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煥之》讀后感
讀完葉圣陶的《倪煥之》,整顆心都被濃濃的悲傷刺痛著。在我看來,《倪煥之》這部作品應該歸為悲劇。作品講述了倪煥之為教育事業奮斗的一生,其間穿插著他的愛情故事,但不管開始得多么美好,最終都以悲劇結尾。尤其是小說最后,倪煥之經受不住好友王樂山被捅死丟入河中的打擊而患病身亡,將這個悲劇推向頂峰。
倪煥之在年輕的時候,不甘平庸,拒絕了父親讓他去郵電局工作的安排,他希望做對大多數人有用的工作。雖然剛開始他并不喜歡教師這個工作,受同事的影響,最終他還是喜歡上了這份教育事業。他和同樣熱衷于教育的蔣冰如(一個學校的校長)志趣相投,共同致力于學校的教育工作。為了發展教育,他們在學校開設農場、戲劇社等等,希望學生們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在那個時代,想要推行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要面對非常多的困難的。人們的思想觀念非常的守舊,農民把孩子送進學校,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找到更加體面的工作而不是像他們一樣下地干活,他們怎么能容忍將孩子送到學校繼續下地干活呢?放眼全國的教育界,教育改革之風怕是掀不起什么大的風浪。改革,確實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雖然只想把自己所在的學校搞好,仍然不會是一帆風順。
但是,倪煥之的樂觀和沖勁卻讓我感動。面對一件事,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他會用盡自己的熱情,拼命地堅持著。而現在,很多人都冷漠麻木地做著那些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事情,他們那些人大概都不知道自己喜歡做的究竟是什么事情了,更不要提熱情和堅持了。同樣,倪煥之的樂觀主義精神也有點過于樂觀了,對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挫折,他都表現出很弱的適應能力,導致聽到好友遇害的噩耗以及面對自己理想的破滅后丟了自己的性命。也正是這樣一個樂觀、熱情、堅持的人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走向毀滅,才更加讓人惋惜,才讓作品充滿更濃郁的悲劇意味。
教育事業的改革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部作品寫于1928年,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教育事業還是面臨著一系列改革,具體什么時候才能完成,我想沒有人能夠知道。我只知道,要想取得教育事業改革的偉大成功,必須要有倪煥之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