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的作文評語能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再創作的欲望。而籠統或者不當的評語,則無法讓學生及時認識自己的不足,有時甚至讓他們的自尊心備受打擊。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說,作文評語無異于教師手中的“魔法棒”,它直接影響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筆者從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出發,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評語要姓“小”,不要“三老”
我曾在一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本上,看到一篇名為《難忘的拔河比賽》的作文,老師下的評語是“你的作文主題突出,結構緊湊”。我問該學生,知道什么是“主題”嗎?他笑了笑;我又問他什么叫“結構”,他還是笑了笑;我又問他:“明白老師的評語是什么意思嗎?”這回他說話了:“反正是好話,其他就不知道了。”聽了學生的回答,我苦笑了一下。心想,如果把評語換成“你能夠圍繞‘難忘’這個中心來寫,并且把事情的經過寫得很具體、生動。你真行!”,學生就能看得懂,理得清,難道不好嗎?所以,評語要淺顯易懂,不需要用術語的地方還是不用的好。否則,我們的評語就成了只有老師寫、老師看、老師懂的流于形式的“三老”評語了。
曾有專家多次指出,小學語文要姓“小”,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可是,有的老師明明知道這些道理,卻在下評語時忽略了這一點。好像評語寫得太通俗、太淺顯,就不能顯示自己的淵博知識;就不能顯示自己的為師風范。
要多鼓勵,少批評
記得五年級剛開學時,我班一名“雙差生”寫的看圖作文《節日的早晨》,除了字比以前寫得認真和作文篇幅較長外(他以前的作文只有四五十個字,而且文不對題),沒有其他的優點。但是,我知道,對于他這樣基礎的學生來說,已經是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他想把作文寫好,只不過暫時沒有找到竅門罷了。于是,我“沙里淘金”,鼓勵他說:“你的字寫得很漂亮!不過,如果能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再寫得詳細點,就一定會更好!”并且我破天荒地給他的作文打了個表示進步很大的五角星。當我把作文本發下去時,只見他先是眉飛色舞,然后低頭快速地修改,還不時地請教前后左右成績較好的同學,連課間休息也沒離開自己的座位。大概半小時后,他就把修改好的作文拿給我看了,這一回的作文我看至少也能得個“良”!
評語是寫給學生看的,他們人小,可是感情豐富又敏感。夸張一點說,評語中的一字一句都有可能讓他終生受益,也可能讓他一輩子耿耿于懷。所以,評語一定要親切友好,要充滿鼓勵!
要語詞豐富,不要單調重復
上學期,我臨時代了五年級一個班兩周的語文課,發現有位學生寫了8篇作文,其中3篇作文《節日的早晨》、《秋天的田野》、《令我敬佩的叔叔》后面,老師寫的評語都是“內容具體、充實,語句通順連貫”。當時我忍不住問了這位學生:“這3篇作文的評語都是一樣的,你看了后有什么想法嗎?”孩子直言不諱地說:“我不喜歡這樣的評語,沒勁!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文時不要‘炒冷飯’,每次都要有新東西,可她自己呢?她寫評語還不是‘炒冷飯’嗎?這樣的評語沒意思!”很明顯,孩子很不開心。我聽了后,受到了很大觸動。沒想到,小小的評語在孩子心目中竟然這么重要!是呀,“不炒冷飯”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可我們在寫作文評語時何嘗這樣要求過自己呢?課后,我拿起這位學生的作文本,審視再三,慎重地給他的《節日的早晨》評語后面補寫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寫得多形象、逼真呀!希望再加把勁!”在《秋天的田野》后補寫了“你寫得太好了,老師已經看到了你筆下遼闊、清新、到處都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田野了!”在《令我敬佩的叔叔》后補寫了“人物外貌寫得很有特色,事例新穎、生動!你真行!”這位學生看了后,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