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關于食品質量安全熱點提案,兩會食品質量安全解讀
“十三五”開局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引領發展新常態的抓手,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的一大關鍵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對制造行業而言,適應消費新需求,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降低生產成本,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在做客新華網訪談時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要加強企業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支持企業開展以提升質量水平為主的創新活動。同時,食品企業要積極適應消費需求側變化,以創新型產品引領行業發展。
加強品牌發展頂層設計提升供給質量效率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的供給體系特征總體呈現為中低端產品過剩,滿足消費者中高端和個性化需求的供給嚴重不足。中國游客近幾年在世界各地瘋狂采購電飯煲、馬桶蓋、化妝品、食品、藥品,是這一問題的縮影。中國的消費需求潛力是巨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
宗慶后認為,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市場競爭越來越多體現為品牌的競爭。要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品牌發展的統籌謀劃,建立協調推進機制,使品牌發展戰略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他特別指出,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應把培育中國品牌、擴大中國品牌知名度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支持和引導更多中國品牌企業走出去,輸出優勢產能,擴大中國品牌影響力。
宗慶后還建議,在創新品牌發展的同時,要提升質量水平。設立質量強國建設專項基金,支持企業開展以提升質量水平為主的創新活動,不斷提升高端技術、產品、服務的比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企業決策者適應轉型升級的戰略能力、實施質量創新的領導能力和推動產品、服務質量升級的執行能力。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技能人才隊伍,強化質量人才基礎。
供給側改革的食品行業新路徑
業界普遍認為,食品行業已由生存型消費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費轉變,由吃飽、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和滿足食品消費多樣化轉變。作為“去產能第三梯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食品企業帶來的是產業鏈條的延展和產業發展的精準化運行。
宗慶后認為,食品行業競爭日趨同質化,食品消費市場將從保障供給轉向個性化、功能化、時尚化方向發展。食品企業要加快創新升級原有產品,適應消費新需求。
近年來,娃哈哈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年輕化”、“時尚化”、“個性化”成為其產品推廣的核心策略,加大新品研發力度,全力進攻“城市市場”,提高產品品質,以適應消費變革。
在宗慶后看來,食品飲料行業仍然屬于“朝陽”行業。“國內外還有大量具有健康功效的新型食品可供研究開發。未來在這些方面將進行深入挖掘,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開發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創新型產品。”
除了生物工程、菌種,娃哈哈還成功跨界高新技術環保、節能電機、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其智能工廠項目入選工信部2015智能制造示范項目。
對于行業技術升級,宗慶后提到,制造企業應該學習歐洲的先進技術,在技術改造、技術水平上進行提升,從“量”上轉到“質”上,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品質量。“歐洲不少中小企業擁有的技術和產品在我國還是空白,這些技術和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前景相當廣闊。政府要引導中國企業去收購優質的中小企業,將成熟的技術、產品轉化為生產力,降低開發的成本,加快技術提升的速度。”
隨著《中國制造2025》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的實施,傳統制造業將迎來高端化、跨越式發展浪潮。宗慶后表示,娃哈哈將主動對接“智能制造”,全面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積極推動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