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中小微民營企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近年來,我縣通過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和“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個數占到全縣民營企業的99%,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率占到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60%,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經濟運行趨勢較好。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微民營企業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遠高于全國標準3.7年。企業數量同比穩中有增、達5%。納入中小微民營企業信息庫的504家,其中規模以上152家。1-9月份,這152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利稅、利潤分別達765.3億元、118.9億元、98.8億元,同比增長16.8%、13%、16.7%。二是部分企業研發機構相繼建立。全縣中小民營企業擁有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2家、創新企業2家,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7家、創新企業7家,省級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1處,省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1處。三是園區聚集效應初步顯現。精細化工園中小微民營企業達138家,縣開發區123家,西郊服務區52家。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產業向園區集中,擁有精細化工、石油裝備制造兩大省級產業集群。
縣委、縣政府在推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舉措:一是強化政策扶持。抓住國家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機遇期,認真落實近年來省、市出臺的相關政策,重點推出3000萬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300萬元發展專項資金等措施,引導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在財稅、金融和涉企審批、服務辦事、收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減免稅費、簡化手續。二是強化調度指導。設立了中小企業管理辦公室,實行每季調度監測經濟運行,提報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進行動態化管理,促進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出臺意見辦法,將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納入全縣年度考核。三是強化為企服務。通過一站式審批服務、精簡審批事項、并聯審批等措施簡化程序、方便企業辦事,從全縣及部門層面,開展“百名干部聯百企”、管理提升“百千萬”、創新服務“三項行動”等活動,強化部門履職服務意識,提供宣傳政策、培訓業務、提升管理和登記融資、培育品牌等服務,為企業幫困解憂。
二、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已初步形成規模,蓄勢發展后勁較足,但仍然存在諸多因素,制約其快速發展、做大做強。
(一)創業能力不足。一是氛圍不濃。盡管就業難、招工難同時并存,但受主客觀因素影響,人們自主創業、主動創業意識薄弱;現有企業滿足現狀、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現象也較普遍,對二次創業熱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創業激情、能夠領辦企業的優秀人才總量稀缺,鼓勵成才的機制不健全。
(二)創新實力不強。現有中小微民營企業,總體上規模小、實力弱,從事的產業結構較單一,大部分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較低;企業研發投入少,研發能力不強,名牌少、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少,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發展要素受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有些行業產能相對過剩,原材料、物流、電力和勞動力價格成本不斷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不斷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小微企業用地難規劃、難安置情況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經營粗放。不少企業缺乏長遠發展規劃,不注重管理團隊、營銷隊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用人機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顯,任人唯親、職工晉升渠道窄、機會少,薪酬待遇低、勞動強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環境還需優化。我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大力倡導“二次創業”理念,但在引導扶持服務企業發展方面還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實力度需加強等問題。辦事審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園區公共設施不夠完善,在服務企業職工生產、生活等方面還存有不便。
三、統籌對策力促中小微民營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圍繞中小微民營企業的設立、成長、壯大,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搞好引導、扶持、服務,力促其不斷進檔升級,打造發展經濟、解決就業的堅實承載平臺。
(一)完善規劃促進發展。在繼續實施《“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的同時,要統籌規劃鼓勵促進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適時出臺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專項發展規劃,以促進中小微民營企業快速健康成長。縣開發區、精細化工園等園區也要科學規劃布局,注意為這些企業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要根據產業特點規劃小微企業發展園。整體規劃設計園內小微企業布局,統籌建設相關共用生產辦公設施。借鑒外地經驗,引導、培育有能力的投資者興辦多種形式的小微企業“孵化器”,對高科技小規模成長型企業規劃建設“加速器”,在項目立項、審批、信貸、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使小微企業快速孵化成長。要加大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園區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健全完善企業集聚的園區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點自動存取款機分布,增加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或交通直達線路,方便企業職工生產、生活,提高園區承載企業的服務能力。
(二)鼓勵創業興辦企業。一是深入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加快完善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集創業項目推介、政策咨詢、培訓指導、跟蹤扶持等于一體的自主創業“一站式”服務模式。加強政府引導,營造濃厚創業氛圍,定期更新產業或行業指導目錄,鼓勵創業者積極進入,逐步擴大創業領域。二是不斷優化創業環境。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登記條件、出資限額和出資方式,以及經營范圍和經營場所等限制,在本級權限范圍內,放寬限度要到底、到邊。三是加強創業政策扶持。完善落實個體轉企鼓勵優惠政策,落實稅費減免優惠,落實試營業制度,完善各項補貼等創業扶持激勵措施,多方拓寬融資渠道,放寬小額擔保貸款審批。四是健全創業培訓和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中心、職教中心等作用,切實提高全民創業能力,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完善落實個體工商戶升級轉為小微企業的鼓勵優惠政策,弘揚樹立創業興企模范典型,努力增加中小微民營企業數量,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三)膨脹規模轉型升級。一是加大企業培育力度,促進企業規模升級。借鑒樂清市等外地經驗,突出政策扶持、融資服務、企業減負等方面,出臺扶持中小微企業規范升級的政策措施。對不同規模的企業進行分類指導,重點選育、優先扶持納入項目庫的企業、成長性良好的企業,逐步形成大、中、小、微梯次推進,接力膨脹壯大的良性格局。二是推動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技術升級。落實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意見,加強對創新型企業的扶助,推進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大力開展產學研結合,引導扶持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創新投入,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三是實施企業結構轉型,促進產業品牌升級。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業、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走“專精特新”之路,提高產業、產品層次,建立完善企業創建品牌激勵機制,倡樹“質量第一”觀念,培育品牌名牌。四是打造園區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總量升級。開發區重點以大企業為龍頭核心,引導帶動形成配套協作產業企業集群;精細化工園重點集聚發展精細化工和石油裝備兩大省級產業集群;西郊服務區重點打造全產業鏈車企聚集區。要依托現有百余家化工企業發力,重點打造精細化工產業,叫響“中國精細化工之鄉”品牌,力爭在產業規模和集中度、產品占市場份額及影響力方面,處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領先地位。
(四)提升管理營造文化。以合理規劃企業發展遠景,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建立良性用人機制為目標。一方面,引導企業提升基礎管理水平。發揮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指導企業從最迫切地方入手,完善生產經營管理、安全管理、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逐步擴展到企業長遠目標規劃,以及業務流程、物流管理、市場規劃等方面。隨同企業發展,逐步變人治為法治,靠制度來管理企業。成立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會,在中小微企業間加強學習交流,相互借鑒提高和改善經營管理水平,實現群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要推進企業工會建設,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切實開展民主管理。同時,在企業監管方面要有所側重,要加強勞動用工管理,監督約束企業認真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在簽訂用工合同、勞動保護、執行工資指導線、繳納“五險”等方面,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實現雙贏。另一方面,引導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如,結合“雙創”活動的開展,在企業營造衛生整潔的工作環境;經常性開展職工文體活動,激揚職工展現良好精神風貌;提煉確立企業精神,明確企業核心價值觀等。以企業文化建設充實完善激勵機制、凝聚機制,促進職工增強團隊整體意識,企業增強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做到會用人、善育人、能留人,解決用工和人才問題。
(五)完善政策加大扶持。落實好中小微企業發展考核辦法,督導實施好《“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及中小微企業各項政策,用足用活各級給予的扶持優惠。加大財政等支持力度,落實本級配套措施,中小微企專項資金、科技三項經費等資金使用向工業傾斜,逐步再清理減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認真落實小微企業減免稅措施,幫助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比照流轉稅免征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所得稅,由財政予以獎補。在繼續實施政銀企對接、考核金融單位信貸投放等措施,推進資金向中小微民營企業流動的同時,一是擇優篩選100家小微企業,向市投融資平臺推介,實現銀企無障礙對接;二是靈活采取助保金、續貸周轉金、信貸風險補償金、科技創業種子基金等方式,對中小微企多元支持;三是推進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建設,降低貸款評估性風險,推進企業誠信經營;四是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增強縣中信擔保公司實力,發展民營擔保公司,鼓勵引導資信高的中小微企業成立“墾利擔保商會”,由商會出面協調企業資金貸款,為中小微企融資擔保提供強力支撐;五是引導規范民間融資、場外市場募資,探索知識產權質押、巾幗創業貸款等新型融資形式,緩解中小微企業貸款難題。推進工業用地二次開發,借鑒溫州經驗,推出獎勵、補貼、稅收返還、減免費用等激勵舉措,提升工業用地容積率;結合土地增減掛鉤,實現土地存量與增量并舉,用足用活用好存量土地,重點對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用地給予傾斜。
(六)優化發展環境。由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分工或統一搭建網絡信息平臺,完善提供創業指導、事務代理、融資擔保、會計稅務、政策法律等方面宣傳和咨詢服務,及中小微企業信息發布與共享服務,拓寬企業和創業人員信息渠道。相關部門要加大中小微民營企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將政策及細則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要經常深入企業一線調研,為企業提供產業指導、行業規劃、項目介紹、政策咨詢,破解企業當前發展中存在的難題。降低惠企政策申請門檻,采取適當寬松的政策,減少職能部門年檢、審批手續,切實減輕企業隱性負擔,最大限度降低中小微企經營成本。充分發揮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作用,對進駐部門審批事項授權率要達到100%,力促限時辦結、高效提速。全面深入推行并聯審批和全程代辦服務等措施,為企業辦事提供最大方便。在農民工戶籍、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入托就學等方面,給予的待遇確保能享受到上述權益,解決現實問題,為中小微企業用工解決后顧之憂。在落實有關高端人才引進計劃的同時,借鑒編制部門征詢機關事業單位進人計劃的做法,定期征詢企業需用各類人才情況,幫助及時招聘、解決企業用人問題。關心愛護企業家和創業人才,優先納入評先樹優獎勵,吸納他們進入各級人大、政協、工商聯、商會、行業協會等組織,提供各類培訓機會,提升企業家和創業人才的素質,促進企業家隊伍擴充壯大。要加強典型引導,大力宣傳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鼓勵自主創業、二次創業,樹立榜樣標桿,營造輿論環境,形成全社會重視、支持、幫助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堅定企業快速發展、做強做大的信心、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