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縣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XX年我局在工商、稅務、財政、發改等部門的協作配合下,就我縣小微企業發展調研工作進行了專門安排部署,局領導及相關人員分赴縣級涉企部門和全縣有關鎮及工業園區進行了認真調查、走訪和座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我縣小微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及經濟運行特點
據統計,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改委、財政部制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國發〔2009〕36號)的標準,我縣企業絕大多數都屬小微企業。止2011底統計全縣共有小微企業8858個,其中企業640戶、個體工商經營戶8218戶。主要分布在各鎮周邊和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從業人員達到45512人,占全縣就業人員的54.65%。從發展行業看,以批發零售業為主,批發和零售業企業3444戶,占38.9%;運輸倉儲企業為2144家,占24.2%。服務業企業1658家。占 18.7%;加工制造企業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產企業 198家;農林牧漁規模種殖、養殖企業80家。從地域分布來看,以鄉鎮為主,全縣小微企業中分布在各鎮(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穩步增長,富民效應初步顯現。2011年底,全縣小微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達8858個,較去年增加444個,從業人員45512人,較去年增加4300人。全縣小微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2.12億元,同比增長33.12%,占全縣GDP的36.18%;實現總產值(現價)40.8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工業增加值7.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4.5億元,同比增長25.85 %;實現稅金6968萬元,同比增長21.97%;支付勞動者報酬5.0393 億元。
通過對全縣小微企業走訪調查發現,我縣的小微企業大多正常運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主要原因就是資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業不能正常生產。
(二)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全縣小微企業投資平穩增長,“十一五”末,全縣小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1億元,其中完成工業項目投資5.05億元,農業項目投資2.13億元,房地產項目投資1.91億元,旅游等服務業項目投資0.82億元。2011年,小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4億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量25.68 億元的39.1%,較2010年增長1.31%,其中完成工業項目投資4.88億元,農業項目投資1.51億元,房地產項目投資3.05億元,旅游等服務業項目投資0.6億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積效應和經濟景氣周期共同作用,我縣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近幾年我縣民間投資更是出現了少有的高增長態勢,民間投資對增加投資活力、增加就業、提高企業投資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不斷的平穩增長,成為拉動紫陽國民經濟較快增長的主動力。這表明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我縣小微企業即將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必將對紫陽的小微企業進一步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三)地方財政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情況
我縣財政部門緊緊抓住國家、省、市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2009年以來,從國家、省、市爭取扶持資金3289.52萬元扶持了小微企業37家,扶持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304個,扶持資金452.6萬元。每年地方財政預算安排扶持小微企業資金300萬元,重點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產養殖、和蠶桑發展為支柱的小微企業及服務體系建設。三年來地方財政扶持小微企業資金470萬元,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資金130萬元。有力的推動了我縣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我縣小微企業發展的特點趨勢
我縣民營經濟發展以小微企業為主體,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由小生產走向大生產,從小產業走向大產業,從小市場走向大市場,逐漸呈現出規模龐大、特色鮮明、集聚力強、品牌優良等特點。一是總體規模不斷擴張。我縣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發展環境的日益優化,進一步激發了私營業者的創業熱情,小微企業明顯增多,資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產業集群集聚力增強。目前我縣已形成茶葉加工、富硒食飲品加工和板石開采三大產業集群。紫陽富硒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紫陽瓦板巖全部出口歐美等國家。2008年我縣聘請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了紫陽硒谷生態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設計,并啟動了園區建設。2009年“中國紫陽硒谷生態工業園區”列入了全省首批重點扶持建設的縣域工業園區。近年來,園區正在加快建設,且有六家大企業已經入駐,園區正在成為我縣工業發展的聚集區。2011年紫陽縣榮獲“陜西省縣域工業化發展單項獎”。三是特色支柱產業優勢突出,新型工業化格局初現。全縣小微工業企業分布廣、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飲)品、新型材料、清潔能源三大支柱工業,圍繞這三大支柱產業,延伸鏈條,推進戰略重組,做大做強,已成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主角。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發展小微企業對促進我縣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當前,農村真正的剩余勞動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歲的農村婦女和50-60 歲的男勞動力居多。小微企業多是村鎮經濟,且大部分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吸收大量農村閑散勞動力。二是激發了全民創業熱情。我縣的小微企業已是星羅棋布,種養加銷,市場繁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新政,將大大激發全民的創業熱情。三是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調查了解到,小微企業的職工年均收入12000元左右,有些達15000-20000元。四是為全縣企業的梯次發展奠定了基礎。小微企業是鄉鎮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鄉鎮財政稅收有著重要的貢獻,作為培植大中型企業的根基,小微企業的迅速膨脹為全縣企業的梯次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加快小微企業發展主要措施和經驗
1、認真落實國家扶持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全力發展民營經濟。我縣始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非公經濟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縣黨代會、人代會提出的:“全力推進工業強縣戰略,建設富裕紫陽”的目標。成立紫陽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定期組織召開會議,分析、研究、解決非公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不斷加強和改進對非公經濟工作的領導,切實做到責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個落實”,圓滿完成了非公經濟考核各項指標。
2、大力實施小微企業成長工程,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以全民創業為抓手,激發小微企業發展活力。進一步挖掘小微企業潛力,形成“支柱企業帶動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助推支柱企業”的良好發展格局。一是大力開展回鄉創業工程,針對我縣在外經商和務工人員多的實際,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在外人員回鄉創業。通過此項措施建成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戶200戶,僅近兩年中我縣回鄉創業的農民工達611人,成功創辦各類企業達600余家,新增就業崗位5268個。2011年全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202萬元,扶持1151人成功創業,其中大學生創業44人、農民工回鄉創業685人。二是大力開展素質培訓。以實施“萬人就業工程”為突破口,在21個鎮分別舉辦以畜牧、蠶桑、茶葉、魔芋產業等實用技術為主的農民工免費技能培訓班,全年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385人。全方位提升創業者和企業家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創業成功率。目前已為近千名創業者提供專業培訓。
3、抓招商引資,為工業經濟發展添活力。重點引進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對財政貢獻率大、清潔生產項目。我縣依托水能、礦產、富硒等優勢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和培育大工業企業,陜西有色、陜煤集團、河南前衛、陜西恒佳、湖北鼎興等大型企業順利入駐,電解錳、礦泉水、鋯剛玉、瓦板巖和五氧化二釩等項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礦產、清潔能源、紫陽繭絲四大工業發展格局。圍繞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壯大了小微企業的經濟實力。
4、抓優化環境,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一是為企業用工開展定單培訓。根據企業需要,先后組織培訓工人1000余人次,組織100余人到外地實地學習,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招工難、熟練工更難的問題。二是提高政務效率。我縣建立了政務大廳,全面落實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嚴格實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產業集聚區援建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務,同時指導企業強化管理,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5、著力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瓶頸問題,促進企業發展壯大。開展銀企合作,促使銀行和企業成功對接,增加貸款投放量。我縣正在組建小額信貸公司,小微企業將作為重點扶持對象,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在爭取上級資金上,積極為非公有制企業申報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五年來,紫陽縣中小企業促進局共為中小企業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23個,落實無償扶持資金1050萬元。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堅實保障。十一五”以來,我縣牢牢把握陜南循環(突破)發展和“一縣一產業”政策機遇,落實專人積極爭取專項扶持資金,截止2011年,全縣共有22個項目獲得陜南循環發展專項扶持資金3950萬元,帶動企業投資13.11 億元。累計建成漢江之星豪華游輪一艘;精品示范茶園5萬畝,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5個,粗制加工廠34個,清潔化茶葉生產線14條;培育魔芋種植基地3萬畝,魔芋加工龍頭企業1家;年產25萬噸富硒礦泉水生產企業、年產200萬㎡板石生產企業、年產2萬噸鋯剛玉企業各1家;耀全牧業、洪田富硒食品等4個小微企業獲得市級切塊陜南突破發展扶持資金130萬元,帶動企業投資6596萬元,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發展壯大。
6、注重品牌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截止2011年底,全縣共注冊商標93件,中國馳名商標一件,陜西省著名商標5件,安康市知名商標4 件。紫陽富硒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紫陽和平牌富硒茶獲陜西省著名商標。紫陽縣盤龍富硒綠茶公司申報陜西省中小企業研發中心獲批。紫陽縣閩秦茶葉有限公司開發的富硒紅茶獲得陜西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
7、減輕企業負擔,切實把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的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在實處。國家已下發的《關于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的通知》及《關于繼續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對小微企業免征印花稅,減免所得稅等方面都做了明確規定,其中對符合國家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且自2011 年1 月至12 月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的小微企業,其所得減按50% 計入納稅所得額,按20% 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延長至2015 年底,并將應納稅所得額提高到6萬元以下,擴大了受惠企業面積。對年度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 萬元的小微企業,減按20% 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自2011年11月1日起營業稅起征點為按月的為20000元,按次納稅的為500元等。自2012年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業發票工本費和稅務登記證工本費,這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在我縣都得到了落實。94%的個體工商戶享受到減免政策,預計地稅每年免征稅款310萬元。國稅每年減免增值稅和發票工本費370萬元。
四、小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原因
在全縣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效益顯著提高的同時,小微企業在發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企業持續增效難度加大。隨著宏觀調控效應的逐步顯現,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加大,企業成本、費用上漲,利潤空間縮小。調查顯示,2011年企業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長21%,運輸費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產用煤、油等費用支出較去年平均增長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價攀升等多重因素影響,73%的企業運輸費用支出較上年同期上升超過10%,其中以批發、零售業和運輸業為代表的企業運輸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資難、資金依舊緊張。由于我縣地方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地方財政窘迫,財政資金供需緊張,財政投資嚴重不足,不能給小微企業更大的支持。由于資金短缺在2011年,多數受調研小微企業借貸無門,受調研小微企業有31%的從未發生過借貸,更有接近22%的受調研小微企業依靠臨時賒賬應對資金不足。小微企業規模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縣的大多小微企業是租賃的廠房,不具有銀行貸款要求的房產地產等抵押物,獲得銀行信貸的支持很難。在調查的20多家小微企業中,2011 年全年產品適銷對路,但缺乏流動資金的多達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民間借貸籌措資金,初創業階段的小微企業資金短缺、融資難是最大的困難。
調查結果表明,在實現融資的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親戚朋友,親朋好友是小微企業最為重要的融資渠道。
三是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紫陽小微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現代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尤其是這些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優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這也就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四是工業產業結構不夠優化。新技術產業項目企業偏少,產業技術含量還不高。企業對科技研發投入較低,缺乏創新人才,在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展緩慢,產品依然存在“量大質低”的現象,抵抗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薄弱。
五是轉型升級遇到困難。在國家大力提倡企業轉型升級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業在資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難,還有就是發展方向不明確,要怎樣轉型,向什么樣的方向轉型多沒有明確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較高。嚴格的用地審批制度和土地監管體系,致使小微企業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廠,用地成本相對提高,土地抵押貸款難,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另外產業發展分散,園區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七是企業職工素質參差不齊,企業人才嚴重缺乏。小微企業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從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看,被調查的企業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從從業人員的來源看,我縣從事小微企業的人員多數來自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民。
八是政策宣傳有待進一步加強。有近30%的企業主不知道國務院支持發展非公經濟發展的36條及稅費優惠,有近50%不知道其內容,這說明一方面我們的管理部門沒有將應該減免的稅費等政策向經營者講清;另一方面是收費項目雜,不少企業主都說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實際執行中有走樣的問題。
五、推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發展小微企業事關經濟社會大局,是帶動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把發展小微企業放到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將小微企業發展任務目標列入全縣經濟發展的規劃中。成立小微企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責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據國家、省、市出臺的相關政策及意見,結合我縣實際,制定關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盡快實現本地與上級政策的有效對接。建立健全調度、協調、督查、考核機制,為推動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議上級制定推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規劃,從財稅扶持、企業貸款、防范金融風險、科技創新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小微企業從事國家急需發展的新型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在全縣范圍內實現小微企業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產業的開發與利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對原材料進行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小微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微利型企業,建議稅費政策方面予以傾斜,適當減免稅費。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全縣上下深化對發展小微企業的認識,以全民創業為抓手,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有關部門及政府網站、新聞媒體要加大對扶持小微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成功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發揮好政策引導、典型示范的社會效應。適時組織小微企業家、廠長、老板及有創業欲望的干部群眾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更新觀念,激發創業熱情。堅持“政府推動、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打造讓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企業創大業的平臺,再掀新一輪全民創業熱潮。
四是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針對中小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的實際,建議省、市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出臺有關政策,鼓勵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機構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同時,建議成立創新扶持基金,鼓勵企業自建或聯合建立產品研發中心、試制中心、檢測中心等科技機構,對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業提供政策指導和智力支撐。
五是加強規劃引導,培植和壯大優勢產業,推進產業聚集。各鎮可整合閑散場地,建立小微企業孵化園。同時發揮傳統優勢,在現有產業基礎上,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例如,在紫陽縣漢城鎮、雙安鎮蒿坪鎮一線在抓好小微企業發展的同時,發揮產業優勢,搞好規模種植和養殖,重點抓好紫陽富硒基地建設。任何沿線礦產資源加工已初具規模,力求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發揮好大企業、大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圍繞龍頭企業的配套帶動,延伸上下鏈條,使龍頭企業與小微企業配套發展,互利共贏。突出扶持重點,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引導優勢行業企業加快技術設備更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重點支持發展潛力大、發展前景廣、管理較好的企業,并從全縣小微企業中篩選出100-200 家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實行有關職能部門、鄉鎮干部掛包企業負責制,嚴格考核獎懲,切實助推小微企業成長壯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建議大力發展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完善有利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中介服務體系。加快信息交流網絡、經濟技術咨詢服務、人才培訓機構及人才市場、法律咨詢維權等服務平臺的建設,建立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和監督機制,加強對服務機構的管理、監督和指導。建議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意識,全力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環境。積極幫助企業通過市場獲得資源和要素,努力解決小微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議進一步理順企業管理體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進一步落實小微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組建各種行業商會、協會,發揮平臺作用,促進企業間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稅務、環保、安監、人力資源、財政等各職能部門要結合自己的工作職責,積極主動地為小微企業搞好服務。對于國家、省等上級部門制定的多項支持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應及時梳理、公布和執行,經濟主管部門要編輯成冊,印發到各小微企業,切實讓小微企業用足用好,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見到成效。
八是進一步破解制約因素。在融資方面,建議省市加大安排專項資金力度,扶持縣級小額信貸公司和擔保中心等中介擔保組織建設;制定和完善地方財政扶持小微企業政策,通過以獎代補、無償扶持、財政貼息等形式出臺小微企業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部門降低貸款門檻,對于科技創新企業放寬貸款政策,確保企業發展資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議上級制定出臺針對土地整理和置換的專門文件,提供中小企業破除土地制約瓶頸的政策支持;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業實行土地優惠政策,提高項目建設用地獎勵指標;在人力資源信息流通方面,建議優化培訓創業體系,開展創業輔導、技術技能和經營管理培訓,每年幫助企業開展免費創業培訓;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拓寬信息渠道,實現國家、省、市、縣、企業五級信息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確保各種信息暢通,增強企業應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