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內容解讀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鎖定2017農業發展三大重點【1】
按照以往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在這個月召開,會議將部署2017年的三農工作。
同時,市場對“2017年一號文件”的預期也開始升溫。
從這個月起,請您高度關注農業,這一時期將出臺的政策、土地、補貼、金融貸款等都將與您高度相關!
農村工作會議重磅紅利前瞻:新一輪農業商機將開啟!
農村工作會議在總結一年農業發展及形勢的基礎上,對次年農業整體發展戰略性規劃部署,通常在每年的12月召開。
也就是說,年底的農村工作會議對第二年農業發展方向、補貼力度、政策扶持等全面部署,因此,也被看作是農業發展的風向標。
2015年農村工作會議上,對農業發展作出了重大決議,成為2016全年農業發展的中心。
而眼看接近尾聲,新一屆農村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那么,
★2017農業將有哪些重大變化?
★這些變化背后又有哪些重大商機?
★哪些項目將成為2017的火熱項目?
★合作社、農企、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該怎么賺錢?
★個體農戶又該如何發展?
鄭重提醒您:
2017農業三大發展機遇,千萬要盯死!
機遇1:土地改革與農產品價格改革
此前中辦國辦已發文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預計更詳細的具體措施將很快出臺。
三權分置一是鞏固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能夠更好地維護、實現農民集體、承包農戶以及新型經營主體的權益;二是促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讓土地作為要素流動起來,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的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釋放更多資金活力。
價改方面主要以玉米價格市場化改革為開端的價格改革將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疊加種業領域的科技創新。
【引申問題】
1.下一步中央有啥土地政策?如何利用土地賺錢?
2.三權分置后,規模經營成為重大扶持熱點。
規模經營究竟怎么賺錢?
3.農產品價改趨勢,哪些農產品將成為新一輪熱點?
機遇2:惠農補貼全面增漲,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成重點。
補貼是農業發展的重頭戲。
明年補貼怎么補?補給誰?怎么發?
別再說補貼拿不著!現在國家補貼已全面改革,因為你不懂,所以才拿不到!
前不久,農業部也表示,惠農補貼只增不減。
而如果按照近三年惠農補貼的漲幅比例來看,2017年惠農補貼總額有望突破2萬億。
這么多補貼,你心動不?
再說第二個問題,很多人問合作社、農業公司等到底有啥用?舉個例子,,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三項補貼”調整措施,從過去普惠式的直接補貼給農民,調整一部分補給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就是為了更加突出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
把上面兩個問題總結一下:一是明年補貼總額漲了;二是明年補貼更側重于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
【引申問題】
1.補貼增多少?哪些產業將會成為熱點補貼項目?
2.經營主體為何更有利?該如何拿到這些補貼?
3.不是經營主體就沒希望了嗎?從無到有的轉型思路。
機遇3:供給側改革以及三產融合
今年談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供給側改革”,包括玉米價跌、要在全國范圍內減少種植面積,都是供給側改革的內容。
2017,供給側改革仍將是主旋律。
與之相應的就是大宗農產品的去庫存,以及農產品深加工的發展。
另一方面,無論是今年的一號文件,還是“十三五規劃”都將三產融合、生態、綠色、環保、可持續作為重中之重。
農業要走出去,就要跨產業,去借鑒并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
【引申問題】
1.三產融合一定會放大招:這個機遇怎么抓?
2.供給側改革一方面是改革,另一方面就是機遇,怎么避免損失而去抓住機遇?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召開:農地改革試點進入總結階段【2】
隨著12月臨近,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按照慣例,會議將部署下一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并將審議新的中央一號文件。
針對明年農業領域的工作重點,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多項涉及農村土地改革的試點將進入總結階段,好的試點經驗將升華為政策或法律,也有些改革措施要進行微調。
多位專家表示,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府連續出臺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多個農業領域中長期重磅規劃文件。
從這些文件來看,供給側改革將作為主線貫穿未來五年農業發展。
明年中央一號文件在這方面的部署勢必會更具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和往年不同,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雖然可能也會有一些新的提法或改革動作,但不會是方向性的調整。
近年來,我國針對農村的產權制度、土地制度、價格形成機制等開展了多項改革試點,很多試點已經到了要總結經驗的階段,所以明年農村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把這些經驗升華為政策或法律,在繼續執行和完善已有政策措施的同時,也要對一些政策進行適度微調。
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告訴記者,明年土地制度改革仍將是“三農”領域的一個重點。
今年決定推進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等“三權”分置預計會出臺更為詳細的措施。
除此之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還有幾項重要工作將在2017年底告一段落。
按照中央此前規劃的時間表,到2017年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塊地”改革試點工作都將完成。
屆時,對實踐證明可行的改革措施,全國人大將修改完善有關法律;而對實踐證明不宜調整的,則將恢復施行過去的有關法律規定。
目前,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整省試點已經達到22個。
這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一項基礎工作,只有通過確權頒證,才能確定土地對應的權屬關系,展開其他各項改革工作。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此前介紹,這次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可以分為“解決問題、賦予權能、信息平臺共享”等三大主要任務。
一是要“摸清家底”,要把承包經營權所涉及的2.3億承包農戶擁有土地的數量、位置、面積搞清楚;二是要明確相關的權能,尤其是承包經營權的權能需要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予以認定、完善和確認;三是要通過確權工作建立一個信息平臺。
下一步流轉和相關的產權市場建設等工作,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共享相關信息,這本身也是確權登記頒證的一項工作。
而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等“兩權”試點方面,目前全國已經有近300個縣級行政區開展了相關試點,其中,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232個縣級行政區,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59個縣級行政區,有13個地區重疊,兩項試點共計278個縣級行政區,大約占全國縣域行政區域的9.7%。
多位專家和基層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很多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抵押物不足,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可以作為有效的融資補充。
但抵押擔保機制體系不健全、土地確權沒有覆蓋、評估機制不完善、抵押物處置難等問題,是目前各地普遍面臨的情況,也需要在未來的試點中予以解決。
針對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廣受關注的農村“三塊地”改革,國家部署了33個地區進行試點。
專家表示,“三塊地”的試點改革是封閉運行的,目前的步伐可能相對偏慢。
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為例,在試點地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再經過征地程序,而能以集體土地的名義上市交易。
基層表示,改革給農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獲得感”,但在土地出讓收入應當如何分配、集體土地能否和國有土地一樣抵押融資等問題上還存在疑惑。
另外,企業也存在擔憂,例如拍得集體建設用地后能不能和國有建設用地一樣抵押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