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顏真卿》有感
作者/朱周濤
我雖酷愛書法,但對書法知識知之甚少,今日讀《顏真卿》,深有感觸,大為仰慕。
我最初學也最擅長的字體便是顏體,每次翻開《勤禮碑》,流連于那豐腴端莊的碑文,我便會猜想顏真卿的樣子——他一定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文弱書生吧。可是,走進《顏真卿》,我才發現,我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
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讀后感 www.qiantimeigw.com)顏真卿26歲中進士,后因仰慕張旭,初涉官場的他毅然辭官意欲求學于張旭,豈料未得張旭賞識。他并不甘心,于37歲時再次辭官拜訪張旭,終得其口授書法要訣,從而在書法上有了飛躍。“學而優則仕”,在那樣的年代,有哪個書生不以謀得一官半職為榮?而顏真卿卻為了心儀的書藝兩次辭官,這種為追求理想而放棄名利的行為,怎能不讓人為之贊嘆?
他是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安史之亂”期間,他義憤填膺,毅然擱筆從戎,后被推為盟主,統兵二十萬,橫絕燕趙,大震軍威,捍衛國家尊嚴。誰能想到,顏真卿居然還是一位戎馬倥傯的大將軍,長期馳騁沙場的他,居然能將書法技藝練得如此爐火純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盛譽,恐怕與他在作品中融人的俠骨豪情密不可分吧。
他是個視死如歸的愛國者。顏真卿一生最壯烈的一幕,是他在晚年與李希烈的斗爭。李希烈叛變,朝廷受挑撥竟派以75歲高齡的顏真卿去勸降。他明知此去兇多吉少,卻大義凜然地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祿誘惑他,再用土坑、火刑架、絞刑架等酷刑來威嚇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聲痛斥李希烈不忠不義、大逆不道,最終被縊殺,為國捐軀,其赤膽忠心彪炳史冊。
他是一代書法宗師。顏真卿晚年的書法藝術臻妙絕頂,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徹悟,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斑駁血淚,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鱗次櫛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
顏真卿的書品和人品,萬世景仰。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初二(20)班
點評:
人的閱讀,與其興趣愛好有關。小作者愛好書法,當然就特別關注書法名家了。《顏真卿》這部傳記,對于多數同齡人來說,是沒有閱讀過的。這篇讀后感先寫自己閱讀《顏真卿》后的大體感受——“深有感觸,大為仰慕”,“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主體部分各個段落均運用“總分”的結構形式,從不同角度對顏真卿進行了具體的介紹,讓讀者對顏真卿也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文章結尾一段總結上文,點明景仰之情。
指導教師:周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