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培訓心得體會1:
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龍陵縣委組織部于11月7日-9日對龍陵縣大學生村官和黨建助理員進行了業務知識等培訓。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班。參加完學習培訓之后,我深刻感受到此次培訓對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黨組織書記執行力和加強黨員黨性修養、責任意識意義重大。近期,我社區黨建工作者在社區黨委書記的帶領下,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群眾等多種形式,盡可能全面的了解黃草壩社區關于黨建工作方面的基本情況,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 社區基本情況
黃草壩社區地處龍新鄉北面,東鄰鎮安鎮大壩社區,南鄰勐冒社區,西鄰龍山鎮白家寨村、龍江鄉勐外壩村,北鄰鎮安鎮小田壩社區,距縣城12千米,距鄉政府所在地14千米。320國道,21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黃草壩社區國土面積48.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370畝(其中水田面積1973畝,旱地面積2397畝),人均占有耕地0.86畝,有茶園面積2042畝,草果種植面積3803畝, 香竹1200畝,林地面積50465畝,農村經濟總收入31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32元。森林覆蓋率70.2%,年平均氣溫13.3攝氏度,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雨量2200-2300毫米,屬冷涼山區。
我社區下設16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含三個少數民族小組,傈僳族116戶,517人),共1575戶5208人;黃草壩社區下設7個黨小組,4個農村黨支部,2個非工黨支部,分別是段家寨支部、周家寨支部、鄧家寨支部、李家寨支部、珠源瓷業黨支部、泰康木業黨支部。共有黨員121人(其中含預備黨員3人)。2007年底被列為龍陵縣工業園區,2013年列入省級工業園區,現社區內有規模企業3家,民營企業4家,私營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89家。
黃草壩轄區內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有3個泉眼,平均溫度65℃,有13家洗浴中心、1家賓館、14家旅店、20家餐飲服務。現社區擁有長464米,寬20米水泥澆筑的主干大街一條,并種植了250棵人行道樹,安裝46盞路燈。
今后,我社區將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以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目標,帶領全村黨員群眾開拓思路,多措并舉,奮力完成“實現新跨越、爭當排頭兵、脫貧奔小康”這一宏偉目標。
黨員隊伍建設情況:社區共1個黨總支,下設三個支部,即第一支部、第二支部、第三支部;社區內黨員人數共100人,男性70人,女性30人,其中退休黨員人數為61人,居住在外黨員41人。
二、 社區黨組織黨建活動開展情況
1、【基本情況簡介】
黃草壩社區下設7個黨小組,4個農村黨支部,2個非工黨支部,分別是段家寨支部、周家寨支部、鄧家寨支部、李家寨支部、珠源瓷業黨支部、泰康木業黨支部。共有黨員121人(其中含預備黨員3人)。社區黨總支始終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構建平安和諧社區”這一主題,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推動社區各項事業發展和維護轄區社會穩定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黃草壩社區黨建工作目標為“五個提升”,即:黨支部戰斗力進一步提升,黨支部書記素質進一步提升,黨員隊伍生機活力進一步提升,基層基礎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基層黨建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2、【“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概況】
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黃草壩社區黨總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決策部署,把開展學習教育作為頭等重要、特別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通過精心謀劃開局、豐富活動載體、規范組織生活、結合實際工作等方式,扎實推進全社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截至目前,全社區各黨組織已開展講黨課活動10次,涉及人數400人;開展集中學習30次,涉及人數1000人次;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2次,涉及人數50人次。
3、【為民服務站簡介】
黃草壩社區為民服務站于2013年年初建成,占地30平方米。為更好的服務群眾,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9月服務站搬遷至社區新辦公樓辦公,現黃草壩社區為民服務站占地60平方米,配備辦公柜臺1個(含7個辦公位置),辦公電腦2臺,打印機2臺,文件柜4個。為方便群眾,為民服務站原則上午休時間和節假日照常上班,保證群眾隨時可以辦事,服務站共有工作人員4人,主要代辦事項有民政、人口計生、社會保障、林業、國土資源、戶籍等。目前軟、硬件建設全部完成,進入運行階段。據統計,服務站自運行以來,共接待前來咨詢、辦事群眾達16800多人次,代辦各類事15000余份,事項辦結率達98%以上,群眾滿意率100%,起到了便民、利民作用。
三、 社區下一步工作思路
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堅持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村級管理制度,時刻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提高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1、【指導思想】
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構建平安和諧社區”這一主題,結合社區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積極探索社區建設與管理的新機制,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2、【總體目標】
進一步加強村“兩委”建設;建立管理規范,運轉有序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較完備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合理開發配置社區資源,不斷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的凝聚力、戰斗力,建設高素質的村組干部隊伍;加強教育與文化陣地建設,提高村民文明素質,推進平安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向深度、廣度發展。基本建成管理有序,服務體系完善,居住環境優美,治安穩定,生活便利,社會風尚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的幸福家園。
3、【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整合社區資源,形成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合力。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特別是在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他們搭建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的“平臺”;要充分發揮黃草壩社區“兒童之家”大學生志愿者的作用,建好“兒童之家”這個平臺。其次,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在村務管理中的作用,努力構建以社區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為基礎,共同參與村務管理的新格局。最后,調動社區內各類群眾組織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發揮其長處,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促進共同發展。
工業、企業經濟發展。黃草壩社區作為一個重工業區域,我們不僅要維護好地方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積極、發展、奮進的發展氛圍,為當地村民創造、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就業平臺,讓地方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此外,保護好傳統農業的發展,確保生態農業與科技經濟同時發展,讓環境保護、生態農業、地方工業企業齊頭并進、和諧發展。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和維護社會穩定為工作目標,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村民創造安全、安寧的生活環境推進,積極創建“平安文明和諧社區”。增強村民自防意識,定期不定期檢查消防安全工作,把消防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做好信訪和調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文化教育事業。以提高村民素質為目標,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周家寨、段家寨等村民小組文化大院、文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結合重要節假日組織各類文體活動,以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
精神文明建設。圍繞把黃草壩社區打造成“社會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化豐富、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家園的目標,不斷推進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特別是在運行機制上不斷探索和完善。以人為本、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質。采取各種教育方法和活動載體,積極宣傳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幫助村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道德教育與法治建設相結合,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確保社會風尚良好,保持社會持續穩定,不斷豐富社區文化,在全村努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黨建培訓心得體會2:
時間如梭,歲月如流,回顧培訓的日子,時間雖短,但選題廣泛,內容充實,在培訓期間學習了如何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如何運用基層服務平臺、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我該做些什么等內容,并且實地參觀了品斛堂生產車間和龍陵棚戶區改造指揮部,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豐富了理論知識,更新了思想觀念,增強了做好本職工作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此次培訓班,既傳授給我們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又給我們以思考和啟發,是授人以漁而非受人以魚。結合工作實際,我們切實認識到,在工作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團隊的力量,在求同存異中增進班子成員團結,依靠團隊力量戰勝工作中的種種困難。首先,要感謝組織部給了我這次培訓的機會,學習的時間過得非常快,經過這三天的學習,我想每一位學員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獲。對于我個人,我認為這次培訓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因為他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同時,每時每刻我都有所收獲,有所感動。加之與來自不同地方的村官和黨建助理員相互交流借鑒工作經驗,思路方法,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培訓的感受的感受和心得體會:
通過三天的培訓,讓我深刻認識到,黨建助理員是一個鈕帶,他上聯系上級黨委政府,下聯系著群眾百姓,一個村的安定和諧、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都與黨建助理員的工作是分不開的。要做好黨建助理員工作,就必須要當好服務員,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黨建助理員的主要職責就是為廣大農民服務,為他們辦實事。建設,農村的經濟、文化、基層組織建設都需要我們這些年輕的血液,所以作為一名黨建助理員,要提高認識,撲下身子來為農村的建設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青春。同時,黨建助理還必須具備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為農民群眾解決矛盾和糾紛的能力等等。但是,作為一名黨建助理光有一腔熱血還遠遠不夠,還要具備在農村工作的能力。在培訓期間,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對于個人而言,我認為:一、必須要樹立良好的心態。農村工作是我們畢業后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我們人生的起點,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精神狀態,在基層工作中更好地了解農村,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為基層工作中更好地了解農村,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為建設添磚加瓦。基層工作相對復雜,農村條件相對艱苦,我們必須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為建設一個全新的村風村貌而努力奮斗。二、正視困難、奮發向上。基層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在了解中肯定存在一些困難,存在各種問題,因此,我們都要坦然面對,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克服重重難關,知難而上,永往直前,依靠年輕人的闖勁干勁解決硬問題,將村里的工作人人真真地落實到實處。三、提高自身素質修養。修養是一個品德、學識、風度、心態綜合因素的外在體現要想做好農村基層工作,村干部必須大公無私,心胸寬廣,以身作則,必須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要不斷提升開拓創新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依法辦事的能力和分析判斷的能力。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基層工作中要謙虛謹慎,勤于思考,善于學習,胡耀邦同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注重學習的領導干部決不會有大出息。”一個思想僵化的人,一個不知學習的人,一個不與時俱進的人最終被社會所淘汰。
此次培訓,既使我們看到了發展前景一片大好,也深刻感受到了黨建助理員的責任重大、使命崇高。今后,我將一如既往,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扛起時代賦予一名黨建助理的歷史使命與神圣職責,不負組織重托與群眾期望、堅定理想與信念、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為全面推進建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力爭在黨建助理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
黨建培訓心得體會3:
1日,我開始了作為一名黨建助理員的生活,有幸參加了201X年11月7日-9日龍陵縣委組織部對龍陵縣大學生村官和黨建助理員的業務知識等培訓,進村近一個月以來,通過走訪群眾、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對黑山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經過這次的調研,我發現了本村發展的一些問題,并通過分析、討論,對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現將調研報告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況
黑山村位于龍新鄉東南方向,距鄉政府11公里,全部水泥硬化路面,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村,龍陵縣黃龍玉主產地就位于黑山村,全村共有五個自然村,轄 11個村民小組,11個村民小組全部實現水泥路硬化。全村總戶數287戶共1026人。國土面積20.19平方公里,平均海撥2300米,耕地面積960畝,人均耕地0.91畝,森林總面積10430畝,森林覆蓋率75%,年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多年平均氣溫11℃,村委會所在地海拔2080米。有退耕還林320畝,種植有茶葉1200畝、核桃2100畝、草果650畝。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以核桃、茶葉、畜牧、外出務工為主。2015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720元。黑山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一是生物資源。有“動植物基因庫”美稱的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遠近聞名的“大樹王”位于小黑山山腰,樹齡已有兩千多年,該樹已被列入《云南名木古樹志》。二是山水資源。小黑山保護區內有小黑山和大雪山,海拔3001.6米的大雪山是龍陵縣第一高峰,垂直高差1000.1米,緊臨庫容1.2億立方米的茄于山水庫。三是熱礦泉資源。有溫泉1處,位于蘇帕河電站廠區內,日出水量1500m3,水溫均在78℃,對風濕關節炎、偏癱病、腰肌勞損、皮膚病等有獨特療效。
二、基層組織建設
黑山村下設5個黨小組,2個黨支部,分別是洋煙河黨支部、黑山腳黨支部。共有黨員56人,平均年齡42歲。村黨總支始終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重要講話特別是考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建設“六有”服務型黨組織為目標以“深化先鋒、引領行動”為抓手,逐步建立“標準明確、機制健全、考核量化、管理常態”的目標管理體系,進一步激發和調動村組干部和農村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逐步建設一支“推動發展有力、服務群眾得力、凝聚人心給力”的黨組織班子,為推動全村各項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黑山村黨建工作目標為建成“六有”服務型黨組織,即開展帶好“一個隊伍”、開展好“一類活動”、開拓“一條路子”、完善“一套制度”的“四個一”建設內容,使村級黨組織全面達成班子隊伍強、學習能力強、工作效能強、服務功能強、廉潔自律強、運行機制強的“六有”服務型黨組織,使黨組織服務意識顯著增強、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三、壯大集體經濟
黑山村地處交通要道,資源豐富,但村級無集體山林、土地,無重大支柱產業,集體經濟發展緩慢,近五年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黃龍玉公盤交易分紅,主要用于彌補公用經費、產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未用在發展集體經濟上,導致黑山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為發展壯大黑山村級集體經濟,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確保農村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省、市、縣關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文件精神要求,結合黑山資源、資產和區位條實際情況。通過爭取項目、引進資金,積極開發大硝溫泉、百草溝等旅游資源,傾力將黑山村打造為生態優良、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例如正在施工中的黑山村大硝溫泉開發項目來源于保山市201X年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規劃。
四、教育
黑山村有小學一所,黑山小學位于黑山村三組,距龍新鄉政府16千米。學校現有學生130人,教職工10人。學校創建于 1927年,當時規模極小,全校四十名師生擠在兩間簡陋破舊的木房里。隨后得到黑山村委會、黃龍玉公司、龍陵縣政府、縣教育局、龍新鄉政府、龍新中心學校的大力資助,學校硬件、軟件建設得以改善。
新建成占地面積2967平方米的校園(生均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466平方米(生均13平方米),三層框架教學綜合樓(606平方米)和三層學生食堂(362平方米)各一幢,內設教學及輔助用房526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88平方米;三層磚混師生宿舍樓476平方米,內設廁所26平方米,教職工宿舍240平方米,學生宿舍210平方米。有德育室、圖書室、實驗室、配備13臺(套)液晶電腦的電教室,校園環境優美,一年四季綠樹紅花相互掩映。
黑山村為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教育教學競爭態勢,鼓勵教師、學生,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經黑山村“兩委”研究決定制定《黑山村關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獎勵辦法(試行)》,對黑山小學教育教學成績優秀教師,黑山小學學生,初中,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
五、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黑山村在未來的工作中堅持“重點工作求突破、中心工作抓主動,常規工作講實效”的工作方針,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及“一教育五行動”的要求,對照每年年初制訂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緊緊圍繞加快經濟發展為主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注重經濟發展
加強村集體“三資”(資產、資源、資金)、管理,確保村集體“三資”保值、增值。
1、加強大硝街規范化管理,合理規劃市場。
2、加強黃龍玉開采監管力度,監督管理好駐山代表,有效防止黃龍玉在開采、運輸、公盤過程中的遺失,為村集體及群眾增加分紅效益;
(二)、產業發展方面
認真動員和落實,按照我村規劃,做好核桃、草果、茶葉、油茶,石斛、中藥材六大產業的發展及鞏固。
1、鞏固好核桃、草果、茶葉、油茶,石斛等老產業。
2、發展中藥材(龍膽草、續斷、重樓,雪膽等)1000余畝。
3、爭取種植業、養殖業項目資金扶持。爭取流轉土地100畝以上發展中草藥。
(三)、繼續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
加強對農民的文化基礎、專業技能和務工崗前培訓,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不斷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力量;完善用工信息平臺,引導村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
(四)、為壯大集體經濟,努力抓好旅游業的開發工作:一是招商引資,做好小黑山白花溝生態旅游的開發,二是做好大硝溫泉度假村的旅游開發。
(五)、堅持計劃生育工作緊抓不懈,針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新要求,突出信息收集,優質服務,流動人口管理,發現問題果斷處理,基本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目標任務。
(六)、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保一方平安,以“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為目標,通過各種會議,廣泛宣傳教育,使村民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同時注重矛盾糾紛的處理,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社會保障
穩定農村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工作,解決村民因病致貧以及老有所養的后顧之憂。使全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以上,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5%以上。
這是我到村任職以來,通過與村干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自己日常工作時的所聞所見,所掌握的一些情況,完成的調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局,進一步深入群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建設生態優良、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