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是在天津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李鴻忠同志代表中共天津市第十屆委員會所作的《報告》,系統總結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明確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貫徹天津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貫徹天津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心得體會(一)
過去五年來,在以*同志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開拓進取,攻堅克難,黨的建設和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效,圓滿完成了市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工作新局面。面向未來,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天津實施,
加快推進現代化大都市建設進程,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
一是始終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牢固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自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和捍衛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對黨絕對忠誠,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徹底肅清黃興國惡劣影響,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二是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積極主動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支持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大力推進“一基地三區”建設,加大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力度,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
三是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要求,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全面混改和重點領域改革,認真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擴大社會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農業,優化產業結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和國際化程度。四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問題。精心組織實施民心工程,補齊民生短板,扎實有效實施大氣、水體、土壤污染治理,全面提升環境質量水平,全力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切實維護安全穩定,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武清區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當先鋒、做示范,為全市做出新貢獻,以天津之進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貫徹天津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心得體會(二)
未來五年,是天津發展的重要歷史窗口期,是由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向加快建設大都市邁進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交上滿意答卷?出席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代表們圍繞李鴻忠同志作的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暢所欲言、表達心聲,形成共識、匯聚信心。
“報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天津工作的總體要求,體現了對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準確把握和堅決貫徹,一定能夠讓中央各項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天津落地生根!
“未來五年天津的奮斗目標,用五個‘現代化’高度概括,是我們貫徹落實‘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緊緊抓住歷史性窗口期的方向和路徑,必將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建設大都市的進程中寫下精彩的一筆!”
談到排在五個“現代化”首位的“加快建設創新發展的現代化天津”,全體代表備受鼓舞、倍感振奮。特別是來自相關領域和系統的代表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入理解、深刻領會,更加鞏固了服務國家戰略的自覺,更加清晰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更加堅定了創新競進、提質增效的決心。
胸懷全局 深入推進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給天津帶來了重要的歷史性窗口期,得之如寶、失之不再。黨代會報告提出,要以“一盤棋”思想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衛東代表說:“我們要按照黨代會要求,重點從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深入落實‘一基地三區’實施意見、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四方面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建立連接雄安新區交通設施網絡,推動濱海新區與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區錯位發展。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加快構建‘1+16’承接格局。高水平建設‘一基地三區’。推進交通、產業、生態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創新驅動 打造發展新引擎
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轉折點上,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成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市和產業創新中心,這是報告亮出的天津目標。代表們紛紛結合實際提出觀點和思路。
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盛代表說,站在新起點,天津高新區將充分發揮國家自創區領先優勢,以“發展高科技、培育新產業”為方向,以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和高效率的創新體系,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格局,真正實現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真正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真正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切實承擔起創新示范和戰略引領的使命。
“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目標,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代表說:“天津在超級計算、大數據、裝備制造等方面聚集了很多創新資源,通過政策引導、協同創新,將顯著發揮‘1+1>2’的作用。我們將繼續研制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打造信息技術為平臺支撐的有特色、高質量的產業和科技園區,助力天津實現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和擔當!
著力轉方式 攻堅供給側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報告提出,要優化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圍繞防控風險,降低企業杠桿率,確保不發生系統金融性風險。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彭三代表說,推進國企創新轉型發展,一要抓調整,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二要抓創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對于社會關注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表示:“我們正在做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做強資產處置平臺,做實不良金融資產處置平臺,助推國企混改。未來在已混改1862戶的基礎上,將再完成近1900戶國企混改,實現市屬國企全部混改。”
振興實體 經濟厚植發展根基
實體經濟是天津的優勢,也是成就天津未來的根基。報告指出,必須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努力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作為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一項重要舉措,海河產業基金在4月正式設立運營。市金融局黨委書記、局長聶偉迅代表說,1個多月來,市政府與7家金融機構簽約,五年內將為海河產業基金提供超過1000億元資金支持。同時,加快項目拓展對接,總規模約800億元的11支母基金已具備內部立項條件。下一步,將圍繞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做優做強做大一批支柱產業,有效培育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
來自基層的平安產險天津分公司財險理賠部李盛鑫代表說,很多天津險企都在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技術,推行“線上+線下”理賠服務模式,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現代服務業自身也必須創新競進,才能抓住機遇,做大做強”。
貫徹天津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心得體會(三)
學習天津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要堅定不移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 加快建設開放包容的現代化天津!
堅持理念先行,向思想解放要動力。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念好市場、開放、綠色、創新、人民“五所大學”,以制度、措施、辦法、氛圍倒逼觀念解放、理念創新。堅決破除等靠要、“不找市場找市長”的傳統思維,樹立市場為帥、需求為王的理念,以市場定取舍、論輸贏;堅決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的官本位意識,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對企業家要敢親真清、熱情坦蕩,對初創企業要重點施肥澆水、給予陽光雨露,“護幼、容錯、不赦罪”;堅決破除一畝三分地的封閉觀念,樹立海納百川的開放理念,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使九河下梢成為融商匯智、擷英匯萃之地;堅決破除怕字當頭、自我設限、畏首畏尾的“蝸牛”思維,樹立以新應新、以新贏新的膽識和勇氣,敢喝頭口湯,敢吃第一只螃蟹;堅決破除坐而論道、知行不一的不良習氣,樹立艱苦奮斗、真抓實干的務實理念,多一些親力親為,多一些下地扶犁,汗珠子摔八瓣,擼起袖子干起來。
堅持改革攻堅,向體制機制創新要活力。聚焦政府職能轉變,打通“最后一公里”。聚焦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實現資源要素配置最優化。聚焦市場主體培育,全面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壯大民營經濟陣容。聚焦先行先試,著力落實各項改革試點試驗。
堅持開放先導,向全面開放要空間。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外資外貿外經外包外智“五外”聯動,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世界為天津用、天津為世界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全方位對內開放。搭建高水平開放平臺。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天津!