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13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報告由往年的兩部分內容擴展為三部分:2015年依法履職情況、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況、工作安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高法院新聞發言人解讀2016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內容,歡迎大家閱讀關注。
孫軍工談最高法工作報告:一份講故事的報告
13日,13:00到14:00,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做客中央臺,第一時間解讀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同時回應如何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司法公開、公正,擴大司法民主等輿論關注熱點。
過去一年,司法體制改革邁出了前所未有的步伐,周強院長今年所做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從體例上看,與往年相比有很大變化,特別是司法改革單列出一部分。孫軍工對此表示,今年報告最大的亮點就是,這是一份講故事的報告,通篇以回應社會關切、滿足公眾知情需求為導向。報告全文共9900余字,全篇共用了110組數據、10個案例,通過數字和事例來闡述全年工作,進行數據化解讀、事例化說明、案例化釋法。
報告體例的變化,這是與社會各界對司法改革的高度關注分不開的。近期鳳凰網梳理歸納了2015年6月至2月的32萬條涉法涉訴新聞,用戶參與度與活躍度較高的前20條司法資訊中,關于改革的占到16條。這個數據充分說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司法改革充滿期待,參與改革分享改革紅利的愿望和熱情空前高漲,對司法改革的關注度充分體現了對法治建設的期待,期待通過改革的推進,能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獲得公正與效率的實惠。
正是基于網民的高度關注和司法改革肩負的職責使命,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將司法改革專列一章,這是報告起草工作歷史上的第一次。在不到萬字的工作報告中,這一部分占到近2500字,即占到四分之一的篇幅。另外,報告全文“改革”一詞出現36次。表面上看這是形式的調整,實際上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改革關切的必然結果。這些都顯示出人民法院積極推進改革,用實實在在的舉措來呼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的信心和決心。
孫軍工談司法改革體會:任重道遠 需奮力前行
2015年是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一年,被問到能否用幾句話來描述這一年的司法改革工作? 孫軍工表示,用幾句話描述2015年的司法改革工作是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也很難準確地描述。但是作為一個參與者來講,他表示,可以用三句話分享他對改革的體會。
第一句: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在萬眾期待中閃亮登場。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使得司法改革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2015年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就是,每當每一項具體司法改革舉措公布時,比如關于最高院設立巡回法庭、立案登記制改革,一經問世,都受到了新聞媒體廣泛深入的跟蹤報道、網絡輿論的持續高度關注。司法改革在很多時候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這其中可以看出人民群眾對司法改革的支持和期待。
第二句:改革措施在各界支持下穩步推進。隨著四中全會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伴隨著媒體的高度關注,全社會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盼改革、迎改革、促改革、參與改革的氛圍,在各界支持下包括立案登記制、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等在內的多項改革舉措,都取得了明顯進展。
第三句:改革攻堅任務在熱切期盼中勉力前行。改革越深入,觸及的深層次矛盾和利益調整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當前許多項改革取得的還只是階段性成果,我們依然還需要繼續努力,最高法院牽頭的10項中央改革任務、24項“四五改革綱要”任務都要在完成,司法改革任重道遠,還需要我們奮力前行。
孫軍工發微信朋友圈:世界那么大 案件真不少
談到發三條關于最高法的朋友圈信息,打算發哪些內容?孫軍工表示,第一條朋友圈想和大家分享一組數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985件,審結14135件,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萬件,審結、執結1671.4萬件,結案標的額4萬億元。我們可以作個對比,根據今年1月財政部的數據,我國2015年的財政收入是15萬億余元,可以看到我們的結案標的額相當于當年財政收入的27%。
任何一個國家的訴訟案件,都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發生的各種矛盾糾紛的體現。我國人口基數大,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很快,矛盾糾紛的產生是與之相伴相隨的一種客觀現象。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觸及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新興利益集團、既得利益集團與失利群體之間的矛盾糾紛日益顯現,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糾紛日益凸顯,就決定了我們國家本身案件基數就比較大,近年來每年都是一千三四百萬件案件的持續高位走勢。尤其是2015年立案登記制的實施,地方各級法院1900多萬件的案件,都是現實需要的反映。應當講,這是法治中國建設樂見其成的結果,更多的人愿意選擇訴訟程序來依法維護權利。法院在化解矛盾糾紛、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的職能作用日益顯現。
孫軍工發微信朋友圈:面對冤錯 痛定思痛
談到發關于最高法的朋友圈信息,打算發哪些內容?孫軍工表示,冤錯案件是司法之痛,不可回避。去年用了“剜心之痛”四個字,今年想用另外四個字來表達對糾正冤錯案件的態度,那就是“痛定思痛”。如何從制度設計上,把不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的做法、擅權任性的行為從源頭上掐掉,這是我們應當痛定思痛的內容。
去年,周強院長在工作報告中談到“糾正冤假錯案”時,用了“深感自責”,今年,周強院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去年依法糾正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黃興、林立峰、陳夏影綁架案等案件,并提出“從中深刻汲取教訓,健全冤錯案件有效防范、及時糾正機制”。
孫軍工對此表示,周強院長在去年報告中用“深感自責”四個字,就是明確表態:人民法院面對冤錯案件不回避、不姑息,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我們看到,今年的報告中用了“從中深刻汲取教訓,健全冤錯案件有效防范、及時糾正機制”,這既是對表態的有力回應,更表達了人民法院“痛定思痛”后,要嚴格扎緊制度牢籠、從根源上防范冤錯案件的決心。
2013年至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監督指導各級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重大刑事冤錯案件23起。同時,人民法院不斷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學合理、因案制宜、切實可行的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形成倒逼機制,法官從接手案子開始,就要嚴格依法實現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
具體來講,就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刑事冤錯案件申訴立案機制,使確有錯誤的案件能夠及時進入再審程序;二是堅持依法糾錯原則,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問責一起;三是完善復查和再審程序,必要時可以采取異地復查或異地再審;四是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和制度,真正做到有罪則判、無罪放人。
孫軍工發微信朋友圈:400萬網友都關注的事
談到發三條關于最高法的朋友圈信息,打算發哪些內容?孫軍工表示,第三條朋友圈的內容確實很難選擇,因為過去一年法院要分享的內容實在太多,他想還是根據廣大網友的意見,發送一條關于弘揚的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2月開始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起過一個“公正司法十大印象”評選活動,在2月1日至2月25日短短二十多天內,就有2700余萬網友參與投票,最后票數排名第一的就是“公正司法推動弘揚核心價值觀”一項,達到400余萬票。說明這是一項大家非常關心關注的工作,所以去年,最高法院和中宣部聯合開展了“用公平促公正,建設核心價值”的主題教育活動,目前我們已累計公布相關典型案例1200余件,今年3月10日又公布了10個弘揚典型案例。舉一個例子,其中張某等訴楊某繼承糾紛案,本案中楊某的父親因為多年來長期受到鄰居張某夫婦的照顧,就把房產遺贈給張某夫婦的兒子,于法有據、于情合理,最終法院判決楊某父親的房屋歸鄰居張某之子所有,其他財產由楊某繼承,這個案例就很好地說明了什么叫“遠親不如近鄰”,弘揚了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和善良風俗,宣揚了正能量,傳播了。
法院的任何一項審判活動都和培育核心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系,法治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建設的成果,法治精神體現的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因此法治在培育核心價值方面具有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高人民法院開展這個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依托人民法院以審判執行為中心的司法實踐,弘揚觀,用法律法規和公正司法推動建設。
孫軍工談人民陪審員:不穿法官服的法官
孫軍工表示,人民陪審員在我國審判制度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他們是經過法律規定的程序得到授權、和審判員同樣履行審判職責的“不穿法官服的法官”。按照現行法律規定,他們要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參與案件事實的認定,他們的意見對案件最終的認定和法律適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我國弘揚司法民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設計。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法院的審判工作就是國家的司法事務,每一個陪審員通過這樣的制度設計來行使審判權,實際就是代表人民群眾來直接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公民憲法權利行使得到保障的重要體現。
再次,人民陪審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最了解群眾的司法需求,最直接地體現人民群眾對是非善惡的價值追求,他們參與到審判活動中來,對于確保體現人民意志的憲法法律準確統一實施,對于提升司法公信力、維護司法權威,擴大法制宣傳效果,在全社會培育法治信仰,已經并且正在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孫軍工談法官從業環境:辦案壓力和難度越來越大
周強院長就任以來,報告中經常提到“案多人少”的問題,今年的報告全文沒有出現這四個字,但卻專門說到“辦案壓力和難度越來越大,一些法官長期超負荷工作”以及“一些法院出現人員招聘困難、人才流失現象,隊伍管理面臨新情況”。
被問到對目前法官的從業環境有什么看法,孫軍工表示,案多人少只是一個客觀現象,而且并非我國特有現象,在許多法治發達國家也面臨同樣問題。以往強調案多人少給外界帶來一個誤解,就是解決法官職業環境的困境需要依靠增加法官數量。實際上單靠增加人員編制并不能解決問題。因此,這次報告直面問題的核心,直面改革的痛點,坦誠講出人案矛盾背后的巨大壓力:“辦案壓力和難度越來越大”以及“出現人員招聘困難、人才流失現象”。
法官“辦案壓力和難度越來越大”體現在:一是案件數量大幅增加。立案登記制改革為群眾依法維權創造便利,大量案件涌入法院,法官面臨著辦案數量激增,而且案件有審限要求,因此在數量、質量、效率方面都是全新的挑戰。
二是很多新奇難特的新類型案件進入法院。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很多案件的處理成為法官在法律適用中的難題,老法官、新法官同樣面臨著新類型案件帶來的挑戰。
三是涉訴當事人隨著法律意識、依法維權意識的增強,也由于價值判斷的多元化,也為法官開展調解和裁判案件工作帶來新難度。面對這些問題,法官靠加班是解決不了的,靠法官長期亞健康的狀態是難以應付的。
四是在加強法官職業化建設過程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需要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在加強隊伍管理、嚴格司法責任、改善司法職業保障的同時,前面所講的這些壓力和難度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就會使一些想進入法院的人產生畏難情緒,也使法院系統內部出現人員流失的現象,這是隊伍管理出現的新問題。這四個方面也是案多人少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解決這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希望通過周強院長這份報告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法官職業群體、職業環境的關注,增強職業理解和認同。法官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工作,又要求充滿為民情懷,因此對法官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們期待通過工作報告把職業環境的深層次現狀引入公眾視野,能夠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為從根本上改善職業環境,為法官獨立公正辦案創造一個良好的、有保障的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二是堅持向改革要效益。從改革入手解決目前法官面臨的辦案壓力和困難,包括刑事速裁制度改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繁簡分流制度改革。
三是繼續加強法官職業化建設。實踐證明,審判工作的高度專業性決定了法官隊伍的高度職業化,很多問題的解決不是單純靠增加人員數量就可以實現的,因此一定要堅持高度專業化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法官職業保障制度,包括建立法官單獨職務序列和工資制度,完善履職保障制度,完善維護司法權威制度等舉措,切實解決法官履職的后顧之憂。
孫軍工談工作感觸:態度永遠比能力重要
被問到對發言人工作最深的感觸是什么? 孫軍工表示,態度永遠比能力重要。
孫軍工談突發事件應對:撲滅媒體和受眾“心火”更重要
被問到作為一名發言人,對于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持什么態度?孫軍工認為,對于突發事件必須堅持“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及時回應關切,動態發布信息。撲滅媒體和受眾的“心火”與撲滅突發事故現場的“明火”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