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讀后感
“媽媽,我們的關系讓我想起了珍珠是怎么長成的。人們只是看到珍珠是光鮮美麗的珍寶,但是從來沒人意識到到它們其實生于痛苦——它們成長的環境很艱苦,但被牡蠣緊緊地包裹著,是牡蠣讓珍珠保全了自己。”這是美國作家莉絲·默里的自傳體小說《風雨哈佛路》中目錄介紹中的內容。正如作者所說“珍珠是美麗的,但是從來沒有人意識到它們是經過磨礪以后才變得如此美麗的,正如書中的主人公莉絲敘述自己的成長、成才過程一樣……
莉絲的母親,13歲時就開始染上毒癮,而染上毒癮也是由于母親的家庭導致的,因為家庭暴力讓她母親13歲就離開家庭四處流浪。青春期時,就寄宿在朋友那里,通過賣淫或者做點零活來養活自己,滿足自己的毒癮。后來遇上了同樣有著家庭暴力的父親,而且父親的父母(爺爺奶奶)也離異了,父親從此離開了這個家,而那時的他僅有16歲。由此可見,家庭這所特殊的“學!睂τ诤⒆拥某砷L猶如“潔凈、肥沃的土地對于莊稼的生長一樣重要”。在母親22歲、父親34歲時,他們相愛了。原本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都抱有不同的理想;但他們相遇后,“同病相憐”的經歷就徹底讓他們走向了一條不歸路。他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吸毒、販毒、詐騙、制造假藥坑人,一次又一次的被鋪,又一次又一次的被釋放了出來……
“我”出生時,母親也是身染毒癮,我也被感染了少量毒癮,而父親卻在服刑期間,慶幸的是“我”沒有先天缺陷。在后來的幾年里,我們一家過著相對穩定和美好的生活,因為母親得到了工作獎勵。“我”三歲時,父親出獄了,奇怪的是母親并沒有因為父親的出獄而變得勤勉,相反她變得懶散了,很少做家務活,更不會太多地關心孩子們,而幼小的“我”卻發現父母有一些奇怪的“共同愛好”,而他們的“共同愛好”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卻買下了“禍根”“毒根”——有其母必有其女!
等到“我”5歲時,家里的經濟來源就是政府的救濟金,也就是現在說的“低保金”。每個月的第一天,是救濟金發放的日子,也是全家最高興的日子,“至少這些救濟金能保證我父母每個月有24小時的歡樂時間”?筛改高是拿著救濟金去買可卡因、大麻等毒品,“我”除了忍受饑餓之外,還要承受來自姐姐麗莎的欺負:在“我”的頭上放屁,把口香糖揉在“我”的頭發里……偶爾我們也到舊貨市場去淘寶,玩具、衣物、家私等,那是“我”感到最快樂的時光——盡管物品不是新的,但一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溫情比什么都重要,特別是“有父母牽著手的感覺真好!”。世上最珍貴的是親情,它與生俱來無以替代!
幸福的時光都是短暫的,而不幸的日子卻顯得那么悠長!
等到“我”6歲多開始上學了,父母親變本加厲地吸食毒品,并且從當初的吸食改變成用針劑注射了,不再管我們的生活起居,把“我”的頭發弄得又短又亂又丑,所以同學們總是取笑我,讓“我”的自尊心大受傷害,“每當放學鈴聲響起,我都會第一個沖出教室,走在同學中間讓我感到非常緊張。我拿著破爛的衣服,和他們格格不入,(www.qiantimeigw.com)從他們看我的眼神我就知道!庇纱丝梢姡拔摇彪m然小,但已深諳世事,明白自己可憐的“處境”——頭發上長滿了虱子,“一個月沒用洗發水了”,而母親卻用救濟金和其他人交換一小袋用錫箔紙包起來的“東西”,母親的消費行為徹徹底底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后來的日子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懂得沒有誰能讓我過上好生活,只能自己靠自己。于是,“我”到處打零工,拼命讀書,特別是老師們對“我”的幫助讓“我”沒齒難忘,“我”沒有辜負老師對“我”的苦心和期望,什么毒品、男朋友都被“我”拋擲腦后,“我”由衷的感到這充滿陽光和希望的日子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從沒感受到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好。而發生這一切的變化,主要是要感謝“我”的再生父母——老師,是他們給予“我”力量,讓“我”重拾生活的勇氣;是他們關愛“我”,讓“我”學會了做一個陽光向上的正常人;是他們的諄諄教誨,讓“我”明白這世界處處有溫情!拔摇睂⒆尅拔摇钡墓适录矣鲬魰裕俅胃兄x那些敬愛的老師們!
《風雨哈佛路》告訴你珍珠是怎樣成長的,更讓大家明白:在每個人成才的道路上,教師是一盞光明永恒的指路明燈!讹L雨哈佛路》一本清新、勵志的書籍,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