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實踐報告心得體會
研究生三年的生活即將結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顧這三年的生活,真的是收獲很多。在這里真心的感謝導師的悉心指導,也感謝數學地質實驗室這樣一個好的學習和科研的平臺,為我創造了科研和教學的良好環境。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我先后參加了本科生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Matlab數學實驗”等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通過實際的教學,我學會了如何去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如何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進行一個有效的教學活動,也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與消化了本科時所學的課程內容,為更好的進行科研任務進一步夯實了基礎?傊,我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F就我在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感悟總結如下:
一、充足的教學準備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備課是教學成功的重要過程,沒有一個充分的準備教學是很難講出讓學生滿意的課的。我認為備課是老師教學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在進行教學任務之前,我總會化很多時間進行講課準備,做好ppt。一般做課件的時間最長,我盡量把課件做的豐富有趣,在課堂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課件上也要包含本章節的重要內容、核心知識點等。由于我所面對的學生都是90后,但跟我年齡相差不是很大,又加上我也曾經有過相似的學習生活經歷。因此,面對陌生的他們我的心里多了一份輕松也多了些許自信。大二的同學們對數學實驗、線性代數、概率與統計的了解僅限于之前的課程內容,有實踐經驗但是時間較為短暫,對于基礎知識的了解與把握僅限于了解層面,
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在預料之中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帶領他們從理論層面上升到實踐層面同時將理論恰如其分的應用到實踐之中,實現所學知識的升華,因此對于一些基礎性并且理論性很強的問題,除了認真耐心解答我還注重引導學習注重將理論與實驗的相互交融,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鞏固知識。另外,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是一位學生老師,難免在學生中會產生不信任感。因此我需要做的就是對所教的課程相當的熟悉,能在課堂上提出學生經常忽略的問題,同時我還經常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讓他們進行課下思考。在講“數學實驗”課程時,通過matlab實際在電腦上計算,讓他們對數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讓他們覺得數學變得更近了,變的可以接觸,這引起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更大興趣。對我就開始根據實驗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事先預習編寫一下要完成實現的功能,觀察記錄完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思考著怎么把自己了解的內容更簡單易懂地傳達給同學們,讓他們能更為有效地學到有用的知識,這樣我也更符合“老師”這個神圣的職位。
二、相互信任、良好的溝通建立和諧的“教”與“學”環境
90后的孩子并不像網絡上說的那樣,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更年輕、看待事物更加的全面。在開始的時候自己就從心理上及備課上都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因此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還是胸有成竹的。講課的時候坦誠相待,希望他們能好好聽課,大家一起學習,我跟他們講述了我的本科生活,我覺得逃課、戀愛、看大本頭的小說,出去旅游等等都是沒什么大不了的是,青春有時需要瘋狂,愿意和一起交朋友,希望他們不要嫌棄我們80后的陳舊。但是,大學本身并不僅僅就是這些瘋狂,她還需要一些寧靜,需要一些內心的追求。我和他們一樣擁有青春的力量。通過課堂上和課堂下的溝通與交流,我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好朋友,我們在一起談論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真的,在這樣的一個交流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他們內心的火熱,和那種對知識的渴望。跟他們建立了這樣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后,我的課堂變的更加的有趣,他們更愿意來聽我的課,愿意提出更多具有意義的問題。在我的課堂上很少有睡覺的、玩游戲的。每次去講課我都非常的渴望,愿意之身在那樣的一個和諧、溫馨、充滿正能量的環境。
三、 “專心”、“耐心”、“交心”是一名好教師的必備素養
從事教學工作需要“專(鉆)心”:我為這次實踐的順利進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準備。雖然說對于計算機文化基礎的知識不在話下,但我還是找來了教材和教參等專心備課,力求做到在知識上準確無誤;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樣教”也絲毫不敢馬虎,我翻閱了教育心理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辦公自動化、office等專業書籍,上網查詢了有關經驗交流,在充分尊重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活動。
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耐心”:面對一些對于計算機知識并不十分了解的一年級的學生,他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之”。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要“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對路,切忌“簡單粗暴”。
在課堂中善于埋伏筆,并及時抓住機會進行練習,以及時鞏固知識,符合心理學遺忘曲線。每一次課程結束后都留下一個實際應用的問題,讓同學們可以在課下進行自主的練習。并且在講述一個知識點的同時,會復習相關的所學過的知識點,對于后續的知識點會留下疑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
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與人“交心”:在教學中不能夠“閉門造車”、“一葉障目,不視泰山”,要多與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與學生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時將教學進展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的配合與支持。同時,我還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師請教,他們的經驗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四、“創新”是“教”與“學”的唯一出路
生命的本質其實就是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我們學習、教學、科研都需要創新。我覺得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的。或者說,教學創新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的個性為主要目標,使學生一方面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其內容包括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技能的培養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不斷鼓勵學生探尋多種方式實現同一功能,讓他們突破我們教學題目的限制,更多的加入自己的程序思想,對那些創新突出,思維方法新穎的同學,我還讓他們給周圍同學展示講解自己的實現思路,讓他的創新觸動其他同學而給所有同學都播下創新的種子,同時給賦予創新的同學給予高分以獎勵;從學生后面提交的項目來看,很多同學都能夠自覺的加入一些新穎的內容,這不但是自己思想的一次突破,也更有一種創造的成就感。
由于實踐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課堂中,我堅持以學生為本,耐心地給他們指導,讓學生通過我的輔導學到自己滿意的知識,同時隨時保留著一個認真負責的心態,嚴格要求學生,堅決禁止在實踐課堂上玩游戲或者干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真正做到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在課后認真準備下一次課需要使用的資料,標注出重要難懂的地方,帶引導性地告訴他們需要思考什么,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需要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真正讓學生聽懂,看懂,做懂;在帶課程設計的時候,我還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設計的進展情況,然后再根據他們的反應調整教學方法,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雖然在輔導學生的時候經常被大家問得頭昏腦脹,但是在看到他們一個個完整的設計作品的時候,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同時,得到學生們發至內心的肯定與評價,心中也倍感欣慰。這種寓教于學的方式使我感受了太多,衷心的感謝校方和我的老師給我了這次寶貴的實踐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