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本散文集,作者用她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國,抒寫了她對歷史的反思,對中西文化的思索,對未來的展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龍應臺百年思索的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百年思索讀后感(一)
花了三四天的時間,終于看完了龍應臺的《百年思索》。喜歡她的作品,當初還送給朋友一本她的野火集。 初讀她的作品是《目送》,寫親情,敘友情,語言溫柔婉轉,透露出無限的濃濃思情,又恰似“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文筆細膩,展現出女作家的優勢。
從今次接觸到的書中,發現這時她的寫作境界已轉往深沉,潺潺敘述中夾雜著細致的描寫與生動的對話,更有自己心靈深處的思考。旅遍歐洲,她細心地觀察,體會歐洲的文化,歷史,現狀。在敬佩歐洲舉國上下慶祝文化名人冥誕時,或憐惜巴勒斯坦動蕩地區生活著的貧困大眾時,或驚訝于德國法庭上被告與法官,檢察官平起平坐,擁有正當的公民權時,她都會設身處地地反思我們與別人的差距,通過她的視角,讀者也開始了百年思索,她如一位引領者,帶你走進近代化的這百年歷史。
其實龍更適合去當一名駐歐的資深記者,寫文化,歷史專題,更可以做人物專訪,用敏銳的視角,親和的溝通力,豐富的文化背景,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當然,也可以去當一名政客,作家寫出的作品可以影響讀者,但只會有一小部分真正深受感染。如果成為一名政客,才可以將個人思想和立場付諸實踐,后者才可以使得小老百姓受惠。但人畢竟不是完美的,當好一個知名的作家已經不容易了。
百年思索讀后感(二)
早晨下了大雪。
似乎,這個冬天特別的漫長,觀察了一個冬天太陽的角度,看著太陽入射角慢慢變大(雖然這里的冬天因為嚴重的依賴于煤炭取暖造成空氣污染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太陽),直到太陽高過了傍邊的那幢大廈,但這天氣也似乎沒有熱起來的的味道----太陽先生似乎是在南半球亦或是是華西南做工太多,在我們這里似乎沒了力氣。
中午天晴了,出到城外去,是來不及了。在網上轉悠轉悠吧,確切的說是在搜狐和新浪上看看吧,雖然這里還可以訪問人民網和新華網,但那里似乎沒有吸引人的的東西,而且兩個網站很多的內容有很多的交集;到新浪和搜狐,更確切的說是限定在博客欄目,因為其他的欄目,尤其是新聞欄目和新華網也似乎都是同一個采編,最多是多了一個娛樂及八卦編輯,不看也罷。
新聞,我是很少看的,除了當年,沒錯,是當年我在google新聞頻道搜索某個關鍵詞的新聞之外,其他新聞一律是不主動去看的,CCTV也好,當地小報也好。重要的新聞,不看,它自然會跑到我的耳朵里,比如今天的波蘭空-難悲劇,不是看到的,而是聽到的,對,重要的新聞一般都是聽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比如當年的911,還沒到辦公室,還沒打開電腦,在電梯里就聽到了;再比如去年這里的動--亂,剛到家,還沒有開電視,朋友打電話傳來了動--亂的消息,急忙打開電視壓根沒有這那件事的新聞,再打開收音機,同樣也沒有。嗯,對了,主流媒體,都不播放主流新聞,哪怕這個新聞關乎人命,可以讓更多的人早回家,避免更大傷亡,它也不會播放,喔,對了,關乎草民性命的新聞都不是主流新聞,既然不是主流新聞,他們不會播的。既然這樣,作為草民的咱就不去看沒有咱草民新聞的主流媒體,咱看草根媒體。
這個叫做‘草根’的,村上春樹叫蛋,都挺形象,都可以隨意燒掉或砸碎的東東,‘雞蛋’,沒錯,就是那個前幾天轉過的村上的那篇發言,對應的還有個墻壁;草根,對應的還有個‘管理舞臺的人’。那些墻壁,那些舞臺,它們當然不是天然就存在的,應該都是人搭建起來的,是掌握權力的人搭建起來的。但這些掌握權力的人的權力不是世襲的,也是從草民開始一步步登上權力的塔頂的,它們何以對自己熟悉的草民或者曾經熟悉的草民如此漠視?難道它們忘了它們曾經是草民?難道它們以為它們生而就是貴族?我想它們真是忘了,或者至少是假裝忘了,不然,不然不會總是某個官員下臺之后,才會有主流媒體敢這樣報道‘某某出身貧窮農民世家,早先憑借刻苦取得,但后來.....’。
是權力本身的問題么?看上去是,剛才溜達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說‘為何高-官多緋聞,因為權力是最好的藥’,毛和他的女人們,金和他的女人們,行長和那些女明星們,這些擔心偉哥的副作用的‘權力男’,如果沒有吞服權力,我想它們還真沒有那么強勁的‘精力’。
權力需要制約,需要check and balance,這幾天還特意仔細研讀了Check and Banlance 的一些歷史和原理嗯,很好的想法,選舉、民--主,平衡,然后人民過著幸?鞓返娜兆,但看到吉爾吉斯一而再再而三的民選的總統被反對派趕下去,反對派當選后,自己又開始貪污,新的反對派又起來造反,國家始終在‘制’,卻很難達到‘衡’,也許,擺脫通往奴役之路的難度是超過我們想象的,時間也是漫長的?而且,擺脫,不僅僅是時間的積累、聲嘶力竭的吶喊,還需要全民素養的提高?尤其是有可能成為墻壁的人、搭建舞臺的人的素養?否則即使將來我們有通道成為墻壁、掌管舞臺,如果有雞蛋或更小的鵪鶉蛋膽敢碰我這墻壁,草民或刁民膽敢在我的舞臺上肆意表演,我們也會去砸碎雞蛋,拉閘關燈,放狗咬人,然后狗過天晴,當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當我們當年沒有吶喊過一樣。
百年思索讀后感(三)
把論文交了以后,我就開始看這本書了,想寫讀后感啊,可是沒有完事的一大塊時間來寫,所以只能分割開來一部分一部分慢慢地寫了。
我從來沒有系統地讀過書,每有空閑只知道自己要讀書卻不知道讀什么書。每一次拿的書總會有許多莫名的巧合和因緣。這一次我喜歡上了這種因緣,因為隨手拿到的是龍應臺的書。以前也曾聽說過她的那本有名的寫給兒子的書,有名氣的書多著呢,都沒時間去看。
這是一本散文集,我喜歡極了里面寫生活的文字第七輯“我”,溫柔極了,看著看著自己覺得好舒服,好美麗的景象,暢快的閱讀?粗粗乙蚕肴ミ^作者那樣的生活,有著她一樣的世界,一樣的溫馨恬然。她對于花兒、草兒的景象描述比田園畫還要甜美,比輕音樂還祥和。軟枝黃蟬,“幾朵花蕾像細小的海螺似的層層窩卷著,只有一朵盛開著。不必伸出手,我也知道那花瓣的質感類似最柔軟的金絲絨布;花瓣的蒂處呈深杯型,里頭剛好容得下三只最肥胖的蜜蜂。藥的淡淡香味,閉著眼,給我一百種花我都喊得出:這個,這個就是軟枝黃蟬。”天哪,我知道文字的力量很大,但是我真的好想一直都在那朵花的世界里。輯七共有五篇文章:大山大河大海、軟枝黃蟬、南部來的女孩、彼黍離離、迷陽,是荊棘。
時隔一周,終于把時間騰出來寫讀后感了,剛才的《我的人生感悟》花了兩個小時,真不知道這個要花多長時間。但我好感謝這段工作沒有定,但雜事又不多的日子,我寫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都是有感而發,有時自戀地想,自己是不是變成熟了,真的開始有記憶有變化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最能激勵我的莫過于序文《在迷宮中仰望星斗??政治人的人文素養》。這篇文章是一篇發言稿,講的很好,很清晰明朗,很有條理,很有深度,而且指出我們大多數的硬傷,讓我明白接下來,我的任務很重,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了。文章共三個主題文、史、哲。
文學??白楊樹的湖中倒影。文學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我們是當局者迷,作家向我們展現出藝術的生活狀態,當我們成為旁觀者時我們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文學就是那湖水折射出我們的原生態,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滲出最深刻的悲憫。”
“文學與藝術使我們看見現實背面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在這種現實里,除了理性的深刻外,還有直覺的對“美”的感悟。美,也是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
哲學??迷宮中望見星空!拔覀兠總人的人生處境,當然是一個迷宮,充滿了迷惘和”“愿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
史學??沙漠玫瑰的開放。以前聽沙漠玫瑰的故事都是歌頌生命力的頑強等。我相信龍應臺的人品,她應該是一個誠實的人,她應該是那個真正養過沙漠玫瑰的人,而不是看到寓言小說而找來充當證據的。我們看到的很多現象是本身定在的那一刻,是孤立;歷史則向我們展示所看到現象的背后一點一滴的線索,輾轉曲折、千絲萬縷的來歷。如果不知道起點在哪里,即便是宇宙洪荒初始的驚駭演出也不會使人震驚。
“我們從小所謂西方文化?開放的、民主的、講究個人價值反抗權威的文化,都說西方是自由主義文化,用自己的腦子去研究一下歐洲史以后,你就大吃一驚:哪有這回事?西方文藝復興之前是一回事,文藝復興后又是另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前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后又是另一回事。然后你也相信過,什么叫中國,什么叫中國國情,你用自己的腦子研究一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咦,這也是一個半真半假的陳述。中國專制的嗎?朱元璋之前的中國和朱元?之后的中國又不是一回事的;……”
“對歷史的探索勢必要迫使你回頭去重讀原典,用你現在比較成熟的、參考系比較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