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么要政變原因解讀,土耳其與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地跨歐亞兩大洲,是歐洲與亞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曾經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但是為什么總是發生政變?
土耳其為什么要政變
15日晚間傳來土耳其發生軍事政變的消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土耳其平均每10年就要發生一次軍事政變。人們不禁要問,土耳其為何政變多發。
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沒有實行宗教改革,所以能夠得到民意選票的都是帶濃厚宗教色彩政客,譬如現總統埃爾多安,但是上層社會,當然包括上層軍官自小接受了西方世俗化民主化教育,所以,當政客掌握權利穩固后,就露出本來面目,慢慢實行政教合一,這時軍隊就需要框本扶正,埃爾多安是個極度宗教化政客,記得他曾訪問新疆,更在國際會議時,公然討論新疆維吾爾民族獨立問題,可見其本來面目
第一次1960年5月27日
過程:5月27日土耳其總參謀長古爾塞勒發動政變,以藐視憲法、實行獨裁的罪名,逮捕了總統拜亞爾、總理曼德列斯及民主黨大部分議員和相當一部分官員,政變在沒有流血的情況下為全國承認。
1960年5月27日,時任土耳其總理曼德列斯(右二)在政變中被軍方逮捕。
結果:隨后拜亞爾、曼德列斯和其他高官被控叛國罪、濫用公共資金和廢除憲法,1961年9月,曼德列斯及外交部長、財政部長被處決,拜亞爾被判無期徒刑。而土軍方則于1個月后還政于民,古爾塞勒被選為總統。
第二次1971年3月12日
過程:3月12日,土耳其總參謀長塔馬奇上將向政府發出一份備忘錄,要求組建一個強有力和可信的政府,結束混亂狀態。如果這些要求不能被滿足,軍隊將“行使憲法賦予的職責”,接管政權。總理德米雷爾在與內閣成員舉行3個小時會談之后宣布辭職。
結果:19日軍方任命尼哈特?埃里姆教授為總理。然而,當年4月有情報顯示,一些持不同政見的下級軍官和軍校學員準備發動新一輪軍事政變。4月17日,軍方領導層下令在11個省實施戒嚴,挫敗了未能實施的下級軍人政變。但此后,土國內局勢更加動蕩,一些宗教組織也加強政治活動,各項改革無法進行,土政局又陷入混亂的輪回之中。
第三次1979年9月12日
過程:9月12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埃夫倫領導的軍方以科尼亞省出現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大游行和社會秩序混亂為由發動武裝政變,逮捕主要政黨領袖、禁止政黨活動,宣布解散議會和內閣,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
第四次1997年2月28日
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場會議上,軍方遞交有關世俗主義和政治化伊斯蘭的問題,來自伊斯蘭主義政黨的內吉梅丁?埃爾巴坎總理被迫簽署保護土耳其世俗主義的決議。不僅如此,在軍方發出備忘錄之后,埃爾巴坎被迫辭職,他還被禁止在5年內從政。
這場政變被形容為“后現代主義政變”,因為在沒有解散議會和暫停憲法情況下就迫使埃爾巴坎政府垮臺。
土耳其與奧斯曼帝國
伊朗副外長阿米爾6日警告稱,土耳其在伊拉克北部部署部隊威脅到地區安全。土這一行動不僅無助于打擊恐怖主義,而且會造成動蕩和威脅到整個地區安全。他稱,其他打擊恐怖主義國家要求與當地政府進行充分協調,并得到該國允許才能在其境內從事軍事行動。
俄“聯邦新聞社”引述俄中東問題研究所所長薩塔諾夫斯基的話稱,實際上,埃爾多安一直有“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野心”,他曾被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稱為“*的蘇丹”。在近年來的中東動蕩中,土耳其加入打擊利比亞的西方陣營,并且派兵進入伊拉克及敘利亞。埃爾多安一直夢想將敘利亞和伊拉克這些奧斯曼帝國曾統治的領土重新納入新奧斯曼帝國。因此,需要借用恐怖分子或者各種機會徹底推翻這些國家的政權。
“土耳其分裂打擊IS聯盟”,德國全球新聞網6日稱,土派兵進入伊拉克讓打擊IS聯盟走向更困難的境地。伊拉克可能不再信任北約盟軍,更加偏向俄羅斯為主的反恐聯盟。《紐約時報》5日引述約旦政治分析人士索維爾的話稱,土耳其出兵伊拉克,可能會在這一地區掀起一場新的戰爭和動蕩。
土耳其是指的一個國家,我們稱之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實行哈里發體制,穆斯林占主導地位,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與近代的奧斯曼帝國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