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思政課學習心得【篇1】
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我認真閱讀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本書,書中內容涉及到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進入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奮斗中前行、在挫折中拼搏,不斷發展奮進,帶領中國人民經歷了抗日戰爭、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建設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該書共10章,70節,忠實記錄了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程,充分反映了我們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的歷史功績,系統總結了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集中彰顯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淬煉鍛造的偉大精神。
學史明理,在學習中明白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建黨初期,先輩們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從一次次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從一次次革命運動中發展壯大,革命先烈們“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樣的錚錚誓言深深感動著我,這些偉大的英雄犧牲了小我,推動中國解放事業的發展,才有了今天人們幸福安穩的生活。
作為一名普通的交通運輸工作人員,我要以思想為指導,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擔當作為、積極奉獻,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交出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同上一堂思政課學習心得【篇2】
近日,通過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讓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更進一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走過了多年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績,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的青年所肩負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我更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建設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自身實際,我有如下三點體會:
一是擁有一顆責任心。就是勇于擔當,敢負責,有事能辦事,遇事不怕事,青年人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盡心盡責的有作為,提前思考,處處為領導分憂,工作中瞄準先進,對照一流,做到不滿足于工作干過了、任務完成了,要重實效,多去總結。工作中要加快節奏,狠抓落實,對于領導部署之事要落到實處,有一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責任心。
二是擁有一顆進取心。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一步步建設的事業,每一步都離不開共產黨人奮發上進的一顆進取心,作為企業的一份子,我們該如何做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但我想首先是要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我們每個人都是企業的主人,公司發展壯大是我們共同的職責所在,堅定正確的信念,執著地向前,這樣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加強理論修養,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立足本職去實現自身的人身價值,擁有一顆進取心,不斷更新自己,豐富自己,銳意進取,不斷創新,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發展。
三是擁有一顆平常心。作為一位的青年,我們更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在本職崗位上辛勤勞動。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堅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培養自己健康向上的情趣,從思想深處時刻警惕貪圖享受,拜金主義,目無紀律等錯誤思想。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一百年,經歷風雨,艱苦奮斗才開創偉大的事業。作為的年輕人,應該永遠跟著黨走,跟著共青團組織走,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立足本職,開拓創新,展示自我,擔當起改革發展的重任。
同上一堂思政課學習心得【篇3】
歷史是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記錄著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篇章,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基本制度,推進改革開放和事業,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民改天換地,到領航中國翻天覆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充分表明,黨的領導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強加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英雄來自人民,偉大出自平凡。”平凡與偉大的辯證法在于: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項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業。只要勇于堅守、敢于奉獻,平凡的工作也能創造不凡的價值,平凡的人也能書寫不凡的人生。只有高小文化的陳有生,進入閘口機廠后從鍋爐匠做起,扎根基層,兢兢業業,積極向黨靠攏,處處以身作則,并在黨的培養下,從一名普通的鐵路工人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國家干部。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鐵路工人的本色,始終保持勞動人民儉樸的優良品質,處處想著大家,事事關心別人,是人民的好公仆,是鐵路工人奉獻敬業的優秀代表。自陳有生之后,杭州機輛段便不斷涌現出柳金康、俞培葉、陳茂根等一系列模范事跡。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奉獻精神,看到了鮮活的建設史,看到了忠誠的力量——忠于黨的建設事業,為黨分憂,為國盡責。惟拼搏者強,惟奮斗者贏,惟奔跑者勝。指出: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持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是在繼往開來中推進。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更需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立足本職崗位,用汗水、心血甚至生命把祖國建設得日益繁榮昌盛,并帶領人民群眾,匯聚奉獻的力量,筑牢社會發展進步的堅實根基,在一點一滴中匯聚起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動力。
同上一堂思政課學習心得【篇4】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無疑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那畫面栩栩如生,印刻在我們的心中。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今天的和平安定。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在中華民族的歷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像在青海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就陳列展出了在青海犧牲的5600余名中國工農烈士的事跡。其中有照片280余幅、大型油畫170幅以及從“萬人坑”挖掘出的烈士遺物等。它再現了紅軍西路軍將士浴血奮戰、慷慨悲歌的光輝業績和英雄形象。1988年8月,青海省西寧市在孫玉清烈士犧牲地為他建立了漢白玉雕像和紀念碑。紀念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帥的題詞“西路軍犧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冊”和悼念銘文。
每次回顧黨的歷史,這100年的光輝足跡,油然而生的是蕩氣回腸的頌歌,一往無前的氣概,矢志不渝的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心。風雨中書寫錚錚鐵骨情,和平年代詮釋軍民魚水情。在民心的巍峨高山中矗立,中國共產黨是心中所向;屹立在時代的荒流浪潮中,中國共產黨是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帶領著我們一步一步前進,使我們的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我們的國家富強繁榮起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我們要用心感受黨的光輝成就,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些經驗有利于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準確把握社會前進的方向,深切的感受中國的歷史巨變,增強對偉大事業的信心。面對未來,面對挑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黨的光輝再任何時代都熠熠生輝,迸發出旺盛強大的生命力,始終展現出我們黨的獨特優勢。
同上一堂思政課學習心得【篇5】
自從1921年成立至今,中國共產黨走過了100年坎坷而光輝的道路。面對民族危難,共產黨人勇擔歷史重任,艱難險阻不曾退縮。為了_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他們不畏犧牲、浴血奮戰,歷經初創時的艱難、北伐戰爭的洗禮、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戰爭的硝煙、解放戰爭的炮火,在這片歷經風雨的大地上建立了一個嶄新的新中國。承載復興眾望,共產黨人順應歷史潮流,永遠站在人民這一邊。肩負擺脫貧困的憧憬,他們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改造打牢基礎、改革開放以包容姿態擁抱世界、脫貧攻堅不落一人,終繪就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為了國家強盛的夢想,他們真抓實干、不懈奮斗,“兩彈一星”、“雜交水稻”、“神五”到“登月”,一項項舉世矚目的成就,圓國人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時代目標。百年奮斗,心中裝著人民,腳下走得堅定,信念所到之處征途必至。
從初心使命的百年傳承中守好力量之源。“民為本,社稷次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風雨沉淀下的樸素至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同樣印證,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共產黨從浙江嘉興的漁船出發,通過不斷地探索,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照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把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緊緊凝結。
(1)、大學生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課心得體會(三篇)
(2)、學校思政課座談會心得體會(通用七篇)
(3)、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心得體會(兩篇)
(4)、大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心得體會(四篇)
(5)、學校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心得體會(通用八篇)
百年征程,鑒往事、知來者,我們發現蘊藏在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中的勝利密碼,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歷久彌新。黨和人民百年的風雨同舟、矢志奮斗讓主義道路愈發清晰,開拓前進的勇氣愈發增強。雖然時代的考驗仍然存在,發展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面對的內外考驗,我們只有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實踐堅定信念、激發銳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解放思想、砥礪品格;用黨處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寬廣眼界清醒認識、保持定力;用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增強自覺、堅定決心,才能牢牢把握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找準歷史坐標,不斷提高執政本領,匯聚起建設的磅礴力量。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腳下道路,永葆為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