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奮力實現“兩年大跨越,再創新輝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共產黨員演講稿,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思而學教育網!
優秀共產黨員演講稿【一】
各位領導、同學們:大家好!
很榮幸能作為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進行發言,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動。借此我代表全體優秀共產黨以虔誠的祝福,赤然的丹心向偉大的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除了激動之外還有一絲不安,因為總感覺到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而在座的許多新老黨員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對同事熱情周到,幫助他人盡心盡力;他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態度一直是我學習的楷模。
黨的先進性既體現在黨的理論、綱領和路線等方面,又體現在黨員的先進性上。而黨員的先進性,又總是通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來實現的。
就共產黨員而言,先進性的核心內容就是每個黨員按照黨章的規定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六個堅持”,認真加強黨性修養和鍛煉,履行八項義務,行使八項權利,結合自己的工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善于學習、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真正成為群眾的表率。我認為作為一名普通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要特別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必須立足本職崗位
群眾看我們黨的先進性,不是單看理論、綱領和路線,更重要的是看我們黨員的實際行動。作為一名黨員,即要做思想上的先鋒,又要做行動上的表率。只有思想上的先進,才有行動上的自覺。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怎么樣,經常地、普遍地反映在本職工作、本職崗位上。黨員形象,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崗位形象。一個黨員在本職崗位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就為群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我們每一個黨員要立足本職崗位,埋頭苦干,奮發進取,要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方面,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在日常的生產、工作、學習和一切社會活動中,起帶頭作用和骨干作用。以實際行動去影響和帶動我們身邊群眾,真正做到平時工作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生死危難關頭豁得出去,讓黨員的先進性在社會群體中得以體現。
二、必須善于學習
作為*的黨員,不僅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更要有過硬的工作本領。結合我們自身的工作,不僅要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學習經濟、科技和法律知識,優秀共產黨員發言稿還要虛心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只有注重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黨員的先進性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而且要學的廣博、學的深入、學得扎實,確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自覺打牢思想根基,堅持正確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方向,主動適應企業發展形勢的需要。要成為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并在帶領群眾謀發展、干事業、樹正氣上有所作為的“能人”、“強手”、“楷模”。
因此,作為黨員必須帶頭學習各種知識,熟練掌握勝任本職工作的基本技能,擁有服務國家、社會和群眾的過硬本領。只有這樣,黨員才能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過程中充分體現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才能逐漸使自己在政治上真正“靠得住”,在群眾心里完全“通得過”。
三、必須勇于創新
當今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共產黨員要保持先進性,成為時代的先鋒,就必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隨時掌握企業發展的脈搏,緊跟企業前進的方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和創新型人才,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甚至還不如一般群眾,要用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帶動周圍的群眾,推動企業創新的步伐,通過理論創新,加強思想武裝;通過技術創新,促進我們的工作,改善我們的環境;通過制度和管理創新,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四、必須樂于奉獻
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都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力量來支撐,奉獻就是這種崇高力量的集中體現。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的犧牲奉獻換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和平時期更是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像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式的優秀共產黨員,而如今在我們的工作崗位上,更是閃現著無數老黨員默默奉獻的身影,他們的先鋒模范行為不僅深深影響并教育著廣大群眾和黨員干部,更加有力地推動了黨的先進性建設。不可否認,市場經濟的“有償服務”、“等價交換”等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黨員的思想,“多給多干、少給少干、不給不干”的現象也在我們的身邊顯現。這是必須堅決制止的。
舉七月之圣火,昭示我們負重前行,知難而進,擎七月之紅旗,我們將倍加努力,為此,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要以開拓進取為重點,樹立創新發展的“領跑形象”,做敢創敢干的領跑人,以扎實工作為重點,樹立立足崗位的“敬業形象”,做立足本崗位,愛崗敬業,扎實工作的帶頭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以心系群眾為重點,樹立服務群眾的“奉獻形象”。 “希望與困難同在,挑戰與機遇同行”,面對新的困難,新的激流、新的險峰、新的考驗,我們要立足本職、不斷學習、勇于創新,樂于奉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一流的業績和無私的奉獻,來實現入黨時的莊嚴誓言,使自己真正成為踐行“三個代表”的先鋒模范,為黨旗增輝,為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奮斗。
謝謝大家!
優秀共產黨員演講稿【二】
一、正確分析形勢,把握總體要求,全面貫徹的戰略部署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本方針,規劃了建設的基本任務。這充分表明了中央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和時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億萬農民群眾的強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立足于城鄉全體居民,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著眼于所有城鎮鄉村,重視把這農村的事情辦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建設好農村這個最大的生態屏障。
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農村面貌變化相對較小。目前農村卻還有一些地方通不了路、看不起病、上不起學、喝不上干凈水。如果農業問題解決不好,農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變,農民生活得不到明顯改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空話。因此,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要通過推進建設,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
建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就我鄉而言,當前,農村總體是穩定的,干群關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征地拆遷、村務和財務管理等引發的糾紛屢屢發生,有時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我鄉相當數量的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就業技能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一些農民生存壓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矛盾。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認識,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加大力度,通過推進建設,切實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戰略舉措,是一項長期奮斗的歷史任務。在實踐中,我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原則:第一,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第二,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發展體制機制。第三,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第四,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第五,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政府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建設成為全鄉的共同行動。
二、因地制宜,努力建設中和鄉新農村
我鄉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目標、總要求,制定了《中和鄉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以“村村生態文明,家家勤勞致富,人人互助和諧”為主題的創建活動。去年年底,我鄉專門召開先進性教育活動工作現場會,對創建中和鄉新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拉開了我鄉建設的序幕。
(一)以實施“村村生態文明”工程為途徑,推進中和鄉新農村建設
一是通過對“中和街”實施改造,努力建設現代新社區。對現有的中和街按照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段實施的原則,采取優惠政策措施,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戰略性建設和改造。重點抓好 中和街舊城改造,二是抓好那例村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從方便生產生活、美化綠化環境的要求出發,認真搞好新農村的建設規劃,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突出抓好龍頭示范村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對其他村要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變“臟亂差”的面貌,建設干凈、整潔、優美的生態文明村。四是要突出特色風格,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力推進農村民主管理。
(二)以實施“家家勤勞致富”工程為動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
按照“發展才是硬道理”和“有錢辦事”的要求,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各村組集體每年要發展1個以上有一定規模的經濟項目,確保集體經濟每年保持以一定的比例增長。同時,切實抓好扶持相對貧困村組發展集體經濟工作的落實。理清、建立長效扶持思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責任制,強化管理,有關職能部門抓好協調、跟蹤,確保工作落到實處。按照黨員、干部帶頭帶領群眾致富的要求,一是積極鼓勵和引導村組干部帶頭勤勞致富,通過村組干部勤勞致富的示范作用,提高廣大農民自覺投身到創業致富的積極性,形成農村全民創業、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化村組干部帶領群眾致富的意識和職責。三是加強對創業致富項目的扶持和引導,在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四是每名村組干部要對條件相對較差的家庭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增強其“造血功能”。
(三)按照農村勞動力戰略性轉移的要求,拓寬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加快建立城鄉并重的就業制度和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規劃及配套政策措施,組織引導農民實現轉移就業;二是建立健全鄉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完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將就業服務工作延伸到農村;三是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失業、就業登記制度,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臺賬;四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規模和實施“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今后三年,每年鄉勞動保障所對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培訓500名以上,鄉農業服務中心通過對農村勞動力培訓頒發“綠色證書”100名以上,全鄉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300名以上,解決大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三年后,通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使農民家庭收入增加。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保持的增長態勢。
(四)以實施“人人互助和諧”工程為載體,著力構建和諧農村
實施“人人互助和諧”工程,要發揮先進性教育活動三批互動的效應,結合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把鄉、鄉直機關的黨員干部和有條件、有能力的農村黨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積極開展“五送活動”(送政策、送觀念、送科技、送信息、送溫暖)。要通過宣傳發動,組織一批經濟能人、富裕家庭對農村困難家庭進行結對幫扶。先進性教育期間我鄉組織的“我為農民群眾出點力”一系列主題活動效果很好。實施“人人互助和諧”工程,要通過在農村黨員中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帶動和深化對農民群眾的教育,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活動,努力把農村勞動者培育成為自強不息謀出路,千方百計求發展,具有自立意識的新農民;互助互利抓生產,同心協力建家鄉,具有合作精神的新農民;顧全大局促穩定,遵紀守法保平安,具有法制觀念的新農民;注重學習增才干,勤勞致富奔小康,具有創業本領的新農民。努力營造人人互敬互愛、互助互讓、禮貌衛生、文明向上、遵紀守法、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
(五)做到四個“創新”,大力推進我鄉建設
圍繞創建中和鄉新農村這個主題,我們要做到三個“創新”:一是必須創新發展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我鄉的農村,作為中心城市的近郊,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地域優勢,也是我們中和鄉今后最大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既能推動城鎮建設又能促進城市規模擴張,同時也能確保失地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為建設和諧中和鄉奠定富民基礎。為此,我鄉經濟要著眼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做好目標定位和具體發展規劃,完善鄉域功能配套,構筑新的發展平臺。二是必須創新建設新農村的方式,提升農村文明品位。建設和諧新農村,基層黨組織既要抓好經濟發展,滿足農民的物質需求,也要加強先進文化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是必須創新社會管理方式,促進農村民主和諧。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建設平安鄉村,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三、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中和鄉新農村建設
(一)加強對建設工作的領導。各單位都要明確自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和項目經費時,要充分考慮,統籌兼顧 。要建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作。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加強指導服務,幫助基層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二)科學制定建設規劃。各村要明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措施,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任務。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發展要求,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明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措施,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任務。 突出建設重點,要以整治臟亂差為突破口,營造農村新環境;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為支撐,促進經濟新發展;以促進農村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培育新農民;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抓手,樹立農村新風尚;以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著力點,構建黨群干群新關系。要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可行性,確保新農村建設扎實穩步推進。
三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建設。建設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各行各業都要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要形成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身建設,引導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知名人士、志愿者對農村進行結對幫扶,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的濃厚氛圍。
同志們,建設,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胡錦濤同志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建設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