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紅日讀后感500字
這本書也是紅色經典,不過,寫的不是八年抗戰,而是三年內戰。
這本書寫的是:
在1947年,在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中,八路軍在這幾戰中有勝有敗,不過最終,八路軍勝利了。
作者在本書中采用先抑后揚的寫法,在漣水戰役中,八路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但是,后來,八路軍重振旗鼓,不僅奪回了漣水,還把蔣介石的王牌軍——七十四師給瓦解了,作者先讓八路軍放在絕境之中,又讓八路軍在絕境中奮起,更襯托出了八路軍的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
另外,書中還有很多激動人心的地方,我摘抄了下來:
那個打死敵兵的戰士,穿過狂飛亂舞的子彈,來到地堡跟前,爬到地堡的搶洞旁邊,把一捆炸藥塞到那里,接著,這個戰士好像被敵人射中了,連連打了幾滾,躺倒在地堡旁邊。
他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了和山石一樣堅固的云梯,讓其他的戰士們踏著他的身體向上攻擊。
我查了一下作者的資料:
吳強,當代著名小說家。曾用筆名吳薔、葉如桐。1910年2月生于江蘇漣水縣一貧苦家庭。1933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8年在皖南參加新四軍,在部隊文化宣傳部門工作,先后擔任過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文藝干事、科長及縱隊、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建國后,任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
這本書我讀完后,深深感受到八路軍的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我分析了一下,八路軍為什么可以打勝仗,是因為他們取得了民心,人民都信任他們,幫助他們,而且,當時國民黨內訌比較強,士氣低落,所以他們可以打勝仗。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珍惜今天,也讓我們學習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是一本好書。
篇二:紅日讀后感500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紅日》的書,這一本書深深地感動了我弱小的心靈,故事的大意是:1946年冬天,國民黨發動的內戰處于最激烈的階段,蔣介石軍隊大規模進攻華東解放區。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與蔣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在蘇北漣水城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為保存實力,我軍主動北撤。但敵軍非常猖狂,又聯合83師,組成20萬人的部隊進犯山東沂蒙山區,妄圖將我軍主力擊潰。但我軍戰士士氣鼓舞、驍勇頑強,在47年冬爆發的萊蕪戰役中重創了74師,大敗敵軍,取得了最后勝利。
在這里讓我看好的是立了大功的石東根。雖然在戰斗中,連長石東根一時大意,中了敵人假投降的奸計,使部隊受到了不必要的損失,而且戰斗結束后,他又陶醉于勝利,驕傲自滿。但是軍長沈振新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積極改正。在隨后的孟良崮戰役中,他有勇有謀,帶領戰士搭出人梯,登上了懸崖峭壁,搗毀了敵軍指揮所,并擊斃敵軍師長,全殲74師,才讓這真支隊伍取得了勝利。
他雖然原來是一個很壞的人,但是因為本來就是心地善良的他接受了批評與教訓,改邪為正,為國家立了功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想想我自己,錯了也不承認不知錯就改——真是慚愧!
錯了是人之常情,沒有什么大不了、要勇于承認、勇于改過才能在最后取得勝利。我從《紅日》這本書中學到了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
篇三:紅日讀后感500字
《紅日》這部小說以1947年山東展成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七十四師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這部小說出于吳強老爺爺的筆下,他把人物寫得十分生動、正直、勇敢、堅強。書中寫的連長石東根,非常敢于打仗。比如:參謀長說:“軍部隨后就到,你們留下來控制渡河點。軍部一到,你們立即趕上去。”石東根一聽,咕嚕開了:“又叫我們留下來!”羅光正要解釋,團長劉勝過來嚷道:“先走后走不是一樣!現在還是堵缺口,戰斗在后頭哩!”石東根這才不嘮叨了。他時刻希望能沖鋒在前。又例如班長秦守本是一個熱愛團隊、關心戰士的干部。他在一次總結大會上說:“國民黨七十四師真是可惡,他們在碉堡里舉白旗、繳槍、詐投降。使得石東根上當中計,大家勸也沒用。戰士們剛沖到碉堡前,里面的敵軍用機關槍掃射,害得我們這個連的許多戰士英勇犧牲了!我一想到這件事心里就難過。”
這本書在緊張氣氛的時刻,卻又不失樂趣。例如“副軍長也在這里!”“好大的眼睛,有那么大個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見!”副軍長梁波哈哈大笑起來。“剛才說了兩句怪話。”劉勝摸著腦袋說。“知道錯就行啦”梁波笑聲不歇地說。
有一句最有氣勢的話,在我心里可下了。這是軍長沈振新對敵方一團長說的:“我們要你們把喝下去的血,連你們自己的血,從肚子里全部吐出來!”這句話是那么激昂,那么熱血沸騰。(www.qiantimeigw.com)我非常感謝打敗了強敵的那些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陳堅、王茂生、秦守本、楊軍……我一看到寫野戰軍消滅七十四師的時候,就十分激動,欣喜若狂。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戰壕,什么是刺刀。“戰壕”就是打仗用的地溝,“刺刀”就是裝在槍頭的用來格斗的兵器。我還知道了現代軍隊中的指揮員有:司令、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真是收獲不小啊!
我們今天的幸福時代,幸福生活都是用烈士們用生命和血汗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