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合歡樹讀后感4篇,歡迎借鑒!
合歡樹讀后感(一):
《合歡樹》是史鐵生早年的作品他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遠見長,而《合歡樹》同樣秉承了這種平淡之中見真情的特點。
文章以母親生前和死后分為兩個段落。在回憶母親生前場景時,作者用了超多的筆墨寫母子的生活細節:10歲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母親居然不服,盎然童趣躍然紙上;20歲那年“我”雙腿殘疾,母親因此勞累奔波,但終究無濟于事,絕望與期望的交替出現將這一切渲染得更加哀涼;30歲了,“我”在寫作上小有成就,但是母親已經乘鶴西去,那里作者將“我”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描繪得不動聲色。母愛的博大與厚重在前部分篇幅里處處可見。
“合歡樹”由母親的逝世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合歡樹是母親生前種下的樹,在母子全心全意與病魔抗爭時,合歡樹是無暇被關注的;只有當母親的離去使這個世界突兀地呈現出作者難以承受的空白,合歡樹被恰到好處地引入作者悲傷而尋覓的視線。無疑,在作者眼里,合歡樹是上天對他思念母親的安慰,是母愛的一種象征。也因為這樣,作者不斷地流露出“欲罷不能”的情緒。他既渴望重溫昔日與母親相親相愛的一幕,也清醒地認識到母親畢竟早已離去。這樣的矛盾,也使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被渲染到極致。
文末的升華無疑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將自己對人生的期望寄寓在新生的孩子上。“有那么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想起童年的事,?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明白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樣種的”。在這個孩子的設計上,我們明顯地感到作者流露的物是人非的蒼涼,但所幸作者只是一筆帶過,所以那里表現出的消極和頹廢反而能為全文增添一種滄桑感;倘若作者此處筆墨過多,我想必須顛覆了母親對兒子的期望。從史鐵生的一生看我更期望給“合歡樹”賦予用心的好處。它不僅僅是死后母親的象征,而且是作者趨于成熟的人生感悟的見證。
《合歡樹》是贊揚母愛的文章,盡管全文開篇就確定下了憂傷與懷念的基調,但是其對獨特人生的獨特感悟,依舊耐人尋味……
我的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這句話: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合歡樹讀后感(二):
史鐵生的文章讓我明白,世上是的確有那樣的母親的。看見孩子受苦,心里就很難受;看見孩子不高興,自己?偷偷流淚。但是只要應對孩子,就?強整笑容,裝作自己很快樂,雖然那種偽裝一看就破。這不是她們故意讓孩子看破,好讓孩子明白母親有多么愛他,而是因為,全天下的母親,演技都是那么拙劣,她們是永遠無法成功像孩子撒謊的。
然而她們可能不明白,孩子亦能看透母親的痛苦。然而他們要等到看破世事之后,才?真正理解自己的母親。但是到了那時候,母親往往已經走了,帶著對孩子的不舍與擔憂,走了。而在世的孩子,也帶著無可彌補的遺憾,終日痛苦著。
也許我該開始好好理解我的母親了。
合歡樹讀后感(三):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10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是她寫的。“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但是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我20歲時,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就應再干點別的事,先后改變了幾次主意,最后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再試一回,不試你怎樣明白?沒用?”她每說一回都虔誠地抱著期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期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說,這實在太懸了,對于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樣?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之后她發現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最后絕望。“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文學,跟你此刻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嗎?那就寫著試試看。”她提醒我說。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期望。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了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7年了。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在一個大院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話,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最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說,忙扯到別的,說起我們原先住的房子里此刻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明白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哀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著,那兒還有個剛來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
院子里的老太太們還是那么喜歡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伙都明白我獲獎的事,也許明白,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了,過道窄得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去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這么說,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悲傷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想起童年的事,?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明白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樣種的。
合歡樹讀后感(四):
《合歡樹》是史鐵生的作品之一,文章短小精悍,卻十分地感人肺腑。
這是一個講母愛的故事:史鐵生雙腿殘疾,頭上開始有了白發,母親總找來稀奇古怪的偏方給他吃,但始終不見療效。為了讓兒子開心一些,母親挖來一株“含羞草”,種在花盆里,之后才明白這是一棵合歡樹,是個好兆頭,母親很高興。多年以后,合歡樹長到很高了。可悲,他的母親早已不再人世了。
多么感人,多么善良的母親。每次找來偏方,洗、敷、熏、灸,忙得不可開交。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期望,但是上帝是多么的不公平,最后一次,兒子的胯上被熏成燙傷,母親幾乎瘋了。為了兒子,她能吃的苦都吃了。正是由于母親的照顧,史鐵生沒有因此頹廢下去,而是勇敢地應對生活,成了有名的作家。讀到那里,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為之落淚呢?
我的母親也是這樣,為我辛苦,日夜操勞。母親還健在,但歲月的痕跡,無情地在她的前額刻上了皺紋。有一天,天陰沉沉的。放學了,我抄寫好家庭作業,磨磨蹭蹭地整理書包。等我慢吞吞地走出教學樓,才明白天氣是那么寒冷。母親在寒風中等我,探著身子張望著,我很不好意思。母親怕我冷,就讓我穿上她帶來的外套,還不停地問:“冷嗎?沒凍著吧?”沒有怨言,眼神里只有溫柔。一路上,我和母親說說笑笑,再也感覺不到任何寒意。
母親曾說:“父母給了我十分的愛,如果我只能夠還一分恩的話,她也感到很欣慰。”但我想對母親說的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為我操勞一生的父母,我必須要成才,報答你們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