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一)
今7月12號,我參加了由校團委倡導,我院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團隊名稱是“大學生關愛農民工子女服務團隊”。 我們實踐團隊共由十一人組成,成員組成如下:初等教育學院團總支書記邵老師、副書記鹿雄波及學生干部和優秀學生代表等。我們團隊這次下鄉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做好關于 “三農”問題的問卷調查;通過座談等形式,了解鄉鎮基層黨建現狀及存在的困難,開展慶祝建黨九十周主題活動;調查九義務教育普及情況,宣傳解讀教育新政策;宣傳xx西安世園會,為世園會做貢獻;走訪當地貧困學生,宣傳我院貧困生福利政策;深入農村、走進農戶、貼近農民,做到了解農民疾苦,真實的反映農村的現狀,呼吁社會給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足夠的關注。
我們此次三下鄉隊伍有一位老師,10名學生。大家既明確分工,又必須緊密協作,每一個人都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夠在這樣的一支團隊中,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同時也給我不小的壓力?傮w上說,我認為是成功的。“成功”,不光是說活動開展的怎么怎么好,受到了什么表揚等等,而是每位同學都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懂得了怎樣與人相處,切身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的現實意義。
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所以我們這個團隊非常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在這短短的七天,我明顯提高了一下幾點:
一、積極主動 做好準備
我當學生干部時間也不短了,以前總是等問題出現了再及時彌補過錯,不會去主動發現問題。經過這幾天的團隊生活,老師和那些學長處理問題的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明白只有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一件事情。
二、樂于奉獻 關心他人
以前都是大家有事了在一起,沒事了各干各的,從來沒有這么親密的生活在一起這么多天。通過幾天的相處,我學會了多為別人做一點,多為團隊付出一點,也是一種快速增加感情的好方法。
三、不斷學習 豐富自己
幾天的實踐活動讓我明白,自己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這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請教他人,學習為人處事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
七天的實踐活動就這樣結束了。從開始時的喜悅與好奇到如今的懷念與不舍,種種感想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七天里,從我的心里飄過飄過,難以忘懷!這七天的暑期實踐經歷,我獲得了很多,有友情,有經驗……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二)
七月,在我們大學生眼中,一切都如此地充滿活力。我們的激情在燃燒,伴隨著這份激情,帶上回報家鄉的熱情,我們懷集人踏上了“三下鄉”的征程。
我們這支隊伍的實踐活動從策劃、進行到完滿結束都凸顯了人力資源優化分配。在四月份開始策劃,確定組長、隊長,活動主題。在這個過程中策劃人員都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很好地發揮了團隊合作的精神,盡管我們在撰寫方案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隊員們都積極地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互相幫助,為保證方案的通過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從零星的幾個人到近二十人的下鄉隊伍,在這個過程中是充滿挫折與辛酸的。在這其中有人加入也有人中途退出,這難免會動搖我們的決心,在此,我們難免會發現團結與誠信的問題。一個不團結的團隊就如一盤散沙,即使有一個好的機會在面前也會抓不住,同時,如果隊員之間缺乏應有的誠信也會削弱團隊的凝聚力。在隊伍面臨解散的時刻,還好有不少核心策劃人員堅持了下來,并大力宣傳本次的下鄉活動才再次使得我們的隊伍重新壯大。
本次下鄉實踐活動為期七天,在這七天的日子里,我們的下鄉隊伍以支教,開展第二課堂,培養愛國情懷為主線,配合特色調研。豐富的支教課程受到了冷坑當地學生的熱烈歡迎。在這七天中,他們不僅學到了課堂以外的有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從我們老師身上學到了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我們老師的報恩和感恩的情懷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們。
總的看來,我們這次“懷嶺歸燕”下鄉活動是成功的,所取得的成果是豐碩的。但是,我們本次下鄉的實踐活動范圍還是比較小,還是僅限于學校之內,對學校之外的社會情況關注較少,如在關注農村社會衛生狀況,經濟狀況和文化習俗情況等存在空白,其實這些都是比較實在的問題,這樣的情況有待于我們的大學生繼續解決。
當然,考慮到我們下鄉隊伍人員的組成情況和策劃時間比較急,我們所遇到的這種問題是值得商榷的。由于我們下鄉隊伍隊員組成大多數是大一學生,無論在社會經驗還是在專業知識掌握方面都比較淺薄,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已經算是做到力所能及的事了。無論如何,七天的支教實踐活動中,我們教師帶給當地學生很多有用的知識,同時,我們隊員也從當地的學生中學到了很多珍貴的精神,同時我們也深入了解了農村孩子的學習狀況,發現了更多問題。有幸參與這次活動,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覺得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努力拼搏,回報家鄉也許是對我們故土感恩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