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傳》讀后感
走到圖書館,在視線中搜尋人物傳記,一落眼,看到了《希拉里傳》,一頁頁翻開,一個頗具氣質的女性形象展現在我面前,一直以來,希拉里這個名字都不停閃現于我耳畔,作為美國政壇上最耀眼、最具爭議的美國前“第一夫人”,作為一位女強人,她追逐著權利,成就著事業,卻又在丈夫丑聞頻出時一再隱忍。無限傳奇的經歷讓我對這位第一夫人充滿了好奇,是什么讓她在美國政壇上叱咤風云?是什么讓她具有這么強大的公眾影響力?又是什么讓她在風光無限的同時集各種矛盾于一身?正好通過這本書對這位傳奇的人物進行了一定的了解并生發出一些感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普利策獎”得主、曾因報道“水門事件”而導致尼克松總統下臺的調查記者卡爾?伯恩斯坦,他花費6年時間,全面、客觀、公正地記錄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真實人生。
這本書從希拉里童年和學生時代寫起,一點點地剖析希拉里的人生,希拉里出生于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一個富商家庭,從小對各種各樣的領導職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是學校社團中的積極分子。17歲時,她懷著滿腔的熱情離開了家鄉,去韋爾斯利女子學院求學。她是一個擁有夢想的人而且懂得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1965年,她進入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學院,主修政治學,是第一個在韋爾斯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學生,而她富有爭議的演講也引起了全國的注意。1969年,她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197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她結識了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m.mrnum.Com)同年,希拉里從耶魯法學院畢業開始了律師生涯。
希拉里1975年10月與克林頓結婚后,進入美國著名的羅斯律師事務所工作,并曾兩次當選全美百名杰出律師。隨著克林頓1993年入住白宮,希拉里成為美國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第一夫人。在8年白宮生涯中,希拉里積極參與政事,負責國家醫療保健改革,還推動國會通過國家兒童健康保險項目等。2000年2月,尚未離開白宮的希拉里宣布競選紐約州參議員,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謀求公職的第一夫人。同年11月7日,她當選為國會參議員。2006年,她獲得連任。在2008年美國總統民主黨黨內預選期間,希拉里作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曾一度領先奧巴馬,但最終以失利告終。2月1日國務卿希拉里卸任。
希拉里或許是命中注定與克林頓有著不解之緣,他們被認為是美國政壇上少有的金牌搭檔,互補而成就政治大業,克林頓幽默、熱情、富有感染力,而希拉里冷靜、理性、勤奮、嚴謹。有人說,如果沒有克林頓,或許希拉里已然成為美國總統,我們已無法證實這種推測的正確性,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她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勇敢性感而又充滿智慧。然而,在她的政敵眼中,她則被描述成一個虛偽狡詐,精于世故和慣施伎倆的女人。盡管評論褒貶不一,但她的身上仍有著很多特質值得我們學習。
希拉里一直用她獨有的智慧和前瞻的政治才能輔助著克靈頓,是的,她具有很強的思考力,在韋爾斯利學院的時候便是一個優等生,在剛開學的前幾個星期,希拉里的媽媽曾經跟希拉里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可以做任何事,渴求任何事;蛟S是從小嚴格的家教讓她變得格外堅強而果決,她曾在自傳里說:父母努力把我們訓練成強悍的孩子以使我們可以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堅強、無畏,在這一點上,她的確做到了,相比較而言,或許現在的很多女孩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更習慣于依賴,更習慣于追求安逸和舒適,在這個問題上,人與人的價值觀不同,因而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無論處于怎樣的境遇,都能獨當一面、從容面對的人或許更具王者風范。
學生年代就已小有名氣的她處事果斷而堅決,擁有很強的正面能量,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不用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她永遠是勇于嘗試的,在他們那個女孩子一般不會競選學生會主席正職的高中時代,她毅然決然地去做了,盡管以慘敗而告終,卻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尋求新的挑戰,包括擔任學會生組織委員會的負責人。直至后來的參選參議員、競選總統,依舊是百般嘗試,百般挑戰,用實際行動來捍衛自己內心的想法。在美國政壇上,她呼風喚雨,振臂一呼,競選總統,而在選情尚未明朗之時,卻又激流勇退,甘當綠葉,全力支持奧巴馬,她永遠作著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卻一直在做著內心想做的事,這種勇氣是很多人都不能企及的。
這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1975年,希拉里與克林頓結婚。在克林頓入主白宮那一日起,希拉里就疲于處理丈夫“拈花惹草”之后的殘局, 1998年萊溫斯基事件揭露后,希拉里與克林頓的婚姻狀態一度成為全美的關注焦點。面對丈夫的背叛,她著書放言,“我恨不得擰斷比爾的脖子!笨墒亲鳛橐粋妻子,為了維護丈夫的政治地位,也為了保證他們共同的政治前途,她又不得不選擇妥協,不得不說,希拉里天生的智慧讓她面對任何事都能思路清晰,有理有據。一次次出場作證證明克林頓的清白,確實,二者相權取其重,然而這的確需要足夠的隱忍。在這個問題上,她的確是偉大的,一再包容丈夫的過失而讓自己承擔更多的痛苦。
希拉里的自信、智慧、寬容與堅定成就了她傳奇的一生。這位集各種矛盾于一身、風光無限的國務卿著實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或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離她很遙遠,或許她的身上負面消息從不間斷,但是觀其人生,依舊值得我們仰望。
祝穎
我一直相信偉人都是經歷了千錘百煉,從苦難中磨礪出來的,但直到我看完林肯傳,才真正意識到這種“苦難”是什么。它不是憤青口中“不過被公眾和媒體夸大了的一般人的辛苦”,也不是我們小時候想象的那種一定不會發生在常人身上、如西天取經一樣奇幻的驚濤駭浪;它一樣是時代的產物,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不為人知的某一角。但我想它最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應該是偉人經歷的很多苦難,都源于他們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甚至對是非善惡主動承擔起的責任。
林肯為自己對身邊人主動負擔的責任,將自己陷入一生最長久的苦難——婚姻的牢籠;亦為自己對是非善惡主動擔起的責任,將自己陷入一生最無奈、最深重的苦難——南方蓄奴州同胞的仇恨,最后直接將自己推向了死亡。這種“自討苦吃”看似是愚蠢又無意義,但正是這種一般人不會主動承擔的苦難,在靜靜彰顯著人性最偉大的光輝,堅守著國家最基本的底線。
看完這本《你所不知道的林肯》,我實在找不出第二個詞能代替卡耐基先生為之冠的名——“人性的光輝”。這五個字已經完全精準地概括了“亞伯拉罕·林肯”這個人。他并不像馬克思那樣適合光芒萬丈的“偉大”,也不像俾斯麥那樣適合擲地有力的“鐵血宰相”,亦不像鄧小平那樣給人大刀闊斧的“改革家”的感覺……而是一個近在身邊帶著溫柔笑意,滄桑卻像耶穌一樣的老人。
大多政治上的偉人在我心中都是一種精明干練、視野寬廣、有卓識的遠見以及決斷的魄力的形象,但林肯卻打破了這個模子。
作者只是像描寫一個身邊人一樣地,慢慢敘述了林肯這個人坎坷的一生。這種描寫和敘述偶爾也會讓人覺得像小說一樣虛幻,因為你很難相信一個看起來趨近完美、讓人只能聯想到“圣人”一詞的人,是真實存在于歷史上的。也許對人性缺點過多的關注,對媒體、書籍筆下政治人物本能的懷疑,讓我們那么輕易地就戲謔一句:“這修飾得也太過頭了吧!钡覀兺,一個被人民推舉出來的國家統治者,一個我們真正倡導的人,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
前面已經提過,林肯的很多苦難都源于他自己的擔當與在淤泥中對是非善惡固執的堅持,但除此之外,他一路成長、學習的坎坷環境也同樣是他經受的苦難。
年秋,亞伯拉罕7歲,其父賣掉農場換得四百加侖左右的威士忌,舉家遷到印第安納州的荒僻叢林。他們最近的鄰居是位獵熊人,不砍樹就沒有一條進出的通道;冬天林肯一家擠在父親匆忙搭建的一間“三面帳篷”里,沒有地板、門、窗,除了三堵墻,就是圓柱和灌木建造的屋頂,第四面全然洞開,聽任風雪、冰粒和寒風長驅直入。今天,印第安納州的新一代農夫連;蜇i都不會安置在這么差勁的房子里過冬,而林肯一家卻在這個帳篷里度過了整個寒冬。林肯的母親因為照顧鄰居的妻子染病去世,林肯的父親最終也只是駕著雪橇把她的尸骨運到四分之一英里外山峰的叢林里埋葬了——任何儀式都沒有。在她死后的六十年里,連一塊石碑都沒有,直到現在都無法確定哪一座墳墓屬于她。母親死后,整整一個漫長的冬季,林肯一家從不洗澡,連又臟又破的衣服也很少洗。樹葉和獸皮鋪的床變得骯臟不堪,陽光照射不到小屋里,火爐或豬油燈就是唯一的照明……林肯的家滿是臭味,到處是跳蚤和害蟲,沒有叉子,用手抓取食物……
年,林肯唯一的愛人安妮也因病去世,安妮死后的幾個星期,林肯寢食難安、遠離人群,見到人也默不作聲,目光成天凝視著遠處,他的魂魄似乎也已追隨安妮而去,只把一副軀殼留下,他已經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意志。朋友們擔心他會自殺,把他的小刀拿走,而且小心翼翼地防備著,阻止他去跳河。1837年,安妮去世兩年以后,林肯對一位州議會的同事說:“人們都以為我已經恢復了,可以盡情地享受人生,事實上,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我還是很沮喪,甚至不敢隨身攜帶小刀!绷挚显馐馨材葜赖拇驌,幾乎就是伊利諾伊州最憂郁的人。后來和林肯合作的赫爾頓律師說:“二十年來,林肯沒有一天是快樂的……他走路的樣子,憂郁像是就要從他身上流淌下來似的。”
深受苦難的林肯是如此地渺小,平凡如我們之中的任何人,艱辛、悲痛之情如我們之中的任何人。但歷經生活的艱辛,林肯卻始終留有生活中的幽默感,愛講故事、開玩笑,鄰居稱他“能把貓逗樂”。艱苦的家庭條件沒有阻斷他的學習和閱讀之路,駑鈍又浮夸性格的父親,也一樣沒有影響林肯優秀人格的養成。以上足以可見,任何外界環境對我們產生作用,都必以動搖我們自身為前提。
林肯的仁慈不單在一般世人身上少見,在世上所有的政治家中更是極為罕有。
一天,林肯去觀察設在華盛頓的陸軍電報室,他看見三只小貓在身邊轉悠,喵喵直叫,好像迷了路。林肯俯身抱起一只小貓,說:“你的母親上哪里去了?”有人告訴林肯:“已經死了!”“!”林肯撫摸著小貓說:“許多母親還可以為自己陣亡的孩子哀悼,而它卻不能。”說著,林肯又把另外兩只小貓也抱在身上,然后對鮑爾斯上校說:“上校,我希望你能保證這些失去母親的小貓們有足夠的牛奶,并得到精心的照顧!睋敃r陪同視察的霍勒斯·波特將軍回憶說,林肯總統還撫摸著小貓輕聲地說:“小貓咪,感謝上帝,你們是貓,不會懂得真正在進行的這場戰爭有多么可怕!”波特將軍覺得這種情景太少見了!在一個陸軍指揮所里,在國家歷史上一個重大軍事轉折點的前夕,竟看到曾經在《解放宣言》上簽名的那雙手,在輕輕地撫摸三只無家可歸的小貓。
戰爭期間,每天都有哭泣的母親、妻子、情人來為判死刑的囚犯申請特赦,林肯不管多疲乏、勞累都會隨時聽她們哭訴,接受她們的請求,一見到女人流淚哭泣他就心軟——尤其是她們懷里抱著嬰兒。他說:“在我死后,但愿人們提起我時會這樣說‘我在每個可能生長鮮花的地方,拔掉荊棘,播種下種子’。”對此將軍們痛罵不止,認為軍隊的紀律會因為林肯的仁慈而被破壞,讓他千萬不要干涉。但是對于旅長們的殘酷作風,林肯非?床粦T,他厭惡專制的正規軍。相反,對于那些取得勝利所必不可少的志愿軍,他倒是非常熱愛。假如有人因膽怯而被槍決,林肯會寬恕他,他說:“我想自己要是應征參戰,也會扔下槍逃走的!币锹犝f有的志愿軍人因為思鄉而當了逃兵,他會說:“哦,我看他的思鄉之情是槍斃也無法改變的!比绻械姆鹈商剞r家子弟因為站崗時疲憊不堪打瞌睡而被判死刑,林肯會說:“沒準我也會這樣干的!彼_出長達數頁的特赦名單。有一次他給梅德將軍發去電報說:“我不希望見到未滿18歲的小伙子被槍斃!
身為一名總統,林肯卻從未想過“為獲得總統這一職位/為自己的政治仕途參加競選”。他只為堅持自己心中純粹的正義,為自己熱愛的國家,為他所同情與熱愛的人民。
一開始他就深知,自己應付眼前局面的經驗略為不足,他需要有經驗的助手的幫助和引導。為此他任命西華擔任國務卿,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西華認為——成千上萬的人也都認為——他擔任國務卿就是要主持國政,而林肯不過是個傀儡。大家稱西華為“總理”,他很高興,相信拯救美國的責任全在他身上,非他莫屬。全華盛頓的人都認為是西華在執掌大權,這大大挫傷了林肯太太的自尊心,她催促自己謙卑的丈夫使點顏色,但林肯只是平靜地說:“我只聽從良心和上帝的主宰,早晚有一天人們會清楚的。”
一天晚上,有一位過去的故友臨行時問林肯:“喂,林肯,我要你對我說實話。告訴我,你果真高興當美國總統嗎?”林肯回答說:“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身上涂上焦油,裝上羽毛,坐在橫木桿上,被別人抬著出城。沿途到處是歡呼的人群。人們熱情地圍住他,因為他象征著歡樂,是節日的興奮點。聽過沒有?可是,等到大家準備離開,人群中有人問他,你是否喜歡這樣。他的答復是什么,你知道嗎?他說,如果不是為了這份儀式的尊嚴,他寧可自己走路!
名利從未在這個人身上停留。即便是仕途的失敗,最令他傷心的也是正義不為宣揚,自己的堅持不為人民所理解。林肯為了一個偉大的原則而奮斗,只要能伸張正義,他不在乎誰贏誰輸。林肯說:“有人說我野心很大。實際上我很誠懇地希望沒有這場野心之戰。我不敢說自己一點都不看重榮譽;但如果能恢復《密蘇里折中方案》,原則上反對奴隸制度的擴張,良心暫時容忍現存丑陋條規,那么,我寧愿永遠不當選,而希望看到道格拉斯法官長久地任職。我們無足輕重,我們兩人誰當選國會議員并不重要,但是我們爭論的問題比自身的名利都重要得多。即使在道格拉斯法官和我死了之后,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他就像耶穌一樣,一生都被他部分愚昧的子民所詬病、唾罵甚至仇恨,最后甚至命死他們之手。但無論是否被理解,他總是以一種無限寬廣的胸懷擁抱自己的人民,以一種仁愛的目光注視著這個國家,堅守自己對正義的堅持,將自己獻身心中那份純粹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