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正式下發《關于執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新的監管要求有關事宜的通知》,之前傳言的監管部門將為4月8日起實施的跨境電商新政設立的“一年緩沖期”正式落地。
從比較委婉地迅速調整“正面清單”,到直接正式對海淘新政按下“暫停鍵”??左右不過一個月的時間。此前的5月8日,我國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開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被稱為“讓電商好日子到頭”的新稅制正式實施。
稅制改革自然有改革的道理。因為據跨境貿易電商服務進口試點城市統計,目前我國90%以上的包裹不用交稅就進境了;而相對于我國一年幾千億元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和我國公民海外購物消費規模,我國對所有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征收的行郵稅不到10億元,稅收流失問題相當嚴重。不過,起碼眼下來看,新政在理論上對稅收的貢獻PK不過政策對進出口貿易的“誤傷”。有消息稱,因跨境電商平臺無法提供“通關單”所需的資質、單據證明而大量商品無法進口,各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進口單量出現銳減。4月8日至4月15日之間,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單量分別比新政前下降70%、61%、62%和65%。一言蔽之,今日所謂“暫緩”,等于間接承認了海淘新政對于電商及實體經濟的“殺傷力”。
“一年緩沖期”,確實是新政的最佳伴侶。就像跨境電商舉例說的,比如首次進口的化妝品,要拿到許可審批??先得送樣去食藥監總局指定的機構檢測,平均耗時2個月,然后送食藥監總局藥化司化妝品處進入備案流程,平均耗時6個月;加上排隊時間,全套流程不下一年。那么,有了這個“一年緩沖期”,跨境電商總不至于青黃不接地靠零星庫存過日子。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年緩沖期”也為電商轉型升級提供了必要的“窗口期”:比如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布線倉儲物流,又或者根據“清單”重新打造“新爆款”,再比如還可以在跨境、保稅、直郵、海淘等不同貿易方式間權衡選擇。總之,對于經營者來說,措手不及的尷尬沒了,自由掉頭的可能多了。
客觀地說,面對新經濟形態,監管通過試錯與校準等手段,不斷提升公共治理能力與水平,這是裨益公益的好事。據說此前的一個月,包括財政部、商務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分別在多地召開了有跨境電商企業參加的調研會議,“一方面是聽數據,另一方面就是聽建議,主要都是在聽企業說”。而今海淘新政按下“暫停鍵”,無非說明兩點:一是面對新業態的時候,不管不行,但下手不能太狠;二是管理智慧不在于“死扛”,而要真正因時而動、因地制宜。繼續摸底,多聽呼聲,既捍衛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又把新政的痛感降低到最低線,那么,博弈或者對壘、讓步或者堅持,才能最為接近公平與正義。
財政部談海淘新政過渡期:取消免稅政策繼續實施
針對跨境電商進口新政設定的一年過渡期中,并未松綁稅改政策。財政部重申了這一點。
5月25日晚間,財政部官網發布的新聞稿稱,經國務院批準,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含第二批,下同)中規定的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的過渡期,海關總署、質檢總局日前已通知實施。
財政部關稅司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強調,《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范圍內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繼續按照《財政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6〕18號)規定征稅。
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說,4月8日開始實施的跨境電商進口稅改新政繼續實施,并不受過渡期的影響。
4月8日啟動實施的稅改新政的核心內容,就是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商品不再參照行郵稅計征,而是與一般貿易一樣征收關稅、消費稅、增值稅,但財政部為之又設定了一定的稅收減免。
這也意味著,原本跨境電商保稅進口中有關“稅額50元以內免征”的優惠政策,被徹底取消。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稅收優勢大大減少。不過,直郵進口仍可按行郵稅計征。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財政部而言,這次跨境電商進口新政的核心,是取消免稅,增加稅收,這一點,并沒有過渡期。
今年4月8日啟動實施的跨境電商進口新政,配套出臺的還有正面清單和通關單新政。相對來說,這兩項政策受爭議更大。不少商家甚至斷言,如果按此執行,大量保稅區的跨境電商進口將遭遇熔斷。
為此,相關監管部門近日宣布,2017年5月11日前,在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福州和平潭10個試點城市,繼續按照稅收新政實施前的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即“一線”進區時暫不驗核通關單,暫不執行“正面清單”備注中關于化妝品、嬰幼兒配方奶粉、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進口許可證、注冊或備案要求;對所有地區的直購模式也暫不執行上述商品的首次進口許可批件、注冊或備案要求。
財政部關稅司負責人表示,這一過渡期監管措施將有利于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平穩過渡,有利于探索適應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發展特點的監管模式,有利于引導企業積極適應規范的監管要求,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海淘通關單新政能否緩行?
由于跨境電商新政的實施,不少熱銷的境外商品面臨更嚴格的單據手續,跨境電商平臺紛紛觀望:有的將保稅業務改成了一般貿易,有的暫停了相關商品進口,還有的悄然提高了商品價格,更多的是在期待新政可能的調整。針對跨境電商上周末再傳消息:新政可能暫緩一年實施。對此,包括跨境通等在內的滬上多家跨境電商企業表示,沒有接到通知,還按照新政執行,但新政暫緩的可能性相當大。
跨境電商新政又被業內人士簡稱為“四八新政”,主要指在今年4月8日開始實施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以及在之后公布的兩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稅收新政規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個人物品”征收行郵稅,而是按“貨物”征收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正面清單”則規定了可以進口的品類要求,兩批正面清單都規定“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
5月15日,質檢總局發布《關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通關單政策的說明》,主要有兩條內容:第一條是進一步明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明確了跨境電商商品的貨物屬性,檢驗檢疫應依法簽發通關單;第二條內容中,質檢總局指出,清單內僅有約36%的編碼在“法檢目錄”內,需要憑通關單驗放,其余都不需要通關單即可辦理海關通關手續。
一張通關單,意味著所有進入保稅區的商品都得按一般貿易方式,申請到一系列繁瑣的單據證明。而保稅區的進口產品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采購的數量、對象都不確定,部分企業甚至是直接從批發商拿貨,沒有品牌方渠道,很難拿到原產地證書這樣的材料。
如今,“四八新政”實施已一個多月,一些跨境電商就面臨了庫存耗完后沒東西可賣的尷尬境地。
昨天,上海自貿區跨境電商平臺相關負責人透露,近一個月以來,盡管上海跨境電商銷售量一直在增加,但潛在擔憂仍在蔓延。多家電商透露,比起銷售量來說,進口量大幅下滑,幾乎腰斬,庫存已岌岌可危。
“海淘主要有直郵和保稅兩種模式,而且保稅是最主要的。在新政下,新的電商就開始猶豫了。與其在自貿區內保稅,還不如一般貿易進口呢。”該人士透露,通關單制度使得很多貨物即使以保稅模式進口,也必須提交完整的單據,與一般貿易的手續幾乎沒有區別。而一般貿易是可以做批發的,失去了便利的通關條件,不少電商索性改變進貨渠道,由跨境保稅改為比較保險的一般貿易。
而一些首次進入中國的商品,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做過檢驗檢疫等單證,面臨無法繼續銷售的困境。“目前只能依靠存貨,一旦賣完了就無法補充,受到影響的商品包括母嬰商品、化妝品、保健品等,這也是國內電商平臺很多企業主要經營的商品。”上海一大型跨境電商負責人透露。
不過,從上周末開始,一條傳聞在業內廣泛傳播:“跨境電商新政中‘通關單新政’ 將在上海等10個跨境試點城市暫緩,其他稅率及正面清單政策保持不變。”而上海跨境通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覺得暫緩可能性不大,否則質檢總局何必周日發文呢。”不過,也有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上海一跨境電商公司負責人透露:“質檢總局只是解釋一下‘四八新政’,并不是新文件。而電商已經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過目前保稅商品無法進貨的窘境,估計新政會被暫緩,正在等待通知,但目前還在按照新政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