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自成因何失江山》所感
磁澗小學 葉托蕾
李自成率領農民進行起義,成為農民英雄,在奪取北京城后,眼看天下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不料在山海關一戰中敗給了吳三桂和滿清聯軍,從此一蹶不振,走上了滅亡之路。李自成的功敗垂成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而他的失敗也揭開了滿清統治中國的一頁。大家對李自成的失敗原因眾說紛紜,各方面的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解釋。
大部分人都認為,過去在歷史上對李自成一直有著一種定論,那就是此人是個流寇,進了北京城后,此人貪圖享受,軍紀政紀敗壞,所以最后失敗。我以為很有道理。
由于李自成出身貧苦,知道百姓的貧苦,在長期征戰中,他提出了“剿兵安民”的口號。并且提出“殺一人者如殺我父,淫一女者如淫我母”,嚴肅軍紀,并且下令“三年不征,一民不殺”。因此受到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的擁護。所以李自成的軍隊軍紀嚴明,戰斗力強,再加上百姓擁護,得以迅速的擴張發展,最終成為推翻明王朝的主力。在戰爭中,李自成逐漸改變了流動作戰的戰略,改為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終于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筆者認為軍紀不正,腐敗渙散,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也足以敗軍亡國。就是軍紀敗壞,也許這個過程短了一些。從實戰的情況看,說李自成軍軍紀廢弛,戰斗力降低雖然有點夸張。淡無可否認所軍紀廢弛,戰斗力降低之說最起碼能說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