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食堂》讀書心得
談初見
一開始,我偶然在雜志上看到了電影版的海報——女演員柴崎幸糸著大地色的圍裙,站在那一方小小的、溫馨的食堂里,四周是手繪的食物。然后在看了電影版的《蝸牛餐廳》才去找了小說看的。就在廣州購書中心的暢銷書架上,我一眼就看到了它,然后便毫不猶豫地掏錢買下。雖是差不多的內容,但我以為叫《蝸牛食堂》更加恰當。“餐廳”帶上了一絲功利性的味道,而“食堂”則有著一種溫暖、質樸的感覺。就像作者在小說里提到的,“一開始便在腦中決定好的,就是‘食堂’這兩字,我不是要開咖啡廳、酒吧,也不是小酒館,就是食堂。”就像是另一部日本小說《深夜食堂》一樣,都不是單純地在講料理。大抵我和作者小川糸都是吃貨的原因,就算隔著二十多年的歲月,我也仿佛能透過這本書,看到小川糸的少女時代的愿想。“我希望新開的食堂是讓人明明第一次來,卻覺得似曾相識的不可思議的空間。希望它是一個讓每個人都可以放松、著急自己的秘密洞穴般的場所。”雖然電影的配色、服裝、氣氛都十分貼合原著,我想也許沒有比這更符合小說想要表達的精神了,但是也許是因為電影的限制過多,小說中原有的設定和情節被做了改動。還有在小說中主角倫子大量的心里話在電影中由于倫子失聲了而無法表述出來。所以我覺得還是看小說更能深入《蝸牛食堂》那游離在夢幻與現實邊界的世界。
談文筆
我一直都很喜歡日式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活動,細膩,夸張,又有著不過分的妄想。像在開頭描寫倫子被拋棄后坐上回家鄉的公車,“我凝視映在黑暗中自己的眼睛,猛然張開大嘴,像條要一口吞下大量魚群的座頭鯨,不斷地吞下黑白的影像。”形象地表達了倫子在失去錢財和愛情后的絕望和迷茫。(w w w . f w s i r . c o m)在見到了故鄉久違了的模樣時,“每一樣都是讓人懷念,觸動心靈卻又很想一把捏碎、讓它消失不見的景色。”“情人的回憶就像魔術師變出來的廉價彩色尼龍手帕,一條接一條地出現在我眼前。”這讓我很有感觸,我的家鄉現在在不斷地翻新、建高樓,但仍然存在著充滿了兒時回憶的地方。盡管很懷舊,但是我知道這些熟悉的景物總有一天也會全部消失不見的,每當這時就是這種糾結的心情。
有許多人問過我,為什么要叫《蝸牛食堂》因為蝸牛背負著重重的殼,從肉體上來說,是身外之物;從精神上來說,則是不可割舍的相依共存之所。而蝸牛指的是封閉自我的倫子,食堂之于倫子就像蝸牛殼之于蝸牛。“我要把那小小的空間像書包一樣背在身上,慢慢前行。我和食堂,是一心同體。一旦進入這個殼中,對我來說,這里就是安居之地。”
不能不提的是小說中描寫倫子做料理的場景。小川糸不單單是敘述制做料理的過程,她把料理與文學完美地結合起來,就成了我們眼前文字的精致菜肴。“就像畫家憑著本能挑選顏料般,我只靠著心中的直覺,即興料理。”“由附近酒莊釀制的白葡萄酒含有清爽的果香,和個性強烈的木天蓼酒分廠相配。兩種酒混合后,變成像融入了金粉死的深琥珀色。”“思而學加熱得差不多時,加入大量的蜂蜜,最后再放幾滴最高級的白蘭地提味。上面蓋上攪拌起泡到五分承德、如云朵般的鮮奶油,在裝飾一片新鮮的薄荷葉。”對倫子來說,每一樣食材都是有著生命的小小個體,不想被浪費、不想被糟蹋,希望能物盡其用地為料理添磚加瓦。“我把臉湊近食材,用鼻子聞它們,用耳朵傾聽它們的‘聲音’。我用力地聞著,確定它們的狀態,詢問它們想要被怎樣料理。這么做之后,它們會主動地告訴我怎么料理它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