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 》不再走唯美路線 ,而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大家讀完悲傷逆流成河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1
生命被書寫成潦草和工整兩個版本,再被時間沖刷得褪去顏色。難以辨認。
易遙和齊銘兩家只隔著一面墻,卻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里,每天都能看到的熟悉的面孔,卻又抑制不住的傷悲。
她,易遙。她的一生都在痛楚中度過,命運就像一條黑色的長鞭,一下下的在她的痛楚中打下去,她的痛楚似乎已不可抹滅,成了悲傷。18歲的她,在自殺中結束了生命,這個已承載了她無數無奈、痛楚的世界,因為尊嚴、信念,忽然讓她覺得這個世界的“骯臟”和無法信任。
他,齊銘。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一個老師偏愛,父母疼愛的溫室花朵。卻是時時刻刻看到易遙那無法抹去的悲傷。自己的女友顧森湘為自己而死,一無所有的易遙被自己所不信任,當成了兇手,最后自殺死去。一時間,顧森湘、易遙的悲傷化作河流逆流進了他的心底。
這并不是謳歌什么愛情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無法避免的一種宿命。
書中的主角,或許認為死是從悲傷中解脫出來的好辦法。
總有一縷悲傷屬于你,你擁有家財萬貫也好,你是平民百姓也罷,都有一種悲傷在自己的心底。
有一種不可抹滅的痛楚叫悲傷。雖然如此,我們或許不該像書中的主人公那樣向命運低頭、向殘酷的現實低頭、向悲傷低頭!
有一種不可磨滅的痛楚叫悲傷,但有一種可以彌補悲傷的方法叫堅強!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2
當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攤開《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心中想的是,小四,這次千萬不要讓我失望。當我看到了那精辟的端點理論,我知道,小四這次又成功了。
擁有兩個端點的是線段。擁有一個端點的是射線。直線沒有端點。
齊銘和易遙就像是同一個端點放出去的線,卻朝向了不同的方向,于是越來越遠……
當我合上這本我已經妄加評論為成功的書后,我笑了,笑的很瀟灑,笑的卻又很無奈。又是古龍式的結局,這算是我對這本書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吧!無論從劇情,從人物心理上,老郭都做到了無懈可擊,但是只有結局,我真的不喜歡,我不會象所有人一樣,去想知道唐小米或者其他誰誰誰的結局是怎么樣的,會不會為自己的行動而付出代價,我只想知道,齊銘的內心深處究竟藏著什么樣的痛苦,他和易遙最后的對白時心中究竟是揪心的痛,還是撕心的痛……到底他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對易遙有猜忌,還是每次靜下心來就為自己的這種莫名其妙的猜疑而狠狠的給自己一耳光呢?他會不會和我一樣,為失去了而感到撕心裂肺,對于易遙的離去,到底會是心痛,還是會痛心…
一切罪過都是悲痛的,本來就不是喜劇,從顧森湘的死就徹底過度為悲劇了,沒有《幻城》的華麗,沒有《夢里花落知多少》的詼諧,相同的是都以悲傷的結局匆匆收場,不管是“在冷漠的城市里死亡,在潮濕的荒野里繁盛。”還是“記憶里你神色緊張地把耳朵貼向我胸口聽我的心跳聲,然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又或者是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甚至是粉紅色的世界。為什么惟獨你生活在黑色的世界里?”都不曾讓我感到落淚的悲傷,只有那句“易遙,你去自首吧!”讓我真切的體會到了易遙的絕望,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可以相信,可以傾訴的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曾經,有一個會在黑暗中,和我一起靠在床頭,傾聽我訴說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的最真實的自己的人,可惜,亦已離開,義無返顧的離開,我想,此生,恐難遇如此知己。易遙對齊銘不是知己,甚至連愛都不是,多的,或許只是一種期盼吧!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里熟悉的霧,你溫熱的胸口,緩慢流動著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
全文的最后三句話,是給我觸動最深的三句話,當看到這里的時候,你已經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批駁齊銘,怪他為什么不能理解,不能相信易遙了,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給自己犯下的錯誤,寫下了一個黑色的句號。當齊銘躺在床上,在煤氣的黑暗中漸漸失去意識,只能沉重的呼吸,感受著胸口的溫度正在一絲絲的離開自己,他是否看到了易遙的靈魂就在自己身邊望向自己離開的軀體呢?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易遙,終于不再孤單一人了!
或許很多人會說,齊銘對不起的是易遙,他愛的卻是顧森湘,我卻覺得,他對不起顧森湘,愛的是易遙,他沒有對不起易遙,是因為他對易遙的愧疚已經用生命去填補了,在他逝去的靈魂里,陪伴的,永遠只會是易遙,如果是只是愧疚,我想他不會用生命去做彌補,就像在顧森湘死后,他還可以義正嚴詞的告訴易遙,你應該去自首,而不是選擇陪因為把自己定義為他的女朋友而深受打擊,離開人世的顧森湘離去。
寫到這里,我已經提不起恨任何一個人的心了,就連最應該恨的唐小米,都是因為喜歡齊銘而產生的嫉妒心理,現實的人生中如此黑暗,如此齷齪的場景數不勝數,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來對待一切吧!
悲傷,不管逆流還是直流,總是一條無邊無際的思想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