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了半天的時間讀完了蘇童的長篇小說《米》,蘇童的作品我接觸的不多,以前也只讀過他的《河岸》,還是沖著《河岸》這本書的名氣去讀的,因為它好像獲得了很重要的文學獎,至于是什么獎,我也忘得差不多了。至于《米》卻是因為去年在圖書館翻書的時候,就已經見到過這本書的名字,因為簡短的一個米字,讓我的好奇心不斷的膨脹,但是卻一直沒有心情,不太想讀,前天去圖書館轉悠,突發興致,有了讀一讀它的愿望,索性就拿來讀了。
這幾天,天氣一直陰暗,讀了《米》,心情更加陰暗,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但是說實話,我看的不是太懂,亦或是壓根就沒看懂。我感覺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五龍的一場夢幻之旅。五龍,一個因為洪水淹沒了家鄉逼迫的無法生存的鄉下年輕人,不得不來城市來尋找他夢想中的場景與生活。
故事從他是爬在運煤的火車上開始的,他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到城市的,在半途中他決定下車,于是,他留在了這個記載著他余下的全部歲月的地方——瓦罐街。瓦罐街,米店,,米店倆女兒,六爺,阿保,都是圍繞著他展開的。他的一生都在嫉恨,他的一生都在仇恨中度過,雖然他也曾有過快樂,但是我相信這快樂不是發自內心的。米是他最喜愛的東西,因為對土地的眷戀,因為對事物的渴求,他的一生中似乎只有米才是他最信任的,他覺得才是最可靠的。
這本書充斥著欲望,衰敗,“一個充斥著壓抑,變態,瘋狂,原始,欲望,丑陋,骯臟的世界在你面前展現讓你無從逃避,這就是我的感受。。。 ”這是看完《米》后我在空間里寫下的一句話。我想在多的語言,我也無法描繪了,權且用這一句話概括吧。
民以食為天,蘇童的一部《米》講述了主人翁五龍擺脫饑餓貧困的人生歷程,伴著一個家族三代人的頹敗,鄉村與都市的糾纏與沖突,隨著食欲的滿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龍為“米”而來,也終于死于回鄉火車的米堆上。整部長篇充滿著可閱讀的快感,且不乏深層的寓意。有評論家稱之為“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又有稱之為一部精致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米雕”。總之,《米》是蘇童為數不多的長篇中最值得重視的一部小說。 這段話是你在網上搜《米》讀后感里最經常出現的一段話,但是這段話真的寫的很好,很簡短扼要地概括了這本書的文學意義與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