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1】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提出,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要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從嚴治黨新常態、改進作風新常態,從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能力上提高、方法上改進。提高組織工作的境界和水平,要在“四個新”上下功夫見成效。
新常態要有新思維。就是要用新的視角分析、用新的理念謀劃、用新的方法推動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要體現全面性。謀劃組織工作要全面系統,站位要高、落點要實,自覺把工作放到中央和省州戰略布局上,更加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體現政治性。把懂政治、講政治作為組織部門第一要求,做到選干部要堅持政治標準、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強化政治功能、人才工作要注重政治引領、自身建設要突出政治意識。要強化問題意識。聚焦干部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呼應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堅持長期性與階段性相結合,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善用底線思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善于找準工作薄弱環節和“短板”,從中發現潛在危機,積極思考修正方案和解決辦法,提高決策部署的科學化水平。要“嚴”字當先。認真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從嚴要求、認真對待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用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去推進。要“實”字托底。“實”是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最起碼的底線,要突出問題導向,強化隨機調研,用務實的舉措,抓督查、做評估,實打實落實好組織工作各項任務。
新常態要有新能力。就是要在八個方面有新提高,著力解決認識跟不上、觀念不適應等問題。思維要有新提高。組織工作既要落實,更要謀劃。要緊扣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精神,立足全州實際,科學系統謀劃好全年工作。政治要有新增強。政治性是組工干部的履職之魂,要嚴明紀律性,以高度的政治性、自覺性加強組織部門政治建設。知識要有新更新。學歷不等于學力,不能滿足于“一紙文憑”,要把學習作為終身追求,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專業化知識和素養,強化學習效果。創新要有新進展。創新是組織工作增強活力、發揮作用的內在動力,要找準組織工作創新的突破口,用創新的膽略、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舉措主動適應新常態,及時解決新問題。重點要有新突破。處理好統籌兼顧和突出重點的關系,明確主攻方向,用項目化抓實2015年組織工作要點,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工作要有新成效。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整合資源、乘勢而為,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住主要矛盾,破解工作難題,推動工作落地生根。宣傳要有新亮點。組織工作要宣傳,宣傳工作要組織。要創新宣傳方式,深度挖掘、提煉典型經驗和特色亮點,深化“走轉改”,搶占制高點,打主動戰,擴大影響力,提高滿意度。作風要有新改進。改進作風是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的重要保障,要突出為民務實清廉,持之以恒抓作風,用優良的作風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人才、服務干部。
新常態要有新作為。就是要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全面提高干部、組織、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一是干部思想教育要有新作為。把著力點放在解決學而不信、學而不化、學而不用問題上,突出抓好十八大和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黨章和憲法學習。明年年初,對全州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鄉鎮黨政正職進行專題培訓;系統謀劃好主體班、示范班培訓,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教育;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抓實紅色傳承教育教學培訓,楊善洲、普發興、李桂科、李伯藩等先進典型學習,鼓勵各級開展體驗式教學,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震撼作用、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體驗式教學的感悟作用,在學先烈、學典型、住農戶、接地氣、上黨課、干農活中“固魂補鈣”。二是干部選拔監督管理要有新作為。綜合運用干部考察同步測評、日常考核、定期分析研判、談心談話了解、隨機調研識別等綜合手段,考準用好干部。以認真、較真的態度開展干部檔案清理、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專項抽查和“三超兩亂”整治工作,加大為官不為專項治理,教育干部常懷敬畏之心、常懷感恩之心,做官要廉、做人要正、做事要實。三是教育活動成果鞏固拓展要有新作為。堅持焦點不變、力量不減,認真抓好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回頭看”工作,督促各級對照“清單”抓整改、建制度,推動“四風”整治常態化求實效。超前謀劃“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四是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有新作為。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加大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力度,規范基層黨務工作,嚴肅黨內生活,做好解疑釋惑,提高組織群眾、引領群眾能力;緊扣大理州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一個意見三個規劃”目標任務,在“建是前提、管是關鍵、用是目的”上著力,推進綜合服務平臺、村組活動場所建設、消除“空殼村”3項重點工作,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五是牽頭抓總人才工作要有新作為。以落實《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工作實施意見》為抓手,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啟動白州人才培養工程,盤活本土人才,引進急需人才,發揮人才作用。六是黨的制度建設和執行要有新作為。按照務實管用原則,推動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四個方面改革,通過政策促動、項目推動、流程把控、制度保障,破解制約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難題。七是黨建工作責任制落實要有新作為。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和考核工作,用鮮明的導向、嚴明的考核,推動各級落實“簽責簽黨建、督查督黨建、述職述黨建、考核考黨建”的抓黨建工作責任制。八是自身建設要有新作為。堅持從嚴治部,教育引導組工干部把踐行“八要八表率”作為價值追求,做黨性強、業務精、工作勤、處事公、待人誠、心態平、紀律嚴、家味濃的組工干部。
新常態要有新作風。組織部門是黨的政治機關,肩負著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其作風的好壞、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的成敗。要面對新常態,念好“五字訣”,錘煉新作風。一是作風要“實”。要涵養求實、務實的作風,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功夫下在出實招辦實事上,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實求實效上。二是作風要“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組工干部必備的品格。要嚴明政治紀律,強化程序觀念,守住底線、潔身自好,克服特權思想。三是作風要“公”。把公道正派作為職業操守、履職之要。要公正立身,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松;要公正處事,敢于堅持正義,抵制歪風邪氣,頂得住壓力不屈服,分得清丑惡不扭曲,經得住誘惑不淪陷,守得住底線不越位;要公正待人,不以原則換人情,不以親疏看高低,不以背景搞取舍,不以印象論長短,不以形貌定優劣。四是作風要“廉”。要帶頭遵守組織人事紀律,清正做人、廉潔為官,嚴格執行各項組織紀律,不碰紀律“紅線”,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既要一心干事,又要一身干凈。五是作風要“快”。強化效率意識和爭先進位意識,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 “坐不住”的責任感,用心想事、激情干事,與強的比、高的攀、勇的爭、快的賽,讓效率成為組工干部的執著追求。
【鄉鎮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2】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形勢作出了科學研判,提出了“新常態”下“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上,省委提出要適應“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一步推動江西全面發展升級。作為基層鄉鎮,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應對“新常態”,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創新有為,為鄉鎮的經濟社會實現新突破謀求一條發展之路。
做鎮區,聚人氣,向民生改善要潛力
進入“新常態”的歷史階段后,民眾對城市環境質量提升的期望值與日俱增,所以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在于提高城鎮化質量。通過大力完善鎮區配套、提升鎮區服務凝聚更多的人氣,以此煥發出集鎮的活力和吸引力,從而達到鎮區擴區擴容、做活商貿旅游、提升消費水平、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
首先要科學規劃鎮區總體布局。做好鄉鎮的集鎮總體規劃,為集鎮發展打造科學架構,提升集鎮發展空間。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土地這一稀缺資源。嚴格土地審批制度,做好新型城鎮綜合體項目開發等工作,把土地效益發揮到最大。第三要完善鎮區設施配套。營造良好的鎮區居住衛生環境,抓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抓好醫療、教育和就業方面的工作,解決集鎮市民后顧之憂。
促園區,強實體,向結構調整要助力
“無工不富、無企不強”。鄉鎮不但要在招商引資上取得新成效,而且還要提升對招商入園企業的服務。用集鎮發展給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解決生活所需;同時,用企業發展為集鎮緩解就業壓力,為集鎮發展注入活力,力爭園區與鎮區的發展同步推進、互為助力。
首先,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傾力打造一支能招商、善招商的專業隊伍,著力緊盯主導產業,瞄準重點區域,著力選招一批規模大、效益好、支撐強的項目,不斷做大財稅蛋糕。其次,做好入園企業跟蹤服務。完善對企業的服務工作不僅有利于留住企業,更能夠促進和帶動鄉鎮的長遠發展。通過不斷完善企業發展環境,營造創業的氛圍,從而帶動鄉鎮發展的造血功能,使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活水”充裕。
抓農區,上規模,向綜合改革要動力
發展農業無疑也要強化對“新常態”的研判。鄉鎮要結合實際,全面認識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準確分析農業發展的新特征,完善適應農業發展新常態的新舉措,在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實現農業現代化。
抓好農業發展關鍵是要按照規模化發展現代農業,標準化建設農村,合理化使用土地。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的價值,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在一些農村試點搞一批農村土地的流轉,引導農民規范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進一步在發展規模化農業上下功夫,鼓勵培養種田大戶或種養專業戶,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從土地中解脫出來,進城鎮創業、經商或者務工,既保證農民從土地上得到更多的收益,又可以提高其他工資收入實現發家致富。
【鄉鎮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3】
放眼花溝,田間地頭,大街小巷,到處活躍著忙碌的身影,為花溝鎮新一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花溝鎮將變壓力為動力,搶抓機遇,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強重點、求發展、夯基礎、惠民生,全鎮上下一心,振奮精神,干事創業,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和諧、幸福新花溝。”花溝鎮黨委書記陳現彬說。
“綠色化”引領經濟跨越發展
春暖花開,“綠色化”的春風萌動著花溝大地。與陜西漢能科技簽訂協議,計劃投資2億元,建設占地1000余畝的光伏發電項目;投資2.6億元,占地200畝的北京華麗聯合新型節能建材項目正在洽談中;華瓷陶瓷膜項目二期建設如火如荼……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項目正日益撬動起花溝鎮經濟發展的綠色增長極。
致力綠色發展,實現金色夢想。設立招商“綠色”門檻,推行項目節能、環保預審制度,嚴把入門關。積極引進三產物流企業,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依托8家運輸公司和10余家三產物流公司,稅收力爭實現1500萬元。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支持澳森特、華仲陶瓷、天潤氣體、鑫豐工業用呢、苑美鮮等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動產業鏈條、價值鏈條向更高端延伸。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整合鎮內旅游資源,打造以陳莊- 唐口遺址為龍頭,以百果采摘游為主體,以親近自然、體驗民俗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格局,做活旅游文章,增值綠色GDP。
搭建“互聯網+”時代下現代農業新框架
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熱潮勢不可擋,如何借力“互聯網+”的時代東風實現農業產業化運營模式的升級換代?近日,花溝鎮與樂物網積極接洽,邀請該公司總經理王明光前來考察,雙方就農產品網絡銷售、品牌宣傳等合作事宜進行探討,開啟“互聯網+農業”新模式探索的破題之旅。
今年是花溝鎮構建 “互聯網+”時代下現代農業新框架的破題之年。花溝鎮將主動順應“互聯網+”熱潮,積極探索農業全面“觸網”新模式。一方面,加強與樂物網等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拓展農業下游消費,更新銷售渠道,推進花溝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以農產品安全先行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縣檢驗檢測中心合作,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二維碼追溯體系建設,加快花溝鎮農業信息化進程。
當農業遇上互聯網,將開啟花溝農業向更高層次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加速模式。擴大以山東黑牛為龍頭的現代畜牧基地規模,新建、擴建規模 500頭以上的山東黑牛能繁母牛小區2處,100頭以上養殖小區3處,新建、擴建規模3萬只肉鴨養殖小區2處。推進以“兩西”蔬菜為代表的品牌瓜菜基地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年內新建冬暖蔬菜大棚300個,新增早春西瓜1000畝。對30余家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品牌化和標準化生產提升。引進得益等企業,新建高標準基地2-3處,流轉土地3000余畝。鼓勵條件成熟的基地積極申請“三品一標”認證,申報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打造幾個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花溝品牌。
民生事業建設串聯百姓幸福密碼
溝渠改擴建、生產路硬化建設、溝渠綠化……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春日里讓群眾感受到溫暖的不僅僅是氣溫的回升。“為了不耽誤村民收割小麥,趕在麥收前建成生產路,我們特意將工期提前,加班加點,爭取讓群眾早受益。”花溝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指揮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道。
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政策,一筆筆支出,孕育著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成果,傳遞著花溝質樸的惠民情懷,串聯起花溝百姓的幸福密碼。投資 2200萬元,建設小農水四期工程;投資4300萬元,全面推進10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投資650萬元,對龍桑小學、幼兒園實施全面改造;投資 350萬元,對鎮衛生院進行改擴建;與北京開心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開辦高青縣魯才高級中學,爭取年內達到規模12個教學班,在校生600人;按 “先拆后建”模式,對花四南村實施舊村改造,扎實推進“兩區三村”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保潔員管理長效機制,對田興路等重點路段道路兩側進行集中清理,綠化粉刷沿路周邊樹木,爭取對30余個村進行綠化、亮化;積極推進水綠高青建設,重點做好慶淄路綠化和北支新河綠化工程;以“幸福文化廣場”等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及其他文明創建活動。
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當群眾“靠山”
一塵不染的村硬化路,回蕩著歡聲笑語的文化廣場,滿載著致富夢的500畝桑蠶基地……近日,任馬寨村村民在村支部的帶領下,有人粉刷墻體,有人清理垃圾,熱火朝天,描繪著美麗鄉村夢。“支部領著俺們建基地,給俺們建廣場,過陣子鄉村旅游也要熱熱鬧鬧辦起來,有咱支部當‘靠山’,日子真是越過越帶勁兒。”一位村民這樣說道。
花溝鎮著力加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培育越來越多像任馬寨村黨支部這樣的群眾堅實“靠山”。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加大對新任村支部書記、村“兩委”班子以及無職黨員的培訓力度,定期分批給他們上好“政策課”“業務課”“作風課”“警示課”,培養其擔當群眾“靠山”的能力。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以“百優創建”和“百村萬戶扶貧奔康”活動為載體,大力發展一村一品、致富基地,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致富路上有“靠山”。推行村級事務“五代理”工作機制和“四議兩公開一審查”工作法,突出抓好民主議事和規范財務管理,打造陽光村務,做群眾的放心“靠山”。組織92名鎮機關干部駐村指導,為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實現群眾有需、干部有應,群眾有難、干部必幫,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的服務效應,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當群眾的貼心“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