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民主的細節讀后感
前段時間下載了《民主的細節》這本書,陸續看了一段時間,終于看完了它。在讀《民主的細節》這本書之前,一直覺得政治類的書都像政治教科書一樣無聊透頂。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作者劉瑜通過散文式的語言把枯燥的理論分析生靈活現地展現出來,而且是用一篇篇小短文的形式,讀起來不需要太過費心的去理解,能夠讓我們輕松地了解到美國的民主和中國的民主的區別。正如梁文道評價的那樣:她為那些蒼白的名詞填回了該有的細節和血肉,有專業的學養的根基,又有平近親和的故事,她的評論正是這個時代需要的營養劑。
在這本書中對公款消費問題的章節感觸很深。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是國內近幾年輿論譴責焦點,眼看著養政府的費用越來越高,其中很大一塊花銷,竟然都公開地用于這些與公務無干的事情,民眾的憤怒也自然水漲船高。對于這一點,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章是“所謂‘秘訣’”。其實貪污腐敗公款消費的現象在哪兒都會存在,人的貪婪本性是一樣的,但會不會滋長蔓延,就在于是否做到權力制衡。也不是說美國的官員不愛免費吃喝玩樂,而是因為錢不歸美國的政府管,政府想花每一筆錢,都要向議會提申請,議會認為它這筆費用值得花,才會批給它錢;前面有議會盯著錢包,后面有媒體與法院盯著去向,一旦你申請到的錢沒有按照原本說好的方式去用,無數的麻煩就會找上門來。前狼后虎看守著,哪個官員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那官員還拿什么去公款消費?反觀中國,如果政府還是自己給自己開支票,那就不能從根本上治理公款吃喝,如果司法機關真正與政府平起平坐,有效審查監督其開支,公款消費也就“斷了炊”。司法機關真正與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費就得提心吊膽。其實,在中國古代有類似的權力制衡形式,比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通過建立多個部門分散相互制衡。當然,這僅僅是形式上,從目的上講,中國古代的分權歸根到底是為了鞏固君權加強君主專制。分權是為了專制。而在美國,分權是為了民主。從制度上講,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美國的民主共和制有著本質區別。說到底,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國缺少強有力的權力制衡,既然人的貪欲無法改變,那就想辦法遏制它。三公消費的公開就是措施之一,但似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那些讓人質疑的數據能說是起到了象征性的作用。
當然,其實美國的民主也不是萬能的,有人說,美國的民主,大約也就類似美國的垃圾食品,譬如麥當勞肯德基那樣的,這些食品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其受到的狂熱追捧和后來的有所反思以及現狀,都很類似。中國的問題,也可以用食物比來比喻,現在是三聚氰胺、地溝油、蘇丹紅,貌似暗無天日了,但其實中國本來的飲食文化是符合人類健康的。就看能否“取今復古正本清源”了。就像《論美國的民主》作者托克維爾多次表明,“我們把視線轉向美國,并不是為了亦步亦趨地仿效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適用于我們的東西?我們所要引以為鑒的是其法制的原則?”美國的民主也有弱點,就在于太過民主,民眾缺乏國家意識,而中國民主的弱點就是缺乏個人意識,民眾被過度國家化。為什么美國人動不動就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打官司?因為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權利意識;而中國人為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私下解決?除了打官司的成本太高的原因,還有就是民眾缺乏這種意識。實際上,從民主的兩面性上講,美國的民主也存在著太過民主自由化帶來的后果。比如一些電視節目以聳人聽聞、嘩眾取寵、刺激觀眾神經為手段,追求高收視率,文化市場化中競爭的邏輯導致文化產品制造者要不斷突破底線,無論從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再比如,過度自由化體現在金融上就更加明顯,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后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次貸危機的原因很多,但體現在深層次上就是自由主義經濟手段的過度運用。因此,美國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想要照搬美國的一套是不切實際不合理的。而且,我們也要看清楚民主的兩面性。(www.qiantimeigw.com)在劉瑜的文字當中,不僅關注了美國,也比較了中國,幾乎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對中國熱點事件的關注在先,才會去到美國的類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國的熱點,會聯想起中國的類似事件,它激起了中國人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同樣的困境和難題,是否還有其它的智慧解法。民眾也希望通過比較的方式看看我們現在這么多違背了的現象到底錯在哪里,應該如何解決。我想這也是劉瑜寫這些文章的目的所在。
不論是美國的民主,還是中國的民主,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就是因為這不完美,我們的制度才能不斷在完善中進步。目前而言我們對于民主的觀念比較淡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很多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加強自己的民主意識和觀念,才是我們追求民主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