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林清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學 /九年級(3)班
《格里夫游記》讀后感
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以酷愛冒險的格列佛的經歷為主。
游記中的慧因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列夫應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知道了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慧因國的人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猜疑”、什么是“不信任”,因為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因為在慧因國里的生活,他不愿意回的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去。因為人類社會的復雜交往與慧因國的單純交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他對人類產生了極度了極度的厭惡。
可以說“慧因國”是大部分人的理想國家,當然我也不例外。因為在哪里沒有貪婪和嫉妒的丑陋,我們也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在哪里一切都是直白的。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篇二:《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進擊的彈丸 /福州屏東中學 /高一(6)班
在這個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相信大家早已領略過互聯網的魅力與趣味。然而,又是否有人還執著于淡淡油墨香的書頁呢?答案是:“有!钡,僅僅是少數。我卻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翻開了《格列佛游記》,去領略一番文字的奇幻和綺麗,而這番感受,卻是電腦手機給予不了我們的。
《格列佛游記》講述的是18世紀的一位英國船醫格列佛在遭遇海難后,先后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游歷的經過。他奇異的旅程和人生閱歷讓我感到他就好像是一位不尋常的魯賓遜。同時,文章的語言十分生動且充滿趣味,引人入勝。那么,這本書成為世界名著、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原因也不言而喻了。
當然,文章的條理與敘述之妙不是我愛上這本書的唯一理由,這本書的故事和意義本身就是一個亮點。想想小人國這個可笑的國度--竟以跳繩比賽來選拔國家的官員!而優勝的那位成為財政大臣的佛林奈浦因妒陷害格列佛的情節也更是令人恨的牙癢癢。相較之下,大人國國王的睿智和公正則不禁令人深思:“財富、權力和名譽真的那么重要嗎?真善美才應是人類不懈追求的最終目的!边@也令我想起慧骃國的馬兒們,它們的理智、團結簡直是人類所自嘆不如的。可憎的耶胡在它們眼中就是丑陋、貪婪的象征,這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人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自己呢?有時,人們為了爭奪那些表面上光鮮的東西,卻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失去了什么,視道德、理性為糞土,這,難道就是我們所苦苦追求的嗎?
如今,我們學到了政治,學到了中國夢。雖然時事上對中國夢有了具體的闡述,但我們畢竟還小,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也不知道該怎么做。許多人說:“中國夢太大了,離我們這些老百姓遠著呢!”面對這些言語,我只想說:“你們錯了,中國夢離我們并不遙遠!(www.qiantimeigw.com)溫家寶總理曾說過:“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也會變得微不足道!敝袊鴫舨皇侵皇钦f說,而是需要付諸行動的,而且是需要全中國人民的努力的,并非離普通老百姓很遠。其實,想要實現中國夢的宏愿,需要時間;同時我們普通人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謹記八榮八恥,謹遵“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我也會將在閱讀名著時的感悟與理解運用于實際,畢竟這才是作者所想要帶給人們的啟示。
在我看來,中國夢并不難,這是我們中國人民追求的美好未來,就讓我們一起拼搏,為打造更美麗的明天而攜手奮進吧!
篇三:《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王煒婧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學 /初三(3)班
暑假期間,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極具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格列佛游記》。小說描述的是一位名叫格列佛的外科醫生在海上的冒險故事。通過書里的幾個國家社會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描述,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生活狀況。
主人翁格列佛出海而中途遇險,死里逃生,來到了小人國。在那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并刀槍不入;第二次,又來到了巨人國,被高達二十米的農夫帶回了家;還有神秘的飛島國和一個由有理性,被稱為“慧骃”組成的國家。他在這些小島里的不同遭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慧骃國”那段了。
在這段里講述了格列佛因水手叛亂被放逐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慧骃國”。格列佛從“椰胡”的圍攻中逃生并遇見了溫柔、友善的慧骃。他們長得像馬,并擁有者理智。在它們的國家中沒有惡的行為,甚至沒有惡的觀念;垠S們雖然沒有文字,天賦道德,知識少卻不花哨,沒有謊言,不勾心斗角,與“椰胡”的殘暴、貪婪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中折射出當時英國統治的陰險和野心。這是作者對理想國家的勾畫。
隨著故事的發展,諷刺的矛頭指向了整個歐洲資本主義社會,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這部作品的思想深度對我們、社會都有很大的啟發,并讓人反思與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