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將于明天(1月1日)起施行。新《條例》對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甚至大眾媒體的權利義務都作出了規定,實操性有較大提高。
根據《條例》(修訂),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安全生產全面檢查,每年至少組織和參與一次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從業人員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了解作業場所、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及防范和應急措施,獲得工作所需的合格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因事故受到損害后依法要求賠償的權利。媒體有開展安全生產公益宣傳的義務。
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推出獎勵措施,鼓勵全社會通過12350電話、門戶網站和信訪等渠道舉報身邊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營造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政府監管、職工參與、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據介紹,按照《條例》(修訂),如果生產經營單位未依法履行應有職責,可以由具體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并可以依法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責任。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弄虛作假,違反有關規定受處罰或處理的,有關部門五年內不得委托其承擔政府項目的相關業務,依法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吊銷資格。
《條例》(修訂)與舊條例相比,具有五大亮點:
一是首次在地方性法規層面明確和細化了政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要求“在履行崗務位業工作職責的同時必須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二是延伸了鄉鎮一級基層政府、街道辦事處的安全生產職責,明確了村(居)兩委的安全生產角色定位,構建省、市、縣、鎮、村五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網絡;《條例》(修訂)詳細列舉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監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應當履行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三是實行了安全生產誠實信用體系,建立激勵和懲戒制度。出于“獎懲分明”原則,《條例》(修訂)要求,監管部門應實行安全生產誠信分類管理,激勵沒有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等不良信用記錄的單位,對有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等不良信用記錄的單位則登記在案。因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的單位信息,將通過政務網站或者其他方式“曝光”。公布事項包括違法單位的名稱、字號、地址、法定代表人、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決定、公布起止日期等信息。
四是全方位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登記制度。為更好的保障從業人員崗位生產活動的安全,《條例》(修訂)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崗前和崗后的安全檢查制度,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操作。同時,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以及發生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緊急情況時的應急措施等事項告知從業人員的內容。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登記制度,明確日常排查、崗位排查和專業排查的內容、范圍和責任。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將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五是賦予了從業人員“知情權”、“拒絕權”、“檢舉權”,很好地體現了安全生產“以人為本”的理念。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促使生產經營單位在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以后對死亡、傷殘履行賠償責任。同時,為發揮職工和社會公眾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作用,《條例》(修訂)制定了舉報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職工和社會公眾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有權向監管部門舉報。舉報經查證屬實的,監管部門應當給予獎勵,并對舉報者的有關信息予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