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15觀后感 (一)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節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作“氫彈之父”的物理學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婦;有為了孩子學習而與孩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也有敢于與暴恐分子作斗爭的警察叔叔木培提;還有為了遠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于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杯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唯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那是一段蕩氣回腸、催人淚下的一代物理學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國進行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為確保能拿到這次試驗的測試結果,于敏頂著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檢查和校正測試項目屏蔽體的擺置。核試驗基地都是在條件惡劣的高原和大漠上,當時40歲的于敏身體虛弱到這樣的程度: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米的距離,有時要歇好幾次,上臺階要用手幫著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過度操勞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現場。但在那樣高難度、高輻射的條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經過無數次的測量,中國的氫彈原理實驗成功了!
于老先生這一輩子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為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感動中國2015觀后感 (二)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2月27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濕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連續幾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都會有為我國國防、軍事做出巨大貢獻的前輩,今年也一樣。那位前輩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華專注做了一件事,盡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貫耳,但他的事業卻世人矚目!他參與了研究氫彈,在當時,他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經驗的核武器研究權威人士,還被其他國家的人嘲諷,而且他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