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命的牧者》讀后感
嶺頭小學 潘統連
“以生為本,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學校倡導、推廣的“生本教育”,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學好而設計教學活動。旨在我們所施行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身體、智慧、審美、價值觀和各方面的社會適應性得到鍛煉提高與和諧發展。在讀了《做生命的牧者》一書后,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努力營造生本教育氛圍。生本教育在對學生關注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命活動給予了最大的關注。首先是為教師正位,從拉動學生的"纖夫"轉變為生命的"牧者"。教師是學生的服務者、幫助者、保護者,唯獨不是他們任何活動的替代者。兒童在良好的教學生態中會自動形成德性,例如:自信、合作、自愛、樂學、誠實、勤奮等。實施生本教育,要營造氛圍,教師樹立生本教育意識;塑造師德,營造生本管理環境;建設富有文化的校園環境,營造和諧育人氛圍。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生本育人氛圍。
(一)樹立生本意識,堅持不懈走生本之路。生本教育是尊重兒童自然發展規律的教育,教師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教學過程中注重學法指導,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學得輕松,自己教得不累;蛟S很多老師和我一樣走在生本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惑,在這本書中我也看到了作者在生本路上遇到的困難。面對出現的問題,作者的辦法是堅定信念,對癥下藥。面對生本路上學生的浮躁,作者做的是先將自己的心靜下來,認真分析找到問題的關鍵,想辦法來解決問題。用他的話來說這是開啟教育真諦的金鑰匙--"教育最終歸結到學生生命自身的行動歷程,所有的教育的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實現,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 "做孩子們生命的牧者,一切為了孩子,不能急功近利。
(二)塑造師德,營造生本環境生本理念強調師生間的和諧。應倡導"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靈塑造心靈,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質提高素質"的口號。其實孩子是最容易愛到老師的教育和影響到的。教育的過程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復雜、高深。良好的教育或許就像是讓風拂過樹梢,讓水淌過草地一樣自然與簡約。關鍵是教師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孩子,用最質樸的感情面對孩子,用最細微的動作影響孩子,讓孩子們在教師的關注中開始實行閱讀,在閱讀中感知快樂,在快樂中自然覺醒,在覺醒中悄然提升。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惟有充滿師愛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我們應該要求自己以身育人、以身做鏡,做敬業的模范、樂業的表率、勤業的榜樣。
二、好習慣鑄就生本教育根基。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內容。"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說的就是從小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在教學工作中首先了解學生學習習慣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細化習慣要求,有針對性地落實培養。把學習習慣要求細化為學科教學要求。例如:"語文學習習慣"、包括:聽、說、讀、寫(寫字、作文)。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寫字時的坐姿、握筆姿勢等;愛護書本、課桌椅等。在好習慣養成過程中,注重檢查,不斷矯正。"習慣決定命運"肯定了良好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更是生本教育的最終追求。
三、生本教育立足課堂。生本教育觀念指導下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教學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人的生命存在,成長和促進人的生命完善發展,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生態模式。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孩子的學習方式,以便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為語文文教師要整合語文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童謠、兒童詩、對聯、古詩文等整合進語文課堂,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占領;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環境,讓他們自己去感受;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質是提升生命質量,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內在力量。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多一些民主、多一些誘導、多一些創新、多一些靈活、多一些關愛、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交流,實施生本教育,做生命的牧者,是我永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