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來臨,勞動獎狀事跡材料也在評選中。思而學教育網整理了五一勞動獎狀事跡材料,歡迎欣賞與借鑒。
五一勞動獎狀事跡材料【篇一】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汶川縣支公司于4月設立,共有員工176人,其中少數民族員工占比78%。汶川支公司全年就實現保費收入1521萬余元,其中首年期交保費361萬元。一季度實現總保費525萬余元,其中首年期交保費196萬余元,實現了2014“開門紅”,在汶川地區壽險市場份額占比90%以上,在壽險行業內處于第一的地位。曾榮獲成都市公司度團險經營優勝單位稱號;、連續兩年榮獲汶川縣“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6月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抗震救災 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和中國金融工會“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
面對災難,他們挺起不屈的脊梁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縣停電、停水、通訊中斷,汶川縣城完全與外界失去聯系成網為孤城,汶川支公司辦公區域幾乎全部被毀。映秀鎮更本文來源: 是被夷為平地,大量業務人員家里房屋倒塌,親人失散,無家可歸,損失極為慘重。地震發生時,公司有100余名員工正在辦理各項業務,情況十分危急。在一陣陣山崩地裂的咆哮聲中,冒著山體坍塌和被飛石擊中的危險,經理和“抗震救災突擊隊”的同志四處尋找失散的業務伙伴,慰問受傷員工,在交通不便、通訊中斷的艱苦條件下,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定信念,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縣城四處尋找,最終與公司20名內勤和153位營銷員取得了聯系,把大家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姜維城山上。汶川縣支公司經理胡靜擔心有人趁亂打劫,與駕駛員匆忙返回公司,冒著余震的危險守護在辦公樓外,渡過了震后第一個不眠之夜。
由于公司經理室成員臨危不懼,組織得力,當天在司人員無一人傷亡,未造成任何重要憑證及現金損失,盡最大可能減少了公司的財物損失。在積極自救的同時,突擊隊員還積極參與到當地政府組織的救援工作中,為當地災民送水送菜,協助政府做好災后住區消毒和防疫工作,有效防止災后的疫情發生,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贊揚,向世人展示了國壽人的博愛和堅強。 災后重建,他們忠實履行職責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年多,在這一年多中,汶川國壽全體員工一刻也沒有消沉,一刻也沒有懈怠,一刻也不忘胸懷感恩之心,一刻也不忘加快發展自救、重建家園!他們全力以赴投入生產自救,在帳篷里、板房中和臨時辦公點堅守工作崗位,積極做好各項理賠服務工作。在被泥石流沖斷的道路上,總有他們跋山涉水、幫助客戶辦理理賠手續的身影;在政府臨時安置點的板房里,總能聽到他們為群眾送上賠款、耐心講解保險服務的溫馨話語。截至今年4月,汶川公司所有地震賠案已全部結案,為受災群眾送去了經濟上的補償和心靈的慰藉。廣大客戶發自內心的感嘆“中國人壽,我們信得過”。
天災沒有摧毀他們的意志,地震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這一年來,公司全體員工自強不息,艱難奮進。在業務發展方面,以地震理賠為契機,深入羌鄉藏寨,廣泛宣傳。廣大群眾在經歷災難之后,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在震中映秀服務點甚至一度出現了排隊購買保險的現象。在災后重建中,汶川公司提出兩個目標:一是業務發展,要求員工們發揚抗震救災精神,努力創最佳業績。二是重建,提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簽自己的單,掙自己的錢,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戰役口號。實現開門紅,136位汶川國壽人以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奮力拼搏,在震后的 有人說,保險是傳遞愛心、播撒希望的行業,也有人說,保險是行善積德、修煉人格的行業。在這次震驚世人的特大地震中,國壽人挺起了堅強的脊梁,把關愛帶給了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保險的真諦。
五一勞動獎狀事跡材料【篇二】
近年來,##工會在市總工會的正確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一創雙優”教育活動為動力,認真履行工會職責,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發揮參政議政職能,致力于建設隊伍,強素質;科技攻關,創業績;優質服務,為三農;濟貧扶困、獻愛心。實現了科研、服務、推廣較快發展,為推進##市農業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成為一個不斷創新、積極向上的優秀集體。
一、建設隊伍,強素質
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搞好科研工作的基礎。近年來,##從搞好人才服務入手,強化培養、搭建平臺、深化改革,為科技人才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全院66名技術人員中,具有本科學歷41人,有12人在讀碩士學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7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3人,國家先進工作者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2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9人。形成了一支人員穩定,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科研隊伍。
二、致力科研,創業績
創一流的業績是農業科研工作的目標。近年來,##領導班子帶領全院干部職工致力于科技攻關,申報完成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近百項,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94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三等獎11項,市級成果獎73項,獲獎數量處于全省市級##所前列;選育出通過國家或省審定命名的農作物新品種37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品種12個,通過省審定品種25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保護品種8個。我國首顆航天育種衛星“實踐八號”搭載了##選育的3個品種,標志著其作物育種工作進入國內先進行列;通
過國家農業部登記農藥(肥)5個;設立科技創新平臺3個:國家花生綜合試驗站、國家小麥綜合試驗站和省玉米綜合試驗站。先后示范推廣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20余個農作物新品種,累計推廣應用面積4000余萬畝,增產糧食12億公斤,實現社會經濟效益22億元,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撐。
三、優質服務,為“三農”
為“三農”服務,是##一貫堅持的宗旨。##每年都組織30多名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創辦科技示范基地,開展科技普及、推廣工作。近年來,緊密結合全市農業生產和農民需求,依托品種、成果和人才優勢,組織實施國家和省成果轉化資金項目9項,先后建立了##、市區、清豐“優質專用小麥品種生產基地”,##、清豐、南樂及華龍區“出口型花生品種生產基地”,##、清豐、南樂、華龍區“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新技術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推廣了40余項新品種、新農藥、新技術。##選育的小麥品種濮麥9號、濮麥10號,玉米品種濮單4號、濮單6號,花生品種濮科花5號、濮科花1號,大豆品種濮豆6018、濮豆129等系列品種在我市占新品種推廣面積的30%。通過國家、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篩選出適宜我市引進的品種占推廣面積的40%以上,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積極參與“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行動”和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圍繞現代農業和建設,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科技下鄉活動,舉辦技術培訓500余期,在電臺、電視臺設立專欄,適時舉辦技術講座,受訓農民達10余萬人(次),印發技術宣傳資料70余萬份、農業圖書3萬余冊。在省級以上報刊和《##日報》、《##科普》發表技術文章800余篇,在電臺、電視臺設立專欄,舉辦技術講座80余期,有效地指導了我市農業生產。
四、濟貧扶困,獻愛心
濟貧扶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廣大干部職工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濟貧扶困,奉獻愛心,彰顯了農業科研人的良好品德。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后,全院踴躍捐款15650元,贈特殊黨費11850元,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捐款3630元,積極支持災區重建家園。試驗農場一近70歲的退休老工人徐占芳,特意從偏遠鄉村趕到單位捐款,他拿出100元錢動情的說:咱們國家遭了大難,雖不能親自到災區救人,也要進一份微薄之力。##積極開展的“慈善一日捐”活動,每年每人捐出一天的收入,支持公益事業。積極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給老人們以生活的照顧,以感情的慰藉。每逢七一、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來臨之際,##領導班子及相關科室人員都會為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和困難職工,送去慰問金、慰問品及節日的祝福,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2011年和2012年1月,院黨委到大韓村向師貴先等特困老黨員、困難戶,送去白面、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給他們送去新春的祝福。并向該村特菜、野菜示范種植戶、困難戶等資助化肥2噸,解決了村民生產困難,為大韓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總之,近年來,##按照市總工會的工作部署,立足實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先后榮獲“全省農業科研系統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全省公共機關節能先進單位”、“全省五好基層黨組織”、“市文明單位標兵”、“學習李連成建設新農村駐村幫扶先進單位”、市“先進黨委”、“市重點工作綜合考評三等獎”、“政府目標管理優秀單位”、“市文明單位建設優秀單位”、“市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民科學素質先進集體”、“慈善一日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在新的工作中,##工會將更加努力工作,把工會辦成干部職工最溫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