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豐乳肥臀》讀后感
莫言的《豐乳肥臀》這本書在我不經意被我拾起,我重新進入了抗日紛爭年代,再細細品味了上官一家的幾十年悲歡離合,起起落落。這天下午天空灰蒙蒙,我終于合上了這本小說,也意味著我已經陪著莫言筆下的人物穿越過生生死死,穿越過紛爭塵世,最后塵埃落定。
飛鳥在天空盤旋低飛,我帶著絲絲眷戀又在腦海中重新過濾了起《豐乳肥臀》的片段。他們一個個人物在我眼眸里跳躍著,演繹著這多年來的悲歡;他們又在我耳邊低語著,述說著他們已經走過的路有多艱辛。此時的上官魯氏變成了高密鄉大地的一捧泥土,而逝去的靈魂又飄蕩在東北的天空中幻化成白色的飄絮飛向遠方。我放不下他們,即使我知道那只是莫言小說中的人物,但我釋懷不了,放不下那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他們的一言一行仍刻畫在心里深處。也許到了哪天我容顏已逝,還能想起那些漫長無際的時光中陪伴我的那本書。
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想了解身為若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筆下的小說人物究竟有多大的人格魅力,但隨著我的閱讀深入,我才能慢慢體會到他對故鄉的懷念,對社會的評判以及對人性的剖析。
文章是以東北高密鄉為背景,高密縣安靜塵封的生活環境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同時當地人們的思想非常封閉不過仍保留著質樸的品質。小說敘寫了一系列發生在上官家的故事,而男主角便是上官家的唯一兒子——上官金童。他在小說里是一個“極度戀乳”的人物形象,同時他的怯弱又和他母親的剛強形成強烈的對比性。故事從上官金童與上官玉女的出生作為開端,上官魯氏在生了七個女兒后終于生了一個男孩子,但是仍然受到婆婆上官盧氏的虐待,可見在當時的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多么嚴重。莫言寫這本小說的本意是緬懷他去了天堂的母親,貫穿整部小說的也是母親形象,上官魯氏真是給我太多的震撼了,她默默忍受著家庭暴力,曾經憤世嫉俗過,墮落過,但她對親人的愛始終不放棄。一個堅強的女子受過命運的摧殘,在飄搖的年代中一直保護家庭,用她瘦弱的肩膀撐起一個家的希望。小說有一幕是在饑荒年代,上官魯氏利用自己的胃偷大麥豆子之類的食物給她女兒和外甥吃,讀到那里我記得我是淚流滿面的,我不能想象到她的心究竟得多強大才能做到這樣偷食物來喂養她的家人。每次嘔吐伴隨著血液,再把食物洗干凈給家人吃,用滿是傷痕的心來挽救整個家庭。我的心為她的良苦用心感到憂傷,我用低聲的啜泣跟隨著她的人生。(m.mrnum.Com)她的心弦纖細如絲,她的愛可以包下整個高密。記得上官金童出獄后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直生活在地獄的人才知道地獄并不痛苦,反而是那些經歷過天堂的人才能體驗到地獄生活的痛苦不堪。我試著把自己融入小說中,上官魯氏面對著眾多人不堪的污辱后,還得眼睜睜看著自己愛的人從樓上跳下來,心愛的人霎時間成為一朵鮮艷的紅罌粟,永遠,永遠地活在她心中。
讓我不懂的是上官金童一輩子愛過除了他母親之外的哪個人呢?是那個在他輝煌時期把他拉到萬丈深淵的說俄語的女孩嗎?還是那個讓他坐了15年牢,并且死后纏綿的龍青萍呢?抑或是在中年時代重遇的獨乳老金?真是一個太諷刺的人生,從沒經歷過青春年華就突然到中年時代的一個人生。到了小說最后,上官金童躺在母親的墳墓前還是在思考著他的人生,一生的戀乳怪癖,一生的跌宕起伏~~~
在改革開放后,消失了30年的一個小說人物出現了,她名字為沙棗花,是上官家大女兒的女兒。她的出現給我很大的震撼,特別是當他們都已經步入中年時代末尾巴時,51歲的沙棗花重回故里尋找當年和她一起出生入死的司馬糧?墒亲屓诵乃岬氖巧硹椈ㄓ靡幻骁R子當做一生的信仰追求來追尋最初的愛人時,得到的卻是自己信仰的崩塌與生命的終結。也許那個年代就是這般現實,所有小時代中的美好都隨著沒落的年代傾覆在時間軸上,不可重新演繹一遍。等待了30年的相遇卻是這樣不堪一擊,等待的是伊人憔悴,被冷藏了半個世紀的鮮花一離開她愛的大地便凋謝了。
莫言筆下的女性是偉大的。她們的偉大在于她們經歷過的苦難和對苦難的隱忍;經歷過的殘酷和對殘酷的延伸;她們身上野性、放蕩,是自然的磨練和給與;因為生活本身是殘酷的、淫蕩的、無情而詭秘的。上官魯氏,一個歷盡滄桑、受盡欺凌、屈辱孱弱的女人,竟然可以殺人,當然是為了愛。為了愛可以去殺人。匪夷所思的是讓你無法對殺人者產生應有的憎恨,相反的是給與他們深深的同情和尊敬!
上官家族中所有人的命運,不,包括每個時代所有人的命運,在歷史的長河中猶如一葉浮萍,你完全無法掌控自己。我們時常說的一句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曾堅定不移相信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在《豐乳肥臀》的世界中,這種觀點在讀書的過程中轟然倒塌了。歷史向一架轟鳴的機器,上官家族的人被歷史這架龐大、冷酷的機器碾壓的雞零狗碎、慘不忍睹;然而她們沒有絕跡。(m.mrnum.Com)在可怕的轟鳴中仍然堅挺著生命的意志。人的命運又仿佛大河中的一粒沙子,你只能順著河流漂浮、沉淀;或跑步或駐足,全然由不得你自己。這是環境的使然。你無法逃脫。上官魯氏從一個孱弱的女人開始,到經歷的種種苦難、磨難,再到面對苦難和死亡的堅韌。是她看慣了過多的流血、死亡。她也曾喪失過生活的信念,也想到死亡,但她挺過來了。她的經歷我以為是無數個中華民族的個體都經歷的苦難和滄桑歷史的代表;歷史的泥沙俱下、浩浩蕩蕩、迂回曲折…… 她所經歷過苦難后的堅韌和一個身經百戰、殺人如麻而鎮定自若成熟的將軍是同一個道理。
在慢慢品味如歌如泣的語言中,在細細感受愛恨情長的文字中,笑也好,淚亦紛,都只是滄海里的一顆塵埃。他們都留在那個年代,留在我記憶深處偶爾的懷念。故事到這里已經畫上休止符,浮世的悲哀也隨著時間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