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之間的矛盾》主題班會設計 活動年級:三年級 設計理念 同學關系是學生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一種。由于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雖然渴望與同齡人交往,但又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與人交往能力十分欠缺,尤其是大一點的學生,叛逆心理出現萌芽,往往表現出個人英雄主義,表現出唯我獨尊的個性,所以常與同學因小事發生矛盾。 學生是通過群體交流產生的影響力來調整自己的認識、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教師要通過有層次地開展活動,做到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通過看看、說說、議議、做做等活動,提出自己與同學交往中出現并期待解決的問題,共同進行討論、分析,從而掌握解決同學間矛盾的技巧,學會正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更快樂地成長。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對人際交往的危害以及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正確地對待同學矛盾,初步了解解決同學矛盾的常用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 情感目標: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能做到尊重他人,不斤斤計較,寬容誠實。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困擾 教師激情導入: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你如果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分掉一半憂愁。”是呀,(課件出示)“朋友間友誼像巧克力一樣可口----她笑我也笑,她哭我會用巧克力去安慰她。”聽得這兒,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了朋友,就有了歡聲笑語;有了朋友,就擁有了一份真摯的友誼;有了朋友,生活就多了一份迷人的色彩;有了朋友,就多了一個幫你思考的頭腦。可是,我們每天與朋友相處、交往,有時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會發生一些小誤會,產生一點小矛盾,甚至有時會因此發生沖突。那么,當我們與朋友發生矛盾之后,又該如何解決呢? (學生表演小品:甲在寫作業,乙和丙從旁邊跑過,把甲的文具盒碰掉地上,這時丁就站在甲的座位旁邊,所以甲一口咬定是丁弄掉的,丁怎樣解釋都沒用,眼看就要上課了,老師就要來了,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后回答) 這一環節設計意在用教師情激發學生情,用學生喜歡的小品引出要探究的話題。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 二、活動明理,學習解決方法 教師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分別采訪甲和乙同學,讓他們分別說說“你現在心情怎么樣?心里是怎么想的? 然后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甲或乙,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接著出示課件(一天大掃除,趙芳去大隊部取報紙,因此沒參加,回來時聽到同學們在議論她)教師向學生提出:假如你是趙芳,聽到同學議論后,你會是什么感受?會怎么做? 教師根據學生對以上兩個事件的回答,隨機板書:請人幫助法、主動謙讓法、暫時避開、交談法、行為證明法。 教師提問:我們解決矛盾的方法就這幾種嗎?讓學生盡情說,教師隨機板書。 這一環節意在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找出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 三、學以致用,解決身邊問題 教師用投影打出實例,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或自己想到的方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華華和玲玲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一天,玲玲無意中撞了華華一下,把華華是的新裙子劃破了一個小口子。由于自己是無心的,玲玲想好朋友應該不會怪自己,也就沒當回事。可華華卻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以后交往兩人總感到不自然,見面時話也不多了,一對好朋友就這樣慢慢疏遠了。) 可采用小組交流,集體研討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交流的機會。 最后向學生提出,你跟誰有過矛盾?現在有了解決的方法,可以下座位去解決。 我們知道,學習的最終歸宿是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我選擇了學生生活中典型的實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友誼觀。 四、贈送格言,課后延伸 教師先向學生出示幾條格言,一起讀一讀,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1、友誼的基本條件是平等。-------培根 2、互助、互諒、互讓、互學。------陶行知 3、友誼的線,不允許草率割斷,因為割斷了,恢復也將多了一個結。----印度諺語 最后播放《友誼地久天長》音樂,齊讀《寬容》 大地寬容了溝壑,采擁有了坦蕩; 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 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光彩; 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永有了未來!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的主題班會得很成功,同學們既掌握了解決矛盾的方法,又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愿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正確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能多多理解別人,多多寬容別人,以贏得更多的朋友,贏得更多的友誼。 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相關的諺語、詩歌進一步理解友誼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懂得學會解決矛盾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珍惜來之不易的友誼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