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務員漲工資細則已經出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7年公務員漲工資細則
“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系列涉及民生領域的政策相繼出臺。從養老金12年連漲,到城鄉醫保整合;從765萬大學生就業,到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不論是就業、收入,還是社保、就醫,每一項政策都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回望這一年,民生政策的調整和推進,和眼下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密切相關。同時,很多改革牽涉體制機制的變革,仍在努力推進中。
對于未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有關民生利好的政策將會更多地出現。
昨日,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科員小張展示了他11月的工資條,他的固定工資從10月份的6184元漲到了11月的6755元。這也是繼去年時隔九年后國家首次調整公務員工資以來,今年再次對公務員工資進行調整。過去的一年,工資上漲不局限在“公務員”,企業員工工資也在上漲,公布工資指導線的17個省份中,有16個最低線均為上漲。而也有9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可以看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居民收入仍在“上行”的通道中。
1最低工資
調整最低工資省份減少 北京小時最低工資居首
經濟下行,企業的壓力和勞動者利益的保護,讓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出現了分歧2017年公務員漲工資細則2017年公務員漲工資細則。
梳理已公開的政策發現,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和海南9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與往年情況相比,今年調整最低工資的省份個數和增長的幅度都下降了。且廣東省還明確,為企業減負,凍結最低工資標準。
從最低工資金額看,2017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020元調整到2190元。調整后,成為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省份。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
2017年1月1日起,重慶第一檔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250元調整為1500元;遼寧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蘇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漲至1770元。
此外,山東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017年6月1日起提高到1710元;海南省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自2017年5月1日起調整為1430元。天津自2017年7月1日起,將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950元。河北于7月1日起將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650元。
從調整省份數量看, 2015年達到24個,有19個。今年,只有9個。
根據國家《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但黑龍江、吉林兩省已經超過3年未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而今年,廣東省也在《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中明確規定,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2017年、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暫按2015年5月發布的標準執行,并適當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原則上不超過當地同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幅度。
有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準對于勞動者收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時也會直接增加企業成本。
人社部原副部長信長星今年曾就最低工資標準表示,人工成本上升,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不像過去那么明顯。如果要企業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可以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和漲幅,因此未來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漲應趨于“保守”。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越是經濟下行越要考慮勞動者利益2017年公務員漲工資細則百科。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利益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既要考慮資方的利益,也要考慮勞動者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則表示,“物價在上漲,消費水平在上升,最低工資標準如果長期不調整就會出現勞動力流失,將進一步影響發展。”
2 企業工資
17省份公布指導線 多地標準出現下滑
除了最低工資標準,與勞動者收入有關的標準還有一條“企業工資指導線”。
這條“線”如何發揮作用?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布的年度職工工資增長建議。其主要作用是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