督查,確保資助資金花在點子處,用在刀刃上。

(二)創新職教扶貧新思路促進教育精準扶貧。

“十二五”以來,根據百色的實際,在認真考察多年來勞務輸出扶貧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以促進貧困人口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為新視角,把教育扶貧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通過促進每個貧困家庭一人接受職業教育穩定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這一形式,以開辦各種“實驗班”為載體,走發展職業教育解決貧困問題的新路子,使教育扶貧上升到精準扶貧的高度。

1.突出貧困縣貧困戶的重點扶持抓好各類培訓。針對全市506個特困村開辦扶貧實驗班,舉辦了“506職業教育扶貧班”,與廣東百川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國家教育扶貧試點項目“百川勵志班”,每年招收全市大石山區、邊境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貧困家庭初中畢業生1000名免費接受中職教育,并推薦就業。同時,針對貧困地區女童接受教育難的實際,在自治區扶貧辦的支持下,開辦了“廣西扶貧巾幗勵志班”,針對扶貧面窄、縣(區)教育扶貧需求不同等因素,開辦了“廣西扶貧男兒自強班”,“隆林助學勵志班”、“成美巾幗勵志班”、“東盟民俗體育運動馬術班”等十二種類型職業教育扶貧助學班。

2.壯大職業教育扶貧辦班辦學規模。為擴大職業教育扶貧班規模,百色市立足市場需求,制定了《百色市職業教育扶貧助學計劃總體方案》(百政辦發〔2014〕58號),從起,在已實施的國家教育扶貧試點項目“百川勵志班”、“506職業教育扶貧班”等四種類型助學班的基礎上,重點辦好一批與企業需求對接的扶貧班,使全市職業教育扶貧班達到16個類型,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為主要對象,每年計劃實現招生約6000多人,三年內實現1.7萬人穩定轉移就業,帶動6萬人以上人口脫貧。,16個類型的扶貧班共招收貧困家庭學生3750人。

3.搞好招生管理提高貧困生接受職業教育覆蓋面。為了幫助初中畢業后希望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順利入學,近年來,全市組織一批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就業面廣、就業率高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大篷車進校園”進行招生宣傳,引導初中畢業生合理地選擇就讀學校、選修專業,為將來順利就業創造條件。由于宣傳到位,全市共招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0352人,完成自治區下達8600人的目標任務的120.4%。百色衛校開學時出現新生爆滿,無法再接收的現象;市財經學校招生也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凌云縣職業學校全日制新生突破800人大關;靖西、德保、平果和隆林縣職業學校的新生人數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教育扶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一)學生資助保障能力需要加強。目前,在百色市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和營養改善計劃,全市12個縣(區)只有7個縣的農村義務教育寄宿生100%享受家庭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而另外5個屬于國家集中連片開發的貧困縣或自治區貧困縣僅有65%左右的農村義務教育寄縮生享受補助,這給學校在寄宿生名額的分配時帶來困難。營養改善計劃還有3個縣(區)未享受國家試點,9個試點縣的實施范圍僅為農村學校,而不是農村家庭,致使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村貧困家庭隨遷子女因在城區學校就讀而享受不到國家的這一惠民政策。這種只以學校性質來確定補助對象的做法顯失公平,且不能發揮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作用。另外,在我市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幾乎都是貧困學生,但是,能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只有9個縣的學生,每生每年享受1500元的生活補助費。在右江區、田東縣、平果縣及市直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中,國家助學金覆蓋面只有20%。目前,這三個縣及市直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有15254人,已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有3050人,還有12204人未能享受國家助學金,未享受國家助學金人數占全市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的50.2%。資助標準、資助范圍還很有限。

(二)資助工作管理水平需要完善。一是學生資助宣傳深度廣度不夠。部分學校對資助政策宣傳工作不夠重視,一些學校沒有設學生資助宣傳欄,學生、家長對資助政策知曉率不高。二是學生資助組織機構不健全。個別縣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太少,特別是有些學校沒有成立學生資助辦,沒有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導致資助工作檔案資料收集不完整、學生資助評審過程不夠規范、審核和回訪受助學生的工作不到位、不按要求公示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資助工作的正常開展。三是資助工作規范化程度不高。有些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絕大部分都由教師兼任,平時由于教學工作忙,難以兼顧資助工作,加上缺乏財務知識,學生資助項目和營養餐管理不規范,賬目不清晰,未能做到專項列支、分賬核算。

(三)薄弱學校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學校債務較多。一是全市多數縣(區)大部分學校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差、教學設備陳舊落后、教育信息化水平低、農村教師住房條件簡陋等問題。據初步統計,百色市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鄉鎮公辦幼兒園及縣(區)示范性幼兒園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公用廉租房及產權型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需要資金累計約40億元。另外,全市每年100所以上標準化學校建設、預置板和木瓦結構校舍改造重建、縣級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以及百色中心城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也都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加快建設,統籌協調發展。由于百色經濟欠發達,財政困難,對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巨大,后續投入保障能力嚴重不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步伐緩慢。二是一段時期以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政策重點在于義務教育階段,對高中階段教育的投入尚需加強。在這種客觀形勢下,百色市中心城區多數高中學校為了加強建設,特別是為了創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只得通過不同渠道籌集辦學經費。截止9月底,我市中心城區高中學校負債總額達1.4222億(其中銀行貸款9860萬)。比如,百色學院附中2011年上劃百色學院后,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但學校辦學規模沒有重新核定,造成上級有關部門只能按2011年以前的辦學規模下撥生均辦公經費(710元/年.生),學校教育經費緊缺的問題非常突出。

(四)教育精準扶貧未能實現對農村貧困勞動力扶持的“全覆蓋”。一是由于農村貧困面大而散,基層工作人力不足等一些原因,全市建檔立卡確定的貧困戶沒有能夠實現百分之百的精準;二是由于脫貧指標的原因,一些相似于同一貧困線上的家庭人口(含部分返貧人口)沒有能夠及時統計,造成不少“邊緣貧困戶”的客觀存在;三是由于扶貧政策和財力投入的原因,造成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實用技術培訓開展難度大。

(五)農村強壯中、青年農民多數外出務工,組織群眾開展培訓工作難度大,加上在家務農人員文化水平低,集中培訓效果不盡理想。

(六)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還處于初級階段,絕大多數的職業農民還沒有取得一種以上的農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

四、教育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建議在百色創建國家職業教育扶貧試驗區。為更好地探索貧困革命老區和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擴大百色市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的成效,建議在百色市設立國家職業教育扶貧試驗區,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夯實職業教育扶貧工程的基礎,重點支持興建百色市級職業教育集中區,配備足夠的實訓設備,優化專業設置。幫助建立良好的職業院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網絡,充分發揮院校合作、校企合作的社會功能,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加大學生的資助力度,繼續實行免學費和生活補助費全覆蓋政策,將助學金標準從現在的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年3000元或更高的幅度。建立國家教育扶貧實驗區學生資助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確保實驗區各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要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門的培訓經費,統一開展有效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讓更多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專業技能教育和培訓并優先就業。

(二)建議進一步擴大學生資助政策覆蓋范圍。為了幫助因家庭困難學生完成義務教育,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普及,貧困學生的資助應重點放在義務教育階段,整合各項資助資金,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全免費。將百色市的田陽縣、田林縣、右江區、田東縣、平果縣等5縣(區)的農村義務教育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的比例也提高到100%,實現全覆蓋。同時,改變以學校所在地為標準來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做法,將那些屬于農村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納入營養改善計劃范圍,讓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另外,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縣級學校資助面為30-40%,市直學校資助面僅15-20%。大多數從縣區到市直高中就讀的貧困學生得不到資助,建議國家和自治區將百色市普通高中學生的資助比例提高到40%以上。對貧困地區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實行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全覆蓋,并提高國家助學金標準。

(三)建議提高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補助標準。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2011年秋季學期實施以來,均是按每天每生補助3元(秋季學期起提高到4元),全年在校200天計的標準實施,由于近幾年物價不斷上漲,每餐4元,要讓一名正在長身體的學生吃到一份營養搭配合理的營養餐,已經很困難。建議將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天5元。

(四)請求加大對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投入的扶持力度。根據學校發展規模,對照《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全市農村中小學校舍缺額建筑面積165.8萬平方米,需要資金23.2億元;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規劃涉及11所學校80多個單項工程,需要解決資金5.5億元;規劃110個鄉鎮各建設一所公辦幼兒園,12個縣(區)至少建設一所示范性幼兒園,需要解決資金8.8億元;計劃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公用廉租房3000套約15萬,解決近6000人的住宿困難,需要解決資金2億元;計劃建設產權型保障性住房1200套約8.5萬,解決1200戶住宿困難,需要解決資金0.5億元。以上項目需要國家幫助解決資金共40億元,鑒于我市財力困難,墾求國家、自治區給予項目資金的支持。另外,鑒于學校為加強學校建設,特別是為了創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只得通過不同渠道籌集辦學經費而形成的債務,請求國家、自治區給予支持,逐步化解高中學校債務負擔。

(五)建議出臺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細則。針對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過程存在一些誤差和“邊緣貧困”的客觀實際,建議從自治區層面不斷深化改革,出臺并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細則,以便規范地方操作的客觀性和統一性,確保貧困地區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六)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引導力度”,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和經費投入額度。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建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戰略選擇和重點工程,是促進城鄉統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更是有*農民發展道路的現實選擇。建議中央和自治區一如既往地重視和關注“百色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這一富民工程,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上給予更多的傾斜。

(七)加強培訓后的跟蹤指導和服務工作。引導農民將學到的技術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提高崗位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助推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學校教育扶貧調研報告【二】

根據市政協工作安排,由紫陽縣政協經科委牽頭,對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屬于秦巴連片扶貧開發區,是592 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貧困村158 個,占全縣總村數的75.3% ;現有貧困人口11.45 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2.7% 。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系分管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于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2014 年起,每年完成貧困人口脫貧1.5 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相繼印發了《紫陽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紫陽縣選派干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各鎮、部門扶貧開發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范全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逐一建檔立卡。 根據中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有關要求,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和選準對象、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逐村逐戶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并建檔立卡,為實現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縣上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信息監測中心。在貧困戶識別過程中,我縣探索推行的“戶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鎮審核、縣審定”和“實地核實、到村到戶,嚴格程序、群眾評議,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目前,我縣已全面完成158 個貧困村、11.45 萬貧困對象識別和信息錄入工作,為精準監測、精準施策、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

(三)抓實精準對接,強化項目支撐。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項目整合工作,捆綁涉農項目資金,集中用于精準扶貧。我縣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和“鄉鎮申報、部門踏核、縣上研定”的要求,由縣扶貧局牽頭匯總整理各鎮貧困村急需實施的項目,分類反饋到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定年度擬實施的項目和投資額度,經縣政府審定后由縣發改局、扶貧局和相關部門下達項目計劃,有效提高了項目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整合縣發改、國土、住建、交通、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電力、通訊等部門資金1.79 億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四)夯實綜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 一是完善規劃體系。 為確保實現每年1.5 萬人以上貧困戶脫貧目標,按照“五結合、四到位”的要求(堅持扶貧開發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到村到戶相結合,產業扶貧、移民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堅持增收項目到村到戶,扶貧資金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到村到戶,幫扶責任到干部人頭),以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城鎮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縣、鎮、村扶貧規劃體系,確保扶貧規劃與其他專項發展規劃協調統一。同時,以戶為基礎、項目為支撐、移民搬遷安置、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為重點,為貧困戶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戶情實際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二是加快貧困戶搬遷。縣政府下發了《關于做好重點解決危居貧困戶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三年扶貧期間,必須徹底完成71 個貧困村的危困戶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貧困戶搬遷資金難的問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商銀行積極合作,開展了危居貧困戶搬遷貸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貧產業貸款風險基金,擴大金融扶持產業信貸規模,確保2016 年底前所有危居貧困戶一戶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動產業發展。突出富硒特色產業開發,重點抓好茶芋藥果菜(茶葉、魔芋、中藥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豬牛羊雞魚(黑豬、黃牛、白山羊、烏骨雞、富硒魚)五大特色養殖業,并將特色產業與旅游扶貧、電商扶貧相結合,延伸特色產業鏈,依托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大力發展旅游、電商、勞務等三產服務,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四是強化勞務輸出。采取“訂單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實開展修腳足浴、電子商務、民歌茶藝、特色烹飪和建筑勞務五大培訓工程。

(五)干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 我縣結合聯系服務群眾“五個一”工作法,按照省、市、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聯村、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和干部包戶工作機制,落實了71 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目前,71 個駐村工作隊410 名干部全部進駐各貧困村履行幫扶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做到“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著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門和干部潛意識認為扶持到戶很難出“成績”。導致有的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一年時間,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鎮政府未將精準扶貧工作列入本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縣上派的有工作隊,自然由工作隊負責,政府只催催進度,過問過問就行了,考核追責首先是追工作隊的責。村干部只熱衷于爭取和實施覆蓋面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于到戶產業項目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實。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